臆想出来的“四大武生”

文摘   2024-10-04 06:33   天津  

总听到一些人问及“四大武生”的事,可以确切说,这是一些人根据自己的想法臆想出来的。我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并且查了民国时期的资料,翻了很多解放后的戏曲资料,根本没有找到所谓的“五十年代四大武生的评选”信息。

近年来,人们都注重流量了,所以靠一些没边际的猎奇信息招揽流量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些戏迷、粉丝们也总会按他们的欣赏水平去捏造、杜撰一些东西出来,像把黄少华、李薇华捧成所谓的“二隐”等等。现在很多粉丝没有鉴赏力了,更没有独立思考力,总会被一些就会泡演员的人的胡言乱语所左右,他们自己还没弄清楚戏曲里的事了,就是认识某个演员的“代言人”,整天就是鸡毛蒜皮的点事,不知羞耻地去抨击别人。有些人热衷地跟着起哄,人云亦云,分不清对错,觉得很可悲。

这种所谓“上世纪五十年代评选四大武生”,不过也是拿自己肤浅的认知,拿看现在人的眼光,去附风雅地意淫出四大武生,觉得很可笑,他们自己之间还争论不休了,又何以服众?

凡事得有个理,在京剧发展史上,从清末民初开始说,武生人才济济,出类拔萃的也不少,比如俞菊笙、杨小楼、尚和玉、俞振庭,还有盖叫天、李万春、杨盛春、李盛斌、厉慧良等等。

杨盛春、李盛斌、叶盛章都是富连成的高材生,其武功相当好,没出科就红了,到三十年代中期更是红遍南北。

在二十年代中期,还有李万春,他是承前启后的人物。二十年代初就崭露头角,到二十年代末就已经很红了。李万春有卓越的才能,文戏、武戏、红生戏、猴戏都颇有造诣,并且他是编新戏最多的一位演员,在三十年代就成为青年武生的领军人物。一是耿直,二是能耐太大,而造成了命运多舛,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被捕入狱,后无罪释放,解放后又因为发牢骚而被发配,其艺术才华没有能很好地展现。

还有一位厉慧良,虽然算同龄人,但他一直活动在南方,厉家班的顶梁柱那时也是很了不得的。毛主席重庆谈判时,两次点名看厉慧良的演出,可见其艺术才华。厉慧良抗战前,在上海、南京一带很红,抗战胜利后更是红得发紫,特别是解放以后,一场北京演出,引来走马换将。

厉慧良的技艺卓越,他能吸取南北之长,更善于吸收姊妹艺术的精华,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也正因此,而被一些保守派排斥,他们总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贬低其艺术成就,所以对人们造成很多误解。文革期间更是横遭不幸而入狱,文革后无罪释放,和李万春一样,都迎来了春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

如果武生划时代的话,杨小楼、李万春、厉慧良绝对是三个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

除此之外,南方还有不少名武生,盖叫天、张翼鹏、赵如泉、王桂卿、赵松樵、王虎臣、高雪樵、牛富贵、郑法祥等等。北方还有孙毓堃,因为抽大烟,时好时坏,且很久不登台;刘宗杨那时都算很平常的演员;高盛麟有玩意但其应付、偷懒是有名的;还有李兰亭培养弟子中最出名的就俩,当初着重培养的是梁慧超,同辈里算是不错的,张世麟只摔打戏比较好,够不上大武生;王金璐、傅德威都是中华戏校高材生,在当时武生云集的时代,他们也只算是一般有名;还有唐韵笙,还有尚长春、姜铁麟、毛庆来、张春华、张云溪等等许多,都是很不错的武生。另外还有一位女武生俞鉴,相当的棒,可惜后来去了西北。

李少春是宣传出来的文武老生,其武戏也不是多出色,有李万春、李盛斌、杨盛春等人比着,他也只能走文武老生的路子,弄了一个两耽误。即使是解放后,他也是名气大于艺术,这不是看不起他,或是有成见,是确实如此。他的《打金砖》相当不错,《野猪林》中也就后来加上“大雪飘”确实好听,更不可否认他对现代戏发展的很大贡献。

我只是提到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武生人物,这么多人才了,搁谁不搁谁,都不好说。在京剧发展史中,没有专门评过,更没有论资排辈的公论,都是现在的一些人哗众取宠,个人觉得而信口胡说罢了。

戏曲发展史上,这类冠名基本都是约定俗称,四大坤伶及新四小名旦、四大伶后倒是评选过,但是一直不被公认,四大名旦、四小名旦都是约定俗成,四大武生更是没有听说过,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说四大武生,杨小楼、尚和玉、李万春、厉慧良四位足可以名列前茅,这只是我的看法而已。



玲珑戏曲艺术
在尘封的史料,泛黄的故纸中寻真历史,以独特的视角,讲述梨园往事,把高质量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