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核心是传播学而不是金融学(上篇)

财富   2024-11-05 20:32   福建  

本文转自公众号Doraemon时光机


作为一个在中港美市场都玩了10年以上的投资者,我认为美股的逻辑和A股是完全不同的,也这是很多外资机构来华会严重水土不服的原因;

美股除了游戏驿站这种被少数狂热散户定价的股票之外,大部分股票的定价是有清晰的定价模型,无论这个模型是PE, PB, PS还是等等,但是会有一个清晰的“打分机制”,而且这个打分机制是相对客观的,并不会长期透支;

所以大部分股票的走势是线性的,一个季度一个季度上涨的,市场对于公司的评判标准就跟学校对于学生的评判标准一样,这个学期是优,奖励一朵小红花(股价上涨),下个学期继续评价;

即使对于引领时代的公司,比如2020年的特斯拉或者2023年的英伟达,市场的定价也并没有偏离value太远,毕竟tesla规模效应起来之后的单车利润摆在那里,英伟达是怎样的印钞机,但凡能做点基础研究就不至于把英伟达和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中的网飞去对比。

但是A股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A股因为有大量的散户存在,而且机构普遍都没有什么长期精神,并且没有做空机制,在90%的时间里,市场的定价都是不均衡的,所以A股的定价模型天然就更取决于,有多少人相信什么,而不是资产本身值多少钱。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信息的传播分为几个部分:

Step 1: Early adopters 先驱者

Step 2: Early majority 早期大众

Step 3: Late majority 普罗大众

Step 4: Laggards 迟钝者

我们以中国投资者最熟悉的标的房产为例;

2007年之前购房的人群,理论上都是先驱者,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向好,而且房地产作为中国的支柱行业吸收货币,当然最主要的是,当时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那么多普罗大众愿意在这个产品上加杠杆;

2008-2014930新政之前的购房者,都算是早期大众,因为2015年之前中国的居民杠杆率还没有显著地上升,但是中国的消费结构已经改变了,因为内需起来了,早期大众发现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房价的上升,开始为改善需求买房。

2015-2018年 进入房地产的投资者,基本属于Late majority, 这个阶段居民的杠杆率显著上升,然后因为棚户区改革的波及范围比较广,包括3,4线城市已经完全被波及,大部分人都已经相信中国的房价是最好的抗通胀产品;

2019-2021年,最后的Laggards,最迟钝的不买房的人群都已经被骗进了这个市场,北上广深连80岁以上的老者,外地来的保安都对于一线城市的房产只涨不迭的神话深信不疑。

上述就是一个资产上涨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的一个完整的周期,而反过来也是这样的;

以一线城市房地产为例;

2022年之前就开始卖房的就是Early adopter

2024年开始已经开始进入从Early adopter Early majority 转变了;

而到了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连普罗大众都慢慢开始相信通缩真实存在的阶段,所以再迟钝的政府,都必然要在这个阶段去扭转预期。

至于是否能扭转得了,那是另外的一个话题。

回到过去两周的A股市场;
924日开始的这场中国资产狂欢当中,因为短视频的传播,市场的参与者迅速从Early adopter 过渡到Late majority;

10.1黄金周期间,我们看到基本所有的短视频博主,全部都在唱多A股,把FOMO的情绪无限地蔓延,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把除了Laggards之外的所有的力量聚集;

而真正的Laggards,要不就是早就对缅A割怕了的老股民,要么就是对中国的通缩状况门清儿且资产定价的专家,指望这些人看不到实质的经济数据的改变,或者荷包里的钱已经逐渐鼓起来,靠着爱国的情绪去做最后的解盘侠, 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彻底得改变观点基本没有可能;

所以外资的对冲基金无比聪明;

10.1黄金周期间,用资金把流动性差的港股拉起来,充分制造FOMO的情绪,

把所有的Late majority聚齐,108日,A50期货天量的做空盘,开盘直接卖正股变现,然后short position的衍生品暴赚;

Late majority只能站岗或割肉。

一地鸡毛之后,只剩下不敢去人民广场的上海爷叔和不断道歉的大蓝。

而在中国资产这种传播学决定定价的市场当中,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在哪个环节呢,我们下期再讲。


投资有道
价值投资文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