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批准10万亿,政府化债到底是个啥意思?

财富   2024-11-10 08:01   福建  

本文转自公众号远方青木


11月8日,全国人大批准6万亿元债务限额用于化债,同时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未来5年将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化债4万亿元,合计为地方提供10万亿化债资源,同时表示2029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换句话说,今天相当于一口气解决掉了地方12万亿的债务问题。

12万亿!

听起来是一个超级庞大的数字,这么多钱无论拿来做什么都肯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个钱的用途已经明明白白写清楚了,是拿来化债的,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那这笔钱谁来出?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话,你就会被很多小作文误导。

今天我就对化债这个概念做一个详细解释。

首先注意名称,这个叫化债,不叫还债,新华社公告上写的清清楚楚是“化债资源”,还特地标粗了。

因此并不是中央给地方提供了10万亿或12万亿现金让他们去还债,而是中央提供10万亿的“化债资源”给地方政府。

怎么去理解这个“化债资源”,这东西和钱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很大。

还债的意思就是把钱还了,债务从此消灭。

而化债的意思就是化解债务,债务并不会因此消灭。

在不消灭债务的前提下如何去化解债务?

听起来很玄乎,实际并不难,而且手段甚至非常多。

第一招:短债换长债

把那些一年期、三年期等短期债务,给换成10年、30年甚至50年的长期债务。

只要没到期,债务就可以先不还,30年后到期的债务那就30年后再说,这30年只需要每年付利息就够了。

不要觉得这个是不还债,实际上全球各国政府都是这么干的,美国的债务就是如此,美国从来没打算过还本金,也没人指望过美国能还得起本金,实际上我们衡量美债被爆破的临界点是看美国的财政收入什么时候还不起利息。

只要还得起利息,美国的国债就绝对不会有事。

等美国利用这种金融手段扛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危机,把不肯用这一招的对手给熬死了,那什么债务都不是个事了。

这种事美国可以做,中国当然也可以做,谁不这么做就会被对手淘汰。

第二招:高息债换低息债

从来就没打算过还本金这个事,全球皆如此,不是啥稀奇事,中国也不是今天刚学会的,事实上很早之前就“从善如流”了。

中国地方债的问题并不是本金,而是利率太高,不是还不还本金的问题,而是利息已经构成了沉重的负担。

过去利率高的时候,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债有时候利率甚至高到了7%,后来随着大环境利率的持续下跌,地方债利率也跟着跌,但曾经积累的高息债务很多。

而2024年新发行的地方债,其平均利率已经低到了2.24%,如果中国进一步降息,那未来可能更低。

如果把之前利率3~7%的债务给置换成利率2%债务,把每年地方政府需要还的利息就会大减。

因为地方政府实际上只需要还利息就够了,所以利率的降低就是在实际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这就是中央提供的10万亿“化债资源”,这句话的实际含义的中央给了一个政策,允许地方政府借10万亿的长期低息债务,然后去还掉那些短期高息债务,这样就化债了。

这个债务没有消灭,背债主体还是地方政府,但通过金融手段以时间换空间,大幅缓解地方政府当下的偿债压力。

中央一分钱没出,实质上是地方政府自己借新债还旧债,那地方政府自己就可以把这个事办了啊,为什么说是中央提供的“化债资源”呢?

因为这个规模太大,长期且低息,这种钱你借一点还是有可能的,想借到10万亿纯属做梦,市场上没有那么多钱借给你,纯粹以市场手段的话是办不到的。

但中央给了政策,那就是记个账的事情,直接内部就协调好了,所以叫“化债资源”。

不仅中央不出钱,而且这种“化债资源”也没给太多,只给了10万亿,足够解地方政府燃眉之急,但没有解决全部问题,其他的还是让地方政府以市场方式自行解决。

所以这个10万亿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只是给了一个政策,并不是直接发10万亿现金。

中央确实不会让债务危机发生,所以要帮忙,但也不会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兜底,这个化债方案就是为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而诞生的。

举债的本质意义
国际金融里有句名言,叫内债不是债,外债才是债。

从我们今天这个案例里你大概可以看出一些门道,那就是各国内债实际上都是不需要还本金的,只要能还得起利息就行。

这里你自然而然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足够低,甚至债券利率低到了零,那是不是连利息都不用还了?

欧洲曾经执行过负利率,也就是你在银行存款是要扣钱的,然后德国等欧洲国家还真发行过30年期零利率国债,意思就是免费用你的钱30年,到期后只还你本金,中间一分钱利息都不给。

所以你猜的没错,人类国家在实操中的确实现了既不还本金也不还利息的操作,前提是整个国家保持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这么爽啊,那岂不是可以无限借债了?

当然是有代价的,那就是这个国家失去了提升利率的能力。

欧美这轮的暴力加息为什么只坚持了两年就撑不住了,非要降息,核心原因就是以前借的低息国债太多了,财政收入只能支撑低息国债。

中国这一轮的化债方案是用低息债务把高息债务给置换掉,实现地方债务压力的大减。

欧美就不一样了,这一轮加息周期里是不断的用高息债务来置换自己的低息债务,每多坚持一年,自己签字承认的高息债务就越多。

很多人觉得不过就是5%的利率,撑个10年不也才50%多,要是能打赢金融战,这个利率不算高啊。

但实际上的情况我刚才已经描述了,那就是世界各国在很早以前就没打算过还本金了,只要每年的财政收入能付得起利息那就可以视为“债务健康”。

欧洲发行的国债利率已经低于1%很多很多年了,手头的所有国债都是这么低的利率,欧洲近一二十年的繁华都是依靠发行这种低利率国债实现的。

你现在让欧洲发行5%的国债,多扛几年那就相当于利息支出翻5倍,欧洲哪个国家受得了?

欧洲已经有多届政府习惯于低于1%的国债了,借来的钱也不像中国那样去修桥修路,而是直接发福利都发光了,只要财政收入能还利息就行,后面的事情后面的政府操心,自己任期内过得爽就行了。

所以欧洲比美国还先撑不住。

而美国多年来的国债利率也就2%左右,实际上能承受的利率就只是这个,疫情后疯狂借了一大笔国债去发福利,如今能承受的国债利率最多也就1.5~1.75%。

确实比欧洲强,但也撑不住如今5%的利率,这个利率比美国实际的承受能力翻了一倍。

所以欧美只能降息。

就在11月8日我们发布了10万亿化债方案的前一天,英国宣布降息0.25%。

而在11月8日当天,美国也宣布降息0.25%。

英美降息的瞬间,我们就跟着放10万亿的化债方案,双方完全同步。

这么做是因为化债方案想要实现需要的是一个低息环境,美国如果死扛不降息,我们执行10万亿的低息化债是有风险的。

9月份美国第一次降息,中国立刻拿出了上万亿刺激股市。

11月份美国第二次降息,中国立刻推出了10万亿化债方案。

我们能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累积了很多政策空间,但这些政策空间都被美元的高息给堵住了没办法用。

如今美元利率降一点,那我们的政策空间就可以放一点。

我们的这种财政政策一出,对经济肯定是很好,美国看了肯定也不爽,那万一美国就不降息了怎么办,我们后续的政策岂不是出不来了。

对的,你说的没错。

那美元就别降息呗,拉着英国和欧洲一起搞5%的利率,继续,不要停,免得一降息了就给中国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

中国打国战都是明牌,只玩阳谋,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小手段上。

我们11月8日发政策就是明着告诉美国,只要你降息,我这边就立刻刺激经济。你要是不想中国经济问题大为改善,那你就别降息。

有本事就继续高息,看谁能熬到最后。

中国这波化债,只是新债换旧债,对经济有啥好处,怎么能算刺激经济呢?

单纯化债当然不算,但化债之后,继续举债的空间就出来了。

什么叫刺激经济?

有人说发钱就是刺激经济。
大错特错,发钱根本刺激不了经济,因为政府的钱是从民众手里收来的,再发还给民众就能刺激经济了?

同理,政府修桥修路,也不算刺激经济,因为钱还是从民众手里收来的,这么做和直接发钱相比只是额外多创造了一些GDP和就业岗位,总体收益会好一点,但依然算不上刺激经济。

虚空变钱,把原本不存在的钱变出来然后花掉,这个才叫刺激经济。

简单的说就举债,西方所谓的金融魔法说穿了就是举债,整个现代金融都是建立在举债上面的。

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轮流举债,以此来实现虚空变钱,以时间换空间,让经济穿越兴衰。

中国的政府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合计85万亿,得出政府负债率为67.5%。

美国彭博社说还有60万亿的城投公司债务,把这个也算进去,广义政府负债率也就117%,这还是美国彭博社的数据,美国媒体是绝对不会把这个数据往低了说的。

这个负债率数据,其实也就只达到了G7国家的平均水平,负债总金额也就145万亿。

而中国政府部门举的债,大多数都拿去修桥修路修地铁修医院学校了,形成了大量的资产,我们还有大量的国企。

中国政府手里的资产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为530.8万亿元,按铁路公司曾经公开的资料来看,其中很多土地的估值都是按很低的价格去算的,实际价格远超这个。

而西方对于政府负债率的算法是国家债务率 = 国家债务 / GDP × 100%‌。

这个公式里只考虑了国家债务和国家GDP,根本就不考虑国家资产,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国家的资产应该是零,所有的资产都应该是私人的。

所以G7国家的负债率在计算的时候,是默认他们国家资产为零的,只考虑GDP,因为有GDP就有财政收入,有财政收入就能还利息,只要还能还利息那债务就没事。

但中国的国家资产可不是零啊,你咋算都不可能是零的,这么多资产怎么也值点钱吧。

就算是中国的财政收入那也不是完全和GDP挂钩的,我们自己的国家资产如国企也是有利润上缴财政的。

所以按西方统计口径算出的国家债务率,我们和G7国家虽然看起来一样,但其实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因此在化债后,我们就会有空间去继续举债,且相当安全。

绝对安全不敢说,但至少比欧美安全。

这种三大部门轮流举债来虚空变钱的手法,正常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是不可持续的,这么玩下去,债务早晚有一天会大爆破。

说的没错,自从这个理论提出来的第一天就有人指责这是在饮鸩止渴,早晚自爆。

但用这一套理论的欧美把对手全部熬死了,自己不仅没死经济还更辉煌了,以至于得意洋洋的把这种事写入教科书,称之为金融魔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所以我们不需要撑到宇宙重启,只需要比欧美多撑一年就可以了,赢家通吃,胜利者不会有任何债务问题。

所以在10万亿化债方案出台后,中国的举债空间就被完全打开了,以后就有能力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了。

但欧美却没有了这样的政策空间,他们的降息仅仅只能延缓自己被爆破的时间,并不能额外提供多少举债空间出来。

足足10万亿的巨额化债,直接解除了社会对地方债危机的担忧,还明确说打开了举债空间,这算刺激经济的王炸吗?

当然不算。

中国的做事风格你还不熟悉?你什么见过中国起手就扔王炸的?

这个10万亿的化债方案,对标的仅仅只是美国降息0.25%,对中国而言这只是一张小牌。

9月份对标美国降息0.5%那次,中国是直接央行出面拿出了8000亿现金投入股市,那个才算是大牌,因为从实际出钱金额来说远大于这次的10万亿化债方案,毕竟前者看似只是8000亿,但这8000亿是本金,后者看似是10万亿,但实际只需要支付10万亿的利息就可以了,甚至连付利息都谈不上,因为实际上是少付利息,国家实际支付的代价是政策空间而不是现金。

所以这不是王炸,甚至未来美国每降息个0.25%,中国都有可能出台一次差不多级别的政策。

美国目前的利率是4.5~4.75%,如果按降低到2~2.25%的中性利率算,每次降息0.25%,那还需要足足降息10次。

也就是说类似这样的10万亿化债方案,中国可以再来10次,或者9月份那种央行直接拿出8000亿现金投入股市的事情,中国可以再来5次。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虽然也降息了,但什么都做不了,因为美国没有政策空间了,但中国有。

过去几年看似中美均势,但实现这个均势依靠的是美国透支了自己的根基,耗尽了能用的所有政策空间,但中国把这些政策空间全部囤起来了,绝不透支自己的任何根基,因为中国的目标并不是击败美国,而是强大自身。

一国镇全球才有意义,击败了美国但透支了自己,这实际上没啥意义,当年的春秋霸主基本都没有好下场,历史验证过的最佳策略是广积粮缓称王,美国历史浅不知道而已。

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广积粮,同时缓称王。

这种策略的威力,美国只是刚见识了一个开头而已。


投资有道
价值投资文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