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

文摘   2024-12-20 08:27   天津  

关于刘桂娟的事,停止了各地演出之后,除了少数人还在吵闹外,基本是平静了。对此事,我先后发表了《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再说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两篇文章,本来表述的都差不多了,不想再多写什么了,但是看了各种评论,觉得还有必要对一些所暴露问题的看法再多说几句。


第一、不会读文章了

可以理解每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同,但我发现一些人根本不会读文章,就更别说仔细阅读了,他们有的只看题目就下定论,或是摘其中他们所需要的字眼进行论断,甚至是断章取义,偷梁换柱,歪曲事实,最不能理解的还有错会文意的。

一些人坚定地认为我是在给刘桂娟洗地,但是之前的两篇文章,再算上这篇,哪个词汇,哪句话是为她洗地呢?我一直在说需要大家要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去对待问题。似乎都被忽略了,各自摘各自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批评好像已成惯例。

《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是针对一篇文章中拿程砚秋说事,进而引申提到李少春,又谈到刘桂娟的问题,都是很自然的过度,关键是有些人竟然没有看明白我写的李少春是什么情况,还给我扣了一个为汉奸张目的罪名,真是可笑之极。

第二、对待问题都有两面性

本来提到李少春是顺带的,但是人们都选择了忽视。对李少春主动重回长春为关东军唱戏捐钱及发表亲日言论的问题置若罔闻,甚至有人还搬出马连良做比较。我在第一篇中就强调,在沦陷区的艺人,都曾有参与捐钱义演的事,但为糊口,为生存不得已而为之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厚非。即使马连良去东北也是被迫,后来以汉奸嫌疑接受审查。李少春是特殊的,他是主动且发表亲日言论,性质是不一样的,但却没有受到审查。

有些人极力找各种理由为李少春洗白,我在想,同是梨园中人,又同是揭老底,为什么对李少春就两种态度呢?就因为李少春死了,就有特殊性吗?李少春主动捐钱给日本人,这是支持他们打中国人,这是什么行为呢?

第三、一些人仇视心理的发泄

在对待演员的问题,一些人总是张口闭口的娼伶、戏子,那我想问问,没有共产党让所有人有了平等的地位,体面的工作,不再每天为温饱发愁,你能保证自己在旧时代比娼伶、戏子高等吗?不要现在吃饱饭了,就敢以大爷自居了,就是现在都是老百姓,谁比谁又强多少?

新中国成立后,演员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员。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应该具有高台教化的作用,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改变过的。不错,娱乐圈有很多问题,不能就因此而全面否定,艺术与德行还是需要分别来看,最主要的还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各种形式的批判。

第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很多人遇事冷静不下来,更没有理智,不会独立思考问题,只会跟风,人云亦云,所以很容易被他人左右。有人喜欢带路,有人就喜欢追随,就这么一拍即合。他们会在一些人的带领下,猛烈地参与批评,彰显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爱国热情,也借机发泄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让人们感受到了那种狂热的激情,似乎小将们又重新回归了。虽然那些领路人也是有选择的,但他们分不清方向与对错,别站错队就认为自己正确了,可是回看一些曾经的“网上运动”,不也是有很多帮倒忙的吗?



当然了他们是很反感“小将”这个词的,更反感我文章题目用了“揭批”这个词,事实上一些人的行为与行动不是很接近那种疯狂吗?甚至是超越了他们,如果有了合适土壤,他们会更加凶猛地加入战斗。

第五、彰显了人性

在这次揭批刘桂娟的运动中,看看跳得最欢的那些人,不都是为了流量吗?流量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他们乐此不疲。经常利用公众号传播八卦,制造谣言,善于投机的;曾经跪舔刘桂娟并受过刘桂娟投喂的,都赶紧跳出狠踩刘桂娟了,毕竟这种赚钱方式很简单,随便骂骂,传播点八卦,丑化一下他人,就能使他们掌控的几个公众号爆涨。若每个公众号日流量累计在9000左右的话,其中的广告就能有上百的收入,这样汇总下来,每月收入不扉,能让他们赚到生活费了,这么好的机会又怎能错过呢?又怎么不热衷造谣传八卦呢?

朋友说“不知道现在被他追捧的那些演员有何感想呢?”我说,人性如此,那些人的结局都应该差不多吧。但是,但凡入点流、懂点事的人,知道这人性了早就该躲得远远了。物以类聚,如还为伍,那肯定品行也不咋地,这才是最可怕的了,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人。朋友说“还真是的,骂的贬的都是他欲求不得的人,他们就是这里的搅屎棍,狼狈为奸,人家骂他俩猪狗不如一点不冤。”我是比较相信因果报应的,只是早晚的事。

现在娱乐圈有很多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那些义愤填膺的人却都选择了默许,必须致人于死地而后快的阵势也要看对谁了。没见追问刘桂娟者,扬言要锄奸者、骂的最欢者跳出来义正严词地去抨击。有些官员贵族的违法违纪行为,即使看到了也没见说什么,几十个锄奸名单,不过是趁着揭批刘桂娟的机会,赶紧跳出来赚流量,为了赚生活费的谄媚,不过就是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而已。

补遗:关于李少春的疑问

有人疑问,解放后审查很严,李少春是怎么能审过的呢?

首先说那时不像现在文献都公开了,不可能有人为审查一个人,去各地翻这些旧报纸。何况李少春在东北的这些事,只是在长春宣扬过,那时候消息闭塞,又不是什么特别新闻,外地不可能知道。其次,抗战胜利后又因各种原因,李少春没被审查,因此无任何档案记录。再有,当时的艺人去满洲算是很正常事,谁也没追究这些事,可谁想到李少春会这么特别呢?李少春主动重返长春义演捐钱并发表亲日言论的资料,是我翻阅了大量旧报纸才找到的,所以现在才得以公开。李少春光揭露别人了,在审查时他也不可能谈过此事,他很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外人只有群庆社跟他一起去长春演出的人才知道内情,但在那种特殊环境下,谁又敢惹事举报出来呢?

其实我这几年一直在整理李少春资料,我对他是很了解的,我写的连续文章《寻找李少春》都是以史料文献为依据,好坏都记录下来,并写下了相关文章。这种寻找总比打着《寻找李少春》旗号,以“使用煽动误导、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捏造社会热点、歪曲历史事件、混淆公众视听”的公众号要强许多吧?他们寻找李少春的行为,难道不是一种报应吗?

我觉得没必要替李少春再找各种理由去洗白了。喜欢与不喜欢公众人物都无可厚非,但曾经的历史是谁也抹去不了的吧?人无完人,名人也一样,谁能保证自己没有过错呢?在看问题上,应该就是一视同仁的态度。对李少春来说,是威逼也好,是利诱也罢,洗白者或怀疑者都可以自己去考证历史。时过境迁,国家没有定性给李少春定性,咱也不好说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只是留给那些喜欢义愤填膺的人去评判吧。

记得那个专业传八卦的公众号中有篇抨击钱浩梁的文章,结尾有句话,咱可以改一下留给李少春也比较合适。虽然不代表本号观点,但作为本文的结尾还可以的:



但有的人却说,李少春已经死了,舞台上的艺术也是可圈可点,不应该抓着他抗战期间主动为日本侵略者义演捐钱,并发表亲日言论的那点事不放,这是神马狗屁逻辑?抗日战争是世界公认的侵略行为,哪来的跳梁小丑为这灾难的十几年抢孝帽子戴?李少春的艺尚可,这是艺,不是德,德行可不能用艺术水准来找补。李少春死了,死了就不是李少春吗?难道当年的李少春和唱大雪飘的李少春是两个人?那曹操墓中的一大一小两个头骨,不真成了曹操和曹操小时候的了吗?那些为李少春当年所作所为洗白的人,估计你们也有汉奸资质吧!果真不是坏人没了,而是坏人换了一副面孔,披上伪面皮了。



全文结束








- Wang Qi Tui Jian -




李少春的枪后赤诚与互助使命

对孙佳良的判决书摘要

说说贬迟小秋捧王蓉蓉的事

做人不要太男旦

对《寻找李少春》团伙的举报信公开(1)

对《寻找李少春》团伙的举报信(2)

对《寻找李少春》团伙的举报信公开(3)

对《寻找李少春》团伙的举报信公开(4)


有事联系

请扫描二维码

添加微信关注

ximizhiyin


点赞 分享是最大鼓励!感谢您的支持!





玲珑戏曲艺术
在尘封的史料,泛黄的故纸中寻真历史,以独特的视角,讲述梨园往事,把高质量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