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或许没有这么长时间)重要药品研发企业(CRO公司)的极速成长与崛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医药行业的“变革大潮”所致。
原因就是一致性评价以及其后的集采,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之一。
成也过评败也过评、成业集采败也集采。
2016年国家出台了(2016年第106号)文件,要求对289个产品展开一致性评价,同时有时间限制要求和配套政策(后来也没怎么执行)。
正式拉开了产品过评的大幕,这对当初的大部分CRO公司都是一个“风口”,奈何大家都不太知道怎么干,在前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
那时候一个口服固体制剂千万起步、几千万常态;注射剂千万起步,接单的企业还不是很多。
到2018年前后,全国的CRO大军就已经遍地开花,招人的节奏都是按周算,天天招人是常态。
就像2024年底,开人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2018年集采中脱颖而出的安必生、汇宇给了大家树立了榜样,黑马的产品也有右美托咪定等,榜样的是无穷的。
过评大军开始前赴后继,那时候遍地是产品,捡到篮子里的都是好产品,现在遍地“烂梨”。
时至今日,已经有接近12000个产品过评/视同过评。
从2016年到现在,过评的产品数量8907,受理号数量12643;在途的申请有产品数量5801,受理号数量7592。
B证企业1200个左右,不完全统计有9200个在途+已获批,还没有申报上去的不算。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2024年产品申报数量,第一名研发公司217个,第二名大企业122个,第三名研发公司88个。
今天看到两家研发公司的2024年“年报预测”
随着第十批集采的尘埃落定,不知道还有多少企业愿意过评参加集采。
但是,产品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产品就没有机会、没有产品就没有增量。
研发是发动机,似乎唯有创新一条路。
今天CRO概念股下跌,这已经是整个版块的持续下跌的小插曲。
一边是集采、一边是过评。
一大波僵尸批文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