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Davis Dynasty》(戴维斯王朝)
本文转自「泉果视点」,原发于2023年11月。
国际经济大势起起落落,为什么戴维斯家族却一直在起起起起起?
几乎所有的专业投资者,都对这个词汇很熟悉:“戴维斯双击”(Davidson Double),它通常指代一种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技术分析方法。在低市盈率(PE)买入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这样可以获取每股收益(EPS)和市盈率(PE)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
发明这个词汇的戴维斯家族,自己也创造出了财富传承的传奇。
书籍《戴维斯王朝》讲述了美国最成功的投资家族之一,戴维斯家族三代人的投资经历。
从1947年第一代戴维斯开始投资,到如今第三代子孙掌舵,整个家族的投资经历可以用以下这串数字概括:
25,这是他们祖孙三代在47年时间里面,经历的市场波动次数;
2,是他们经历的毁灭性的熊市;
7,是他们经历的所谓“温和”的熊市;
1,是他们经历的股市大崩盘;
9,他们经历过的经济衰退的次数;
2,是他们在47年时间里面,真正迎来的相对时间长一点的牛市。(是的,只有两次。)
更别提他们还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朝鲜战争、石油危机、“漂亮50”(nifty fifty)的崛起与崩溃、越战、1次总统遇刺、1次总统辞职、1次总统遭到弹劾……等各种历史事件的冲击。
图2. 戴维斯家族三代
来源:网络
最后一个数字,1.8万!这是他们家族在47年的时间里,最终的财富增量,1.8万倍(从1947年的5万美金起家,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9亿美金)。
一直到今天,戴维斯家族的繁荣依然在继续……
国际经济环境起起落落,而戴维斯家族却起起起起起起!
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本期带你“双击”打开戴维斯家族的财富密码。
01
戴维斯祖孙三代里面的爷爷说过一句箴言:财富理念的传承,比财富本身的传承更重要。
这句话,并不意味着第一代戴维斯发现了某个万金油般的投资招式,让后代沿袭继承下去,因为刻板地传承某个公式和只把钱传下来也没什么本质差别。
戴维斯家族的财富理念传承,是在祖孙三代之间不断的相互学习、相互较劲、相互碰撞的“拉扯”中,传承至今的。
祖孙三代中的爷爷(谢尔比·库洛姆·戴维斯,Shelby Cullom Davis)是中年创业成功的励志典范,在38岁前,他甚至没有专业的投资经历,然而,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时,他碰到了两件事。
图3. 谢尔比·库洛姆·戴维斯(白发,戴维斯一代)
来源:网络
为了讲述方便,咱们就管他叫老戴。
第一件:
此前,老戴一直是政府公务员,最高职位担任到州保险司副司长。得益于职业的便利,他对保险行业做过大量研究。
当时的美国刚经历了30年代的大萧条和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双杀”,人们在长达20年的熊市中受尽折磨,主流的权威直截了当地建议大家别买股票了,“只有债券才是投资者应该购买的”。
“爱投股票你就投去吧,指定让你一投一个不吱声。”
股票像爱情一样,让美国人民泪眼模糊,区别在于,爱情是让人感动,前者是让人不敢动。
1938年,原本就是历史爱好者的老戴得到一份合同,应出版社之邀,以思考大萧条的原因为主旨,写一本《面向四十年代的美国》,这让他有机会系统性地回看美国过去的20年,并因此产生了对未来的不同观点。
因为,他发现,从历史上看,股价的涨跌和经济的好坏并非完全同步。股市崩塌的时候,有时经济往往还不错;而股市飙升的时候,经济状况可能还会还很惨。这让老戴重新开始审视“周期”这个概念。
二战推动了美国股市上涨,1942年到1946年,道琼斯指数翻了一番,钢铁、橡胶、军需品……美国政府成为了最大的消费者。
老戴觉得,他有些地方,似乎开窍了。
第二件:
老戴和妻子凯瑟琳相识很早,感情深厚。凯瑟琳很了解老公,深知他的长“妻”主义,因此,她慷慨解囊,提供了5万美元的投资,助他投资创业。
【释义】既指老戴与凯瑟琳感情的长久,也指投资哲学的长期主义。
在妻子的支持下,1947年,老戴正式辞职投身股市,当时的道琼斯指数在180点左右徘徊,只有1929年时的一半。但二战的结束逐步释放了社会的能量,老戴发现从1942年到1947年,道琼斯成分股利润翻了一番,唯独保险没有上涨。
图4. 谢尔比·库洛姆·戴维斯(白发,戴维斯一代)
来源:网络
保险这个东西正正好好就落在了老戴的能力圈里,他得出了几个看法:
1. 投资效率低下,并且大部分保险股都投资债券,这是保险股收益率不佳的原因。但是,保险公司持有的投资组合价值比公司市值还高。买保险股得到的4-5%分红,比国债更安全。
2. 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价值本身就在以复利的方式增长,加上如果未来客户的索赔没有耗尽保险公司资产,还能累计一大笔隐性财富。
3. 保险正在消费升级,人们从购买5年期保险,逐渐变成20年期。
在老戴的观点里,保险业属于闷声发大财型的,悄悄地发展,然后惊艳所有人,以至于初期很少有人察觉。于是,老戴果断重仓了保险股,之后他一直称保险业为他金矿的“母脉”。一年后,5万美元的投资组合就变成了20万美元。
但是,老戴仍在继续持有。
从1947年到20世纪60年代,道琼斯指数增长了5倍,老戴亲自挑选的保险公司股票上涨了200倍,戴维斯“双击”,首先击开的,就是成为富翁的财富密码。
当其他投资者在60年代中期才打开钱包准备投资时,牛市大潮已接近尾声。而老戴在1962年,就报名参加了分析师的日本之旅,着手考察日本,大量买入日本五大保险公司中的四家。
因为他发现,当时的日本人被称为“东方的富兰克林”,工作勤勉且为未来储蓄。同时,日本绝大多数财产保险和灾害保险由20家日本保险公司瓜分,在美国却有10000家,保险产业的竞争格局令他心动。
再一次,戴维斯在投资日本保险行业得到巨额收益。
02
老戴大放异彩的20世纪60年代,二代戴维斯也开始登场了。
二代戴维斯,和老爸的名字一样,也叫谢尔比·戴维斯(Shelby Davis),为了方便称呼,咱们叫他“大谢”。
图5. 谢尔比·戴维斯(戴维斯二代)
来源:网络
与脑补中父子齐心上战场,老戴带着大谢在股市浮沉中大杀四方的脑补剧情不同。老戴在教育儿子上,犯了父母共同的错误——急于求成,因此,老戴显得有些爹味十足。
比如,在大谢读大学期间,老戴不停给儿子写信,信的内容正式、刻板、充满警句式的建议和父亲的唠叨,对此,大谢一贯的“已读不回”。
甚至,刚进大学时,大谢就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张表,上面写满了老戴最近的投资成就。大谢叛逆了,他和父亲较劲的这个心理被激起来了。
虽然父亲强势、儿子叛逆,但在外人看来,两人其实十分相像——都在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就读,而且文笔都很好。
不过,大谢并没有靠写什么《我的股神父亲》获得过特殊发展,甚至在毕业时,拒绝了父亲暗示给予的工作机会,而是在纽约银行独自打拼了八年,一如老戴在投资前在保险业那样。
觉得自己锻炼的差不多了,大谢决定自己创业,辞职专心投资股票。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小的投资公司;不久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接手了纽约风险基金的管理。
然而,当年老戴进入市场时,恰逢股市大底,60年代末,大谢进入市场时,则恰逢股市高位。当时,大谢的风格与老戴不同,他并不在乎为盈利优秀的公司支付高价,而是希望抓住市场热点。因此,大举买入了热门科技股。
第一年,大谢运作的非常不错,在144家竞争对手公司宣布亏损的同时,他管理的纽约风险基金盈利了25.3%。可在市场的热钱冷静下来之后,大谢的基金遭遇了“戴维斯双杀”,亏损巨大,成绩垫底。
讽刺的是,在初次创业开小投资公司时,大谢曾把父亲的名字(当时,老戴被任命为驻瑞士大使)加入过公司顾问委员会,想要“以父之名”,但却做成了“以负知名”。
【释义】形容以亏损知名。
好在,家族的教育并没有让大谢消沉,他开始像父亲一样回归到能力圈,着眼于熟悉的银行领域——这与保险业有相似之处,虽然不会成为流行被追逐,但也很少衰退,大谢相信“金钱永不过时”。同时在此基础上,他也适当拓展能力圈到证券等其他与金钱打交道的企业。
1978年初,大谢把最开始创业的那家小公司,卖给了丰信信托公司,然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纽约风险基金的管理中。
如果你在1969年以10.64美元的价格投资纽约风险基金,到1978年,你差不多会收获14.64美元。如果在牛市中,9年才获得了43%的回报,简直不值一提,但在死气沉沉,经历过漂亮50破灭的70年代,这个业绩值得全体起立鼓掌。因为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甚至还下跌了1.7%。
1975年,老戴驻瑞士大使任期届满,在两次熊市中,他的财富净值从5000万美元变成2000万美元,但随后保险类股票大幅反弹,让他恢复了元气。
而纵观大谢的综合战绩,他掌管的基金在20年中有16年战胜标普500指数,累计收益37.9倍,年化复利19.9%,超越同期标普指数4.7%。
老戴与大谢父子两人在股市上都有各自的天地。
不过,如果用四个字形容两人的关系——“相爱相杀”,再贴切不过。
03
第三代戴维斯家族的投资,主要由戴维斯的孙子克里斯和安德鲁掌管,他们也没有直接继承父辈的财富,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其中,克里斯掌管的基金在1995—2013年的年化复利回报为11.95%,同期标普表现为7.61%,也非常不错。
不过考虑他们仍在投资,持续成长,所以在这里不具体对他们的投资风格做盖棺定论的分析。
我们准备讲讲克里斯和爷爷的故事。
图6. 克里斯·戴维斯(戴维斯三代)
来源:网络
在之前的【泉果下午茶】中,我们曾提到过抠门的戴维斯爷爷与孙子克里斯的故事。为了方便,我们把克里斯简称为:小克。
点击直达文章:泉果下午茶 | 家庭教育无小事
有一天,小克想花一美元给自己买个热狗吃。爷爷不但没有给他买,还告诉他:“要是你把这一美元投资成功,每隔5年就会翻一番,当你到了我的年纪,也就是50年后,你的钱就变成1024美元了。难道你真的这么饿,要花一千美元去买个热狗吗?”
如果是普通孩子的爷爷,大概会说:“外边东西那么脏,吃什么吃。”直接拒绝孩子的请求;再不行,孙子后脑勺可能会挨一下,接着被爷爷拖回家。孙子和爷爷的关系也容易疏远。
但小克不仅从爷爷那里学会了钱的价值、复利的价值和自己有钱的重要性,还与爷爷格外亲近,有数段和爷爷一起研究企业的经历。1990年,小克还在老戴的纽约办公室任职。可以说,他是最得老戴真传的人。
比如,父亲大谢曾发现,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其实与30年代的美国特别相似,都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消费欲望不高、利率到达历史低点等情况。由于成功要素发生了改变,因此大谢有卖掉日本保险公司股票的打算。
但小克则表示,如果是爷爷肯定不会这么做,因为此时股市已经触底,除了向上之外别无去处。
父亲大谢也同意股市会反弹,但他认为遭受重大打击的公司要想恢复,需要数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同时1994年,大谢看到美国本土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因而卖掉日本股票,抓住了华尔街最近一次上涨300%的好时机。
不过,即便有观点争论,小克与父亲的关系却十分融洽(可能是大谢从不给克里斯写信,没什么爹味),也因此,小克成为了爷爷与父亲关系的粘合剂。
1992年,老戴预感到了自己的年老体衰,把一个能装下超大尺寸地图的蓝色活页夹交给了小克,里面厚厚的电脑打印稿是他自己一生的投资损益,此前从未有人见过。
老戴说:“你看一看这些,然后给我一些建议,卖掉哪些,保留哪些。”
傲娇的犟老头第一次这么虚心,小克感到很惊讶,但他马上明白了,这是爷爷间接想征询下儿子大谢的意见。
当父子二人一同翻开爷爷一生的投资资料时,发现了两件事。
第一:
带给老戴成功的,并不是资料中厚厚的、像电话号码簿的股票名单,而是为数不多的几只,“惠氏金融、劳森伯格、沃霍尔……”这些公司老戴从60年代起,到90年代一直持有。
长期、坚守的智慧,是戴维斯家族传承三代的宝贵财富。
第二:
大谢留意到,老戴的一些持股中,有十几只是大谢曾经持有过和向老戴推荐过的。当时老戴曾一口回绝说:“我不相信科技股(大谢曾非常看好英特尔的股票,因此推荐)!”
这些资料明确地显示了老戴的“口嫌体直”,他最终接纳了儿子大谢的建议。
资料上“英特尔、房利美、纽约风险基金”这些词于大谢来说,是他一生都在等待的,来自父亲的肯定与赞美。
至此,大谢与父亲的关系得到缓和,1994年,老戴离世,留下9亿美元的信托。大谢和小克父子二人把爷爷的原有持股抛出,将变现资金再投入纽约风险基金和其他的戴维斯关联基金。
爷爷的财产与智慧,最终汇集在这些投资账户里。
3年后,大谢也退居幕后,将自己的4500万美元捐给了世界联合学院的奖学金项目。
2021年,小克作为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加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 BRK.B)的董事会。
图7. 克里斯接受巴伦周刊访谈
来源:网络
今年6月,小克接受了《巴伦周刊》的专访,对他所管理的千亿规模资管公司Davis Advisor的市场表现进行回应。由于近期成长股大幅上涨,Davis Advisor投资的价值股表现略为疲软(戴维斯家族持有许多银行股),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戴维斯家族非常镇定,小克说:“当市场回归理性时,我们投资的公司将重获青睐,这些公司拥有久经考验的业务、韧性和创造现金的能力,而且目前股价远低于内在价值。”
戴维斯家族的财富传承,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