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

文摘   2024-12-09 20:48   天津  

在对待揭批刘桂娟的问题上,各路精英表现的非常积极,小将们也纷纷出来谴责,表现的非常英勇。取消了各种演出还不算完,看到人家随意发个微博,也是各种的说三道四,似乎就得把人打到,不允许任何的发声,最好连气也别喘,那种恨之入骨的感觉,让人不寒而栗。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对此情此景并不陌生吧,只是当年的小将们老去了,又换了一波新的小将们,战斗力甚至是超过了他们,揭批刘桂娟似乎成了他们的狂欢节。

我在《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中,希望大家要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理智看待问题,没有人理会这些,甚至他们都不认真读完全文,只是摘其中他们反感的字眼作为抨击,一篇善意的文章,就这么被理解为刘桂娟招魂鸣冤了。



很多人最敏感“艺术是艺术,人品是人品”这句话,在嘲笑、疑问之余,你们就不去想想这句话的道理吗?艺术上乘,人品极差的不乏先例。严嵩可恶吗?大奸臣,但是他的书法非常优秀,至今很多地方还悬挂着他的题字,这你能说因为人品而否定其艺术吗?

还有被吹捧到神坛的李少春,以往都是一个光鲜的形象,但历史上的李少春生活作风极差,特别是抗战期间,主动给日本人演戏捐钱,并发表亲日言论:“黄种人是有互助互扶的使命,尤其在东亚新秩序建设之时,日满华之民族更应亲善团结,是以此次献金的演唱之举.乃是敝团应尽之义务。”,这算什么行为呢?李少春对现代戏的创新和发展有卓越的贡献,不能因此而否认人家的成就吧?也不能否定《野猪林》电影中“大雪飘”的经典吧?主张艺术和人品不分开的那些人,是不是也要把他的《野猪林》也给禁演了?



有人说了,李少春活着我们一样举报,倒不如说没人领导,没有风向标,不知道怎么狂欢。秦桧、严嵩、汪精卫等等奸臣、汉奸都早已死了,不是一样该被唾骂吗?李少春死了,死了就不是李少春了吗?曾经的亲日行为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吗?不是让谁非要去骂谁,最起码在类似事件上,标准得有个统一吧?同是扒老底,同是梨园行中人,对刘桂娟和对李少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李少春那点事要换成刘桂娟,那肯定就不是取消演出这么简单了。

在这个圈混了这么多年,我应该比那些小将们更了解戏曲圈中的人和事。他们还怕我不知道,赶紧给我普及,你们才知道多少事?你们知道的我都知道,你们不知道的我也知道。我无意去帮刘桂娟做什么,但也不会落井下石,这是做人的最起码底线。很多事都是她自找的,谁也救不了她,我只是希望大家冷静对待,有问题说问题,而不是乱扯。



冷静地看了几天微博和公众号的回复,真是比舞台上的大戏还热闹,各路人马先后登场,那些积极的小将们,以大V们的思想意识作为风向标,风吹到哪,就跟到哪,似乎真理掌握在他们手里了,不容别人的反对意见。他们积极加入战斗中来,人为地划分着敌我,没有理智,更没有独立思考。

有时我在想,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冷静地观望,我发现他们的积极也是有选择的,进而的评判标准也是可变通的。比方说,启贺等人一直揭露曲艺、戏曲圈的低俗、腐化等问题,大V们没有兴趣,小将们也就没有了激情;再比如李少春曾经的亲日行为,似乎批判刘桂娟的人,都对此选择了失明,要么他们不敢去碰,要不就是无利可图,除此之外,真没想出更好的解释方法,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原则吧。

小将们看好了风向标,骂骂刘桂娟,不仅能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还能表现自己的路线正确,更能顺便赚点钱。一举多得的好事,让一贯投机的人找到了机会,让忘恩负义的人也跳出来宣泄一番,什么恩泽,什么道义,破鼓烂人锤,鸭子叫嘎嘎,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总比干别的勾当省时省力来钱快吧?




END








- Wang Qi Tui Jian -
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
李少春的枪后赤诚与互助使命
李少春的成名史与如何评价李少春
寻找李少春:李少春且慢得意

玲珑戏曲艺术
在尘封的史料,泛黄的故纸中寻真历史,以独特的视角,讲述梨园往事,把高质量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