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集采药、原研药的争论还在继续。
一个集采药,为什么让五方不满?
医保局:很委屈
好心,想办好事,结果貌似只有自己满意。
一边是医保收入增幅下降,一边是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支出增长,医保资金面临巨大压力。
如何用有限的钱,让老百姓用上更多的、更好的药,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医保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降价,就成为医保局的核武器。
集采、国谈、价格治理、DRG控费、飞检等,各种手段齐上。部分药品、器械等费用是降下来了,却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引来多方不满,患者、医生、制药企业都有怨言。
3分钱的阿司匹林,2毛钱的间苯三酚,3块钱不到罕见病用药。极低的价格,不可避免,让人担心过评药的质量。于是,关于原研药、过评药的选择权、质量问题,一度发酵,成为热点。
宝宝的苦,谁能懂?
医生:很烦恼
医生的核心任务是治病救人,每一个负责任的医生,都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手段,用上最有效的药。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医学、医疗方面因素,还要受到药价、集采任务量、DRG分组办法等多方因素制约。
有时最合适的药,不一定能用到最合适的患者,治疗最合适的疾病。因为这些药,可能医保无法报销,可能费用超标,可能不符合DRG控费要求。
另外,面对阳光收入不足,现实经济收入压力,医生又不得不接经受利益诱惑的考验。
现在的结果是,工作量没少,事情却越来越多,甚至可能是多干多错。
如果还有哪个有正义感的人,敢站出来说几句真话,还有被扣帽子的风险,是利益方的代言人。
大白的烦,谁能解?
企业:很受伤
药品、器械耗材企业,辛辛苦苦,花了千万、上亿元做一致性评价,升级原料、辅料,上最新生产设备,经受了最严的一致性评价标准考验,却得到了最低的价格。大笔投入,得不到预期回报,甚至亏本关门裁员,最后,产品的质量还被质疑,面临巨大监管压力,有可能被背上黑心企业的骂名?
厂子的痛,谁来治?
药监:很郁闷
前几年,药监局的改革和进步,有目共睹,就是希望帮百姓把好关,帮守住底线,更快用上更好的药。
药监局用最少的人,干了最多的活。每年上万件的受理,审评审批任务繁杂,再加上需要不断升级各种指导原则、法规和各项检查,加班加点,周末发文,已成为药监局常态。
到最后,药监局仍然会被质疑,承担巨大压力。
药监的闷,谁来解?
患者:很无助
交给医保的钱没少,结果很难买到原研药了,只能用上价格低到难以置信、超出常识的药品,免不了怀疑药品疗效。而实际看病的费用似乎没有变化,检查变多了,个人自负的费用似乎变多了,到大医院看病,还是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面对这样情况,患者却又无可奈何?
患者的忙,谁来帮?
这个局,该怎么破?
这是世界难题,虽然没有完美解决方案,但总会有最优路径。
这需要多方努力。
找机会,咱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