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 如何借力城市更新讲好城市故事?

文摘   2024-10-10 15:00   江苏  
老城对于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和城市故事!老城是一座城市的“来处”——老城中发生过的故事编织成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基因,塑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不仅决定了城市的“现在”,还指向城市的“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讲好城市故事,是城市更新的“与生俱来”的使命。从更加现实的视角看,当前的国内外竞争,已经由基础的经济博弈转向更加多维的纵深层面。

老城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向世界输出中国软实力,争取国际舆论战场上的优势地位,从而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讲好城市故事,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石;还是在国内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之下,传播城市魅力和品牌、强化城市对未来优势资源的吸引力的必备技能。因此,讲好城市故事,更是城市更新“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讲好城市故事已成为提升我国软实力、对外宣传的必要手段

那么,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讲好城市故事这项命题,应该怎么解?

01

城市故事的表达困境

LIZHONG

城市故事的表达,自始至终都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场景高度散乱,导致故事表达杂糅无序。普遍而言,讲好一个故事的基础,是要说明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在城市层面讲故事,面临着一个基本事实:时间跨度长,地点分布广,涉及事件多。在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难以固定的情况下,故事场景必然是复杂且分散的——在一定时间段内,城市不同地方,发生着各自的传奇;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涌动着各自的风云。

目前,国内城市大多选择以老城特定片区修复更新的方式,来解决城市故事表达中的场景散乱问题。这种方式,核心是在空间维度上确立了城市故事表达的框架。以北京大栅栏、岭南新天地、上海永康路、天津五大道等为代表,通过还原某一历史阶段城市风貌,构建起特定时期内的城市场景,形成极具特色的城市故事断面。从效果上看,片区修复更新的方式有利于强化故事场景的沉浸感,是讲述城市故事的有效手段。

北京前门大栅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片区修复更新的解法并非一剂“万灵丹”。能够用片区修复更新的方式来讲故事的城市,要么有足够的运气,能够在老城里保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片区空间;要么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在老城中“造”出一块具有某一时期历史特色的片区空间。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在散乱的场景中,帮助城市讲好自己的故事呢?

02

“红线模式”——以“场景缝合”讲好老城故事

LIZHONG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红线模式”来讲述自己城市的故事。所谓“红线”,实际上就是城市慢行线路。红线未必都是红色,但一定是按照一定主题,串联起城区的各个重要文化节点。它不仅标识在城市的旅游地图上,还被刷在城区的地面上,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红线模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讲好城市故事的手法

沿着这条线,人们可以比用GPS还精准地步行方式,去拜访城区里的每一栋有故事的老建筑、每一个有故事的街角。

与其他手法相比,画红线并不需要昂贵的成本,也不需要大兴土木,但在城市故事讲述的逻辑性、完整性和丰富度上,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

这是因为,“红线模式”跳出了传统城市故事表述中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以故事线为核心,以故事本身的发生发展为线索,串联起相应节点;再以红线作为讲述动线,引导人们按照故事逻辑,与相应节点产生互动。

红线不是简单的“编年体城市史”,而是以故事线为核心的“场景缝合”——跟着红线,人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一段故事的上一个场景在哪里结束,下一个场景从哪里开始。

通过红线的“场景缝合”作用,原本散乱的场景通过“故事逻辑”得以重新组织起来。同一时期内不同节点上的场景,可以被不同主题的红线串联起来;同一节点上不同时期的场景,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故事线,找到各自的位置。

波士顿自由之路,通过一条红线将不同的场景串联起来

这种“场景缝合”和再组织,突破了固有的空间桎梏,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城市故事表达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另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城市故事的“表达容量”——有多少城市故事主题,就可以用多少条红线把它们讲出来。

因此,“红线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城市故事讲述手段——“多”,可以多主题并行,尽可能多方面地展现城市底蕴;“快”,操作实施比较简便,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有效的城市故事线;“好”,以故事线牵引节点,能够更加顺畅、完整地展现城市故事内涵;“省”,成本低廉,相对于大手笔的片区改造,只需用油漆和地砖,经过恰当的路线设计,就能讲出引人入胜的城市故事。

波士顿红线

“红线模式”之所以被国际上众多城市采纳,除了“多快好省”的优点,还因为它能带来三个方面的城市效益:


1. 改变城市的对外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力,树立市民城市自豪感

有了红线,就相当于城市有了一条故事脊梁,让散落在城市边边角角的故事有了整体性。为原先对城市文化没有感知的市民,打造出一条可见可触的文化脉络,也相当于为城市的市民增添了一份城市凝聚力。

在20世纪60年代,汉诺威(Hannover)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一座非常无趣的城市。1969年,汉诺威市进行了一次城市形象调查,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汉诺威市民认为,城市与时尚、现代、有趣的生活没有关系。

在外人看来,汉诺威被看作冷静,死板以及官僚的地方,没有幽默感,也不自由。于是,汉诺威展开了一系列旧城文化复兴的举措。

当时,汉诺威市的最高行政首长马丁•诺依福尔邀请杜塞尔多夫的公关公司GGK进行城市整体宣传,并举办了一系列创新的街头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设施重建等,其中就包含了“汉诺威红线”计划。

汉诺威(来源:图虫创意)

时至今日,当时大部分的城市宣传活动早就已经停止,但是汉诺威红线一直保留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诺威红线早已从一条连接36个城市重要节点的红色油漆步行线,变成市民心中对老城自豪的文化脉络。顺着这条红线,所有市民都可以对外地人熟练地讲述自己城市的历史。


2. 以点串联线,以线包装面,强化城市故事的文化重要性,为城区争取更多头衔

有了这条红线,也就是将城市在文化上的某一影响力包装整合放大,为今后城市在争创国内以及国际文化头衔的时候提供强有力的城市营销工具。

莱比锡在2012年创建完音符之路以后,还接连在2016年建设完成音符骑行之路,以及还在进行中的音符弧线之路等。

莱比锡

根据音符之路项目发起人W.施耐德(W.Schneider)介绍,音符之路最早产生的动因,就是莱比锡想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这座音乐之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音符之路可以让世人体验这么多名人生活以及工作过的场所,并且通过这条红线,让城市的形象变得更具象,可感知。因此,在2012年6月,莱比锡所在的萨克森州的州政府决定将音符之路作为申请进入德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潜在名单的全州的两个项目之一。

莱比锡除了以音符之路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还以此为主要项目申请进入“世界记忆名录”以及“创意城市网络”中的“音乐之城”。2016年,音符之路还作为全德国唯一项目参与欧洲文化遗产印记的评比。音符之路俨然已经成为莱比锡最亮的向世界展现城市音乐文化的重要道具。

莱比锡


3. 慢行线路延长停留时间,将人流转化为财流,经济上激活城区

红线最根本的优势在于改变了原本城市内部游客点对点的游览方式。有了红线,游客会一直沿着红线或步行或骑行,大大延长了在城里的停留时间,而不是从这个景点直接打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去下一个景点。而利用这些延长的停留时间,就可以为商业发展带来机遇,变人流为财流。

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文化游径就是通过越来越多的人在红线沿途上逗留,促进了时尚购物小店、画廊、咖啡馆等商业在周围的聚集。从2013年开放至今,印第安纳波利斯文化游径为城市吸引了至少1亿美元的商业和住宅投资,原来空空荡荡的沿街大楼如今被翻新,成为酒店、公寓或购物消费场所。

印第安纳波利斯(来源:图虫创意)

文化印第安纳社区基金会主席布莱恩•佩恩透露:“根据开发商的说法,他们投资是因为有这条印第安纳波利斯文化游径。”这样做的直接好处就是为印第安纳波利斯城市创造了超过11000个工作岗位以及超过8亿6千美元的经济收益。


03

三大“技术路线”,做好老城故事的“场景缝合”

LIZHONG

以红线缝合老城故事场景,虽然看起来都是一条“线”,但不同类型的城市故事,在具体操作上有各自适合的“技术路线”。目前,世界上实践“红线模式”的城市,其故事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历史事件重现、名人大师生平与城市成长轨迹。在这三类故事的表达上,有三种主流的“技术路线”。

1. “场景增强技术”——用当年“人”讲当年事,增强代入感

有的城市曾经经历过非常辉煌的历史时刻,那么红线就是再现历史事件发生始末的时间轴。但这类故事在“红线模式”下,由于城市风貌存在代际差异,客观上无法做到故事场景之间的“无缝切换”,从而导致人们在沿红线探索城市故事时频繁“出戏”。

波士顿自由之路

这类故事,适宜运用“场景增强技术”,引入历史人物角色作为“导游”,通过历史人物的衔接串联,弱化故事场景衔接的跳跃感,让红线之旅不“出戏”。

以红线手法的创始城市美国波士顿为例,作为美利坚发家之地、美国独立战争的发源地,波士顿是美国革命的摇篮。

这座城市记录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时刻,茶党的成立、波士顿倾茶事件、邦克山战役、宣读独立宣言等重要历史事件都是在这里发生的。因此,城区内留下大量承载这段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历史记忆的建筑与空间。

波士顿自由之路上的邦克山战役纪念碑

20世纪50年代,波士顿《先驱旅行者》报社的编辑及专栏作家比尔•斯科菲尔德倡议波士顿公民将散布在旧城中心且保存完好的老南方会议厅、老州立议会厅、保罗·里维尔故居等历史遗址串联起来,向居民和游客讲述美国革命历史故事。比尔的倡议得到了波士顿人的积极响应。商人、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在政府的协助下,共同设计出一条参观线路,并起名“自由之路”。

波士顿自由之路

1958年沿着线路铺设红砖,使得自由之路变成一条在城市里看得见的红线之路。1966年正式完成贯穿全城的完整线路,形成一条全长4千米(2.5英里),串联波士顿全部16处历史文化遗迹的旅游步道。

波士顿自由之路路线图

为了增强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叙事的代入感,波士顿在自由之路上设置了“自由之路演员”,身着18世纪服饰,以独立战争亲历者的身份,用第一人称视角,带领游客体验自由之路上发生的故事。

在波士顿屠杀遗址,游客在演员的带动下,带着对1770年英军枪杀5位平民的愤慨,坚定革命信念。在老南方会议厅,在演员的带领下,作为革命伙伴,参与阿比盖尔·亚当斯的聚会,发起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并在茶党船博物馆,同革命志士一道,将茶包从船上亲手投入水中。

独立战争导火索(旧南部聚会所),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组织地

来到老北方教堂,和演员一起,目击爱国英雄保罗•里维尔在尖塔上通报英国人登陆的消息。在老州立议会厅,和演员一起,成为1776年《独立宣言》首次向公众宣读的见证人……

在自由之路演员的带领下,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为事件的亲历者,以极具带入感的体验,屏蔽了故事场景切换中的杂声,让美国独立战争的故事表达,在红线的串联之下,显得更加清晰生动。到现在,每年有大约400万的游客会沿着波士顿的红线走一遍,了解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
自由之路的起点——波士顿公园


2. 感官延伸技术——多维度调动场景感知,弱化距离感

有的城市钟灵毓秀,名人荟萃,那么红线就是这些名人巨匠曾经的足迹,讲述他们在城市生活过的趣闻趣事,从而吸引大师的粉丝前来“朝圣”。

这类“红线”在打造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拉近粉丝与大师的距离,以触手可及的亲近感,在游客心目中强化城市与大师的个人品牌关联。德国莱比锡市的音符之路,通过多重维度、多种形式的感官调动,解决了这个问题。

莱比锡

东德城市莱比锡是17-19世纪德国数一数二的文化艺术汇聚之地,许多艺术家都曾来此寻求机会,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三位作曲家巴赫、门德尔松、舒曼与钢琴家克拉拉,都曾在此居住。

据此,莱比锡在老城打造出一条长5.3千米,连接了23处文化节点的音符之路,沿着路面上的音符标志,巴赫、门德尔松、舒曼等音乐大师往昔在城中的足迹都被清晰地串联起来。

门德尔松雕像

在音符之路上,游客可以参观大师们的故居博物馆和工作地,比如巴赫在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的托马斯教堂与托马斯少年合唱团,获得视觉上的满足;也可以在阿拉伯咖啡树咖啡馆,坐在巴赫、舒曼曾经坐过的位置上,品尝李斯特、瓦格纳曾经喝过的咖啡,通过触觉和味觉追寻大师们的踪迹.或者在门德尔松的故居内撕走门德尔松钟爱的美食菜谱,在家中还原大师们喜爱的味道。

托马斯教堂

更为重要的是,莱比锡在音符之路的重要节点上,设置了各位宗师泰斗代表作播放点,游客通过手机App,可以当场聆听大师们的经典乐章,在音乐之城中扎扎实实地享受一场听觉盛宴。

音符之路通过充分的感官调动,将大师生平、城市空间和游客感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名人巨匠变得可亲可近,也让莱比锡“音乐之城”的品牌更加坚挺。

3. 地图强化技术——全景式城市足迹展示,塑造整体感

有的城市并没有十分突出的历史事件与名人逸事,那么红线就变成了一场城市自身的历史变迁脉络之旅,展现一座城市从古到今的变化。必须注意的是,这类红线上,场景之间的关联性较弱,更需要以“全”取胜——通过重要城市节点的全景式覆盖,强化游客对城市成长足迹的整体感知。

汉诺威红线

比如德国的汉诺威红线。汉诺威作为一座在二战中被大面积摧毁、重建比例高达60%的城市,与前面提到的波士顿与莱比锡相比,既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没有令人称道的人文气质。因此,汉诺威的红线之旅是将市中心内所有值得拜访的36个建筑、景点、公共空间等都串联起来。

这其中有古典的建筑与街区,有在战争中被摧毁一半的教堂,也有现代的动物园与商场;有庞大壮观的海恩豪森王宫花园,也有只有三座艺术雕塑的娜娜雕像街头空间,更有汉诺威市民心中的见面碰头地点库瑞恩普克(Kroepcke)十字路口。

汉诺威红线

走完这4.2公里的汉诺威红线,就相当于看完了一个典型的二战后重生的德国城市现代发展史以及普通汉诺威老市民的日常生活轨迹。走完这条红线就是走完汉诺威这座城市的成长之路。

汉诺威红线

当然,如果一座城市要讲述的故事很长,内容很多,跨越的片区很大,步行的红线也可以结合骑行道,推出自行车版红线之旅。

美国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文化游径就是一条自行车道加步行道的红线游径。连接印第安纳波利斯内城的六大文化街区:印第安纳大道(Indiana Avenue)、白河州立公园及中央运河、批发交易区、马萨诸塞大道、市场东区(Market East)以及喷泉广场。

长共12千米(8英里),是步行红线长度的两到三倍。截至2021年,红线全程中已设置了50个共享单车节点,停放共计525辆自行车,未来还将继续添加更多共享单车节点与车辆,将文化游径打造成为一条自行车版红线。

04

因地制宜的故事讲法的中国探索

LIZHONG

国内可讲故事的城市太多,每个城市能讲的故事也太多。如何在国内的城市中心画好一条属于自己的故事红线?

1. 选取最能代表城市的故事,选取方便公众体验的故事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以及古建筑等文化节点通常不会均匀地散布在城市内的空间。并且它们有时也很难用一个故事整合串联。这个时候就需要城市会取舍,将故事值得讲、有体验性的文化节点纳入线路之中。

就像莱比锡除了音乐,能讲的故事还有很多:它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宗教改革之城;它是《浮士德》的发源地、歌德与席勒生活与求学的地方。它是一座文学之城;它是德国出版社最多的地方。它是一座书香之城;它是德国最早的会展起源地;它是一座会展之城。

莱比锡巴赫博物馆

但是莱比锡坚定地以音乐作为第一名片,因为在这里音乐的故事多:遍布老城全域;音乐体验性更好:可以听作品,可以玩乐器。


2.不同历史时代可以画出多条红线之路,故事脉络更清晰

与国外的城市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是,国内许多城市都是多朝古都。这样的城市能讲的历史故事很多,每个朝代的故事对于城市也都很重要。

例如,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目前着重向外界展示的是唐代文化,讲述的是唐朝的故事。但实际上秦代文化、汉代文化对于西安同样十分重要。利用红线的手法,就可以做到一条红线讲述一个朝代的西安,多条红线并行,多个朝代故事一起讲。


西安

国外已经有城市选择用多条红线讲述多个时期的故事,波士顿在自由之路红线大获成功之后,也推出黑人人权运动之路的蓝线之路,向外界讲述非裔在美国平权斗争的历史故事。

3. 将红线自身包装成一个大IP

对于国内一些想讲故事,但又没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高级别历史遗迹与传说的城市来说,应当将重点放在包装红线这条路本身上。不突出红线上的某一节点或者某一主题,将红线整体包装,配备专门的旅游导览书籍、设计以红线Logo或名称为主题的旅游周边产品、举办以红线为主题的活动等手法将红线打造成为城市的符号,将“红线”本身变成城市的IP。

例如,汉诺威就为自己的红线之旅提供专业的旅游书籍,不仅有普通版,还有儿童版;印第安纳波利斯也为自己的文化游径设计周边T恤等纪念产品,将红线产品化、主题化。

汉诺威红线

除了设计周边产品,还可以在红线上举办各类活动,例如,印第安纳波利斯文化游径在复活节举办的寻彩蛋活动。在全长12公里的路线上藏了5000枚彩蛋让市民带着亲朋好友参与寻找。通过在红线自身做文章,致力于将红线打造成城市的符号与吉祥物。

综上所述,讲好城市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应有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未来城市深度竞争的生存要义。而“红线模式”,是破解“场景散乱”这一城市故事表达核心困境的有效武器——画一条红线,形成城市中的故事脊梁,让市民与游客可见、可感知城市的文化脉络与成长轨迹,放大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故事的感染影响力。“以轻启重”“以小博大”,“故事逻辑”的红线,应当是未来中国城市自我表达的武器库中,不可缺少的法宝!

END


扫码关注我们

投稿、转载

商务合作




分享,点赞,在看,
都在这儿,点我不香吗?

南京城市更新
这是南京城市更新联合会的官方公众号,由南京商业地产商会秘书处运维。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最有用的城市更新信息;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可靠的城市更新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