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里的“科技”与“狠活儿”

学术   2025-01-23 16:43   浙江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王振雅 邱越 谭琪欣 刘静怡


在不开灯的智能化车间,一袋袋、一瓶瓶注射液贴签,从科伦药业的生产线,发向全国,走进医院,用于临床一线。

12月3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GY-YD2024-2)中选结果的通知》,第十批国采尘埃落定,62个品种中注射液占35个,注射液占据集采半壁江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过走访生产一线发现,低价量产的注射液背后是科技的支撑。



1000元降至70元,压不破、锤不爆的输液袋






一个成人站在上面,虚焊处也不会破裂,但护士只要使用正确的方式轻轻挤压输液袋,却可以轻而易举将药液混合。2024年12月28日,在科伦药业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即配型输液袋。而它正是第五批国家集采中选的重要品种之一,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
它是一款广泛用于临床上的肠外营养液,专门用于大型手术后不能通过消化道进食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补给营养。

这款药物分为三个腔,分别装着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三种营养液,这三种营养液一旦混合后24小时内必须用完。这种三腔式的输液袋,用虚焊将三种营养液按配比分开储存,这样大大延长了药品的有效期限。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经理王亮介绍,科伦花了11年的时间研发这款输液袋,在此之前,我国临床上的肠外营养注射液一直依赖进口,彼时每袋注射液价格超过300元。当技术被突破,实现国产,再经过第五批国家集采后,该注射液的价格直接降至70多元一袋。

根据第五批集采中标结果显示,科伦药业的中选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新疆(含兵团)。“这款注射液目前年销量在500万袋以上,这意味着每年有500多万患者因为这项技术、因为集采而获益。”王亮说。



震粉管倾斜15度,效益增加900万元






装注射剂的外包装生产线。图文无关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免疫增强功能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一直很受市场青睐。但头孢地嗪钠的原粉就像面粉一样,特别难分装,而且分装过程中极易产生堵塞。实施改造前,往往分装多瓶,才有一瓶成功,其它药品只能报废,造成极大浪费。

华北制药华民公司101车间生产二组带班长韩佳崇介绍,华药在分装机器最容易堵塞的位置加装了一个空气震荡器,并将震粉管由水平状态微调成出料端向下倾斜15度,不仅解决了堵塞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原粉的流动性,分装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一成果在2018年投入使用后,效益达到了900万元。类似的案例还有自动传送和翻转装置平台、自动标签销毁机……当生产人员的“智慧”被充分发挥,“降本增效”便不再只是空谈。



让盒子自动翻转后,每日多产3万盒






药企质控人员进行药品检测。王振雅/摄

在华北制药的生产车间里,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华北制药质量创新小组。从“小处着眼”,一共产出了上百项的小发明、小创新,并陆续投入到了一线生产实践中。

华北制药华民公司凯福隆创新工作室赵丽芳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华药鼓励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要降成本……让小小药盒学会翻转,就降低了一半的成本。

在华北制药的生产线上,记者看到每一个药盒需要经过2个维度的翻转,整齐划一的自动装箱。这一小小动作,原来生产线需要专门配备一名工人进行翻转,每天翻转上万次,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效率比较低。

华北制药副总经理刘荣亮介绍,就是通过将流水线创新翻转挡板装置,可以实现小药盒自动翻转,提高生产效率,每日多产3万支,日产量提高25%。

在刘荣亮看来,“变则通”,是大型综合药企在不同历史阶段共同的生存法则。华北制药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在先泰公司安装微反应器,这项技术最先应用到哌拉西林合成反应中,大幅降低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产品收率。生产效率提升后,成本自然而然地降了下来,在第十批集采中,华北制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以1.39元的低价中标,降幅超20%。

三腔袋的注射液、自动翻转的盒子、倾斜15度的传输管……小小注射液,从研发到配液再到包装,每个环节都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在其中。集采仿制药关注点,始于价格,变于科技,终于品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让老百姓用上质优价廉的放心药。


风云药谈
分享、交流、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