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现在很担心渤海的生态危机。渤海有点像“内海”,被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等钳制包围。汇入渤海的几条文明大河,像辽河、海河、黄河,以及曾经的淮河,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那就是携带大量的泥沙冲入渤海。几千年过去,几万年过去,几亿年过去,渤海的面积一点一点缩小,环渤海周边的陆地面积,一点一点扩大。有简单的统计数据说,渤海现在每年缩小八十平方公里,渤海的平均深度也逐年下降。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渤海将可能被全部淤平。
把大海淤平,这是天然力的结果,也有人为的因素。大海在被淤平之前,往往会由海洋生态系统,转为湿地生态系统,再逐步由湿地生态系统,转为陆地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如果粗分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型。不是海洋就是湿地,不是湿地就是陆地。人类的文明中,既有海洋文明,又有湿地文明,又有陆地文明。人们习惯于居住在陆地之上,因此,陆地文明成为了人类习惯的文明。就像人类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入“定居模式”之后,比较依赖于农业生产,因此,很多人会说自己的传统文明,是农业文明。其实,如果向前延伸,人类更传统的文明,应当是游牧文明、采摘文明、狩猎文明。这种动荡又放荡的生活方式,其实很招人喜欢,也一直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时不时出来发作表达一番。生态会向何处去,人类就会向何处去。人类做什么样的选择,生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不要小看这河流入海淤积出来的滩涂湿地,尤其是泥质滩涂湿地,这是地球生态系统最珍贵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类贡献了太多的营养物资和精神补给,而且,它对天然生态系统的支撑与稳定,也极其的关键和重要。可惜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把滩涂湿地当成“危害”和“征服目标”,农业时代,总想着将它改造成“良田美地”,工业时代,就想着把它们填平为产业园区、港口甚至商品住宅楼盘——其实,真正居住在海边的人非常清楚,离海太近的住宅,对居住是非常不舒适的,对人的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且不说空气的“咸度”导致家具侵蚀什么的,仅仅就“风水”而言,海风太烈,海景太博,海野太空旷,很容易对人精力产生抽取制造不由自主的撕裂之痛苦。大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填海造地,一改以前只想着用来防范灾难、培育农田、种植水稻的单一粮食思维,全面进入了“造地卖钱”发展工商业的新模式。造地卖钱的原理其实也极其简单,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中国所有“新生”的土地,都天然、自动、不由分说地,属于全民所有——也就是国家所有——也就是政府所有——也就是当地政府官员所有。只要是属于“全民所有”的土地,都只能由当地政府官员来主持开发利用。政府官员的做法也简单,把土地周边红线划定之后,确定其产业方向,然后分成小块,一小块一小块地,销售给想要购买土地的企业、公司、财富、开发商、打着公益名号的社会教科文卫军事医学机构等。这样的土地转卖价格,是极其高昂的。而且社会越发达,土地越珍贵,价格越高涨。奇怪的是,中国一方面明确说土地不许买卖,但实际上,所有的“全民所有”土地,交易的过程和交易的心态,以及交易的结果,都是采用“私人拥有”的思维来推进贯穿的。反而是农村的“集体土地”,一直没有得到这样的基本权益。各地政府疯狂地卖地,社会上想要拥有“私家土地”的人,当然知道拥有大片土地就等于成为了开发商,成为了“新时代大地主”,可以借助名下的土地实现个人的经济腾飞。政府卖地与商业开发联合引爆,导致中国的沿海滩涂,被毫无止境地填平和“促淤”。这时候,浙江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毗邻“大东海”,远亲太平洋的浙江省,仅“规模以上”入海河流,就有八条以上。每一条河流都以其携带的无尽之泥沙,在入海口,每天勤劳勇敢地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制造新的陆地国土面积。而更让人赞叹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所携带的更是雄浑深沉的泥沙,也不藏私保己,而是在海洋动力的混沌澎湃中,热情洋溢地在浙江的海岸线上淤积停滞。它们这么博大无私的原因,其实不是为了给人类添加新的陆地面积,而是为了给湿地生态系统,增添络绎不绝的蓝图美景,以抵御和缓解人类贪婪开发的过度与泛滥。可惜,生态的心思人类根本无心领会,生态的速度远跟不上浙江人民的填海步伐,生态的修复力远远追上不上人类的破坏力。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实在看不下去了,发布了严格禁止填海造地的国家级禁令。但这样的禁令,根本阻挡不了猛烈的开发势头。你不让我再填海,那我就假装生态修复,把原来填个到一半的继续填平。你不让我大规模批准用海,那我就用蚕食术,每年动用省政府的权力,审批一小块一小块,直到这些小块拼接出“大块载我以形”为止。最近,打着碳达峰碳中和名义,迅猛发展的光伏产业,又给填海造地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创意。浙江此前有过一个万丈雄心,那就是把瓯江入海口与飞云江入海口之间的陆地,通过一期又一期的围垦填海,整体向东海平齐推进,再造一个平整清爽的“海上温州”,引领浙江经济由“江河时代”跨越到“东海时代”,未来,甚至可升华到“太平洋时代”。这样的工程,取名也科学,也精准,也暗藏着野心,瓯江和飞云江各取一个字,叫“瓯飞工程”。
神奇的是,自然资源部在2023年4月份的一份公开的表彰稿中,赞美了浙江温州瑞安的“滩涂破坏新方式”:“渔光互补”则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的模式创新。在瑞安阁巷产业聚集区的海塘内,分布着近12万块光伏组件,“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一年内产生的电量,可供周边约1.5万户居民使用,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13792吨。近日开工的瑞安瓯飞浅海滩涂“渔光互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浙江最大的海上光伏电站。
瓯飞工程在疯狂填海将近二十年,被国务院整体叫停之后,当地官员俯视地图,发现有很多“填海半成品”,或者叫“历史遗留项目”。这些半成品如何推演为成品,这些历史遗留项目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发电?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叫发展海上光伏,一个叫发展海上风电。这样,“用海指标”就容易被批准下来,这样,光伏面板与风力电机,就可以加速这些填海半成品的淤积与陆地化。这样,不远的将来,这些地方就可以由海上新温州,成为“陆地新温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浙江瑞安的国有部门,在公开拍卖一块“海平面”。这块区域就是瓯飞工程此前“填海未遂”的半成品。这一次,它们要把这部分全都变成海上光伏的用地。当然,要想获得政策许可,必须有更精美的理由,于是乎,这块海上用地,就以“渔光互补”的名义,对社会展开的公开的引诱和攻势。目前,这块“海水用地”的拍卖已经接近尾声。在这块地的旁边的海堤上,竖立着一块“全球候鸟迁徙重要根据地”大牌子。也就是说,这些地方政府大员们,心里非常清楚,这些难得的浅滩泥涂,是浙江人民留给候鸟,留给生态,最后的一块食物加油站——这残留之处,还有一丝儿机会,让万里迁飞的鸟类,得到一点儿补给营养的机会。如果这样的地方,全都覆盖上了光伏面板,这些路过的候鸟,上哪里打尖、休憩、加油、充电?如果他们在迁徙路上冻饿而死,它们如何陪伴狂妄自大的人类,畅想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可以支持、投稿和联系我们,邮箱👇
2802321733@qq.com
今年的99公益日活动已经正式启动,我们正在争取腾讯公益平台的奖励。只要1分钟不到、2块钱,您的支持将会为我们的一线调研带来极大助力!
助力步骤:
点进以下小程序→在首页上面捐1块钱→再次进入小程序,下滑点击项目进展→进入项目进展→再次捐款1块钱→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