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一场十批之后“行业会议”。
尽管好几个会场、分享的嘉宾也是经验丰富,但是,会议的主“氛围”就是一个---卖卖卖。
B证要卖、批文要卖、工厂要卖,可是,金主爸爸很少。
金主爸爸自己也要过冬,都在等着“捡漏”。
大量的十几家获批、申报的批文要卖。
各个展台上的产品清单,几乎可以黏贴复制,就算是没有公开的产品也都是一大堆企业在做。
麻烦问一下,十几家在做的产品,后面怎么赚钱?怎么盈利?怎么回本?
刚刚、朋友发信息聊了聊,企业已经宣布裁员、降薪。
朋友的公司在业内的实力、规模、业绩是比较靠前的。
是公司不努力?是员工不努力?
就是因为太努力了,报的太多了。
十批之后生产企业还没有什么动作,但是,CRO公司最先感受到了“危险”。
产品立项的大军从最开始的企业到代理商全面“杀入”。
结果是,把之前凭运气赚到的钱,凭本事真金白银的投到产品的申报当中去。
拉一下目录,都是间苯三酚注射液这类十几家、几十家的产品。
看着那产品的清单,都不忍心看第二眼。
简简单单的几行、十几行、几十行产品清单。
只能说,那都是“带血”的批件。
除了雷锋二字,其他的不足以形容。
四五年的时间,研发人员的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前是---只要你来,条件你开。
现在是---没什么条件,直接开了你。
风云药谈整理了1200家B证公司目前申报产品的情况,也打算从中“捡漏”。
不过,事实是产品大量重复的申报
拉一下B证公司 申报TOP 30的给大家看一下;这还不算生产企业申报的情况
年底了。
一年结束、一年开始。
没有降薪裁员的都是好老板。
没有被降薪裁员的都很幸运。
CRO公司走在了前面,药企也不会远了。
(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
覆巢之下无完卵,先生存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