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Q编译丨郭跃等:探索技术监管政策工具对公众推荐算法接受度的影响

学术   2024-09-04 09:01   辽宁  



本期编译简介




编者按


在现实情境中,技术与规制紧密联结,公众面对的技术往往是“规制中的技术”。技术接受研究已经广泛探讨了技术特征与微观心理因素对技术接受度的影响,但对外部政策监管政策环境的影响知之甚少。本期海外栏目为大家带来2024年发表于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上的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regulatory policy instruments on public acceptance of algorithm recommender systems一文。该研究识别了政府算法监管政策工具对于公众技术接受度的复杂效应及作用机制,拓展了技术接受模型的外在制度解释。该研究从行为公共政策视角,为算法规制政策设计纳入公众风险感知与技术接受度提供了参考。


文章简介


文章标题:《探索技术监管政策工具对公众推荐算法接受度的影响》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regulatory policy instruments on public acceptance of algorithm recommender systems)

来源期刊: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发表时间:2024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郭跃,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系副教授

李思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

周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孙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系教授

本期编译:

刘博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曹靖婕,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译速览




01 引言


推荐算法的应用带来了隐私泄露、算法歧视和透明度等系列风险。为此,全球各国政府已出台了技术监管政策工具以规制推荐算法。然而,少有研究探讨政府监管政策工具对公众技术接受度的影响。这一理解关系技术创新和公众福祉,且对于政府制定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法规至关重要。据此,该研究旨在解决如下研究问题:RQ1)政府监管政策工具如何影响公众对推荐算法的接受度?(RQ2)不同的监管政策工具如何影响公众在接受推荐算法时的感知隐私风险?研究设计了三类不同的监管政策工具作为实验处理组,并设立了一个无干预的对照组。通过对2015名参与者的线上调查实验,探讨了不同强制性水平的监管政策工具如何影响公众的感知隐私风险及对推荐算法的接受度。

02 算法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1.公众算法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既有研究已经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及其拓展模型,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收益、感知风险、信任等微观视角检验了公众算法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然而,上述理论主要关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其他理论中的个体层面因素,而缺乏对于情境因素,尤其是新兴技术所嵌入的监管政策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人的技术接受度的关注。

2.规制政策工具对公众算法技术接受度的影响

技术规制对于公众风险感知、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已逐渐受到关注。既有研究注意到了技术规制对公众技术接受度可能带来的差异性影响,一方面技术规制可能增强公众对技术可控的感知,提高技术接受度;另一方面,技术规制可能暴露更多技术风险,降低技术接受度。上述讨论中,规制政策工具及其强制性水平是可以细分的重要维度。


03 数据与方法


在实验设计方面,为了评估监管政策工具对公众推荐算法接受度的影响,研究采取随机调查实验,并采用组间实验设计,创建了三类监管政策工具作为实验处理组,并设立了一个未干预的对照组。
在实验流程方面,每份问卷以对推荐算法的简明介绍开始,然后是关于参与者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对推荐算法的了解程度及其对推荐算法基本态度的提问。在完成上述测试后,参与者将被随机分配至四个干预组中的一组,并被告知政府为监管推荐算法,对推荐算法平台采用的政策工具。在实验干预后,参与者将汇报其技术接受度。
在样本配额方面,研究根据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比例进行配额抽样,以期望样本的年龄、性别和地理结构与中国网民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研究共计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15份。

04 研究发现


1. 监管政策工具对公众推荐算法技术接受度的影响
总体而言,监管政策工具可以增强公众对推荐算法的接受度。这意味着,暴露于更具强制性的监管政策工具(例如“罚金”)的人比那些面对较少强制性监管政策工具(例如无干预或“警告”)的人更愿意接受推荐算法。有趣的是,当监管政策工具升级为下架(禁令)时,公众对推荐算法的接受度出现了不显著的下降。该研究发现与Kerr和Newell(2003)以及Perino和Requate(2012)的观点一致,他们认为政策严格程度与技术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虽然严格和强制性的经济手段(例如税收和罚款)可以提高接受度,但过于强制的监管政策工具可能导致技术接受度的下降

图1(原文图6)组间方差分析 

2. 监管政策工具调节感知隐私风险对技术接受度的影响

其次,该研究发现监管政策工具在感知隐私风险与公众接受推荐算法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相较于无干预组,在“罚金”政策工具下,感知隐私风险对技术接受度的负面影响显著减弱。即当公众认识到企业不当使用推荐算法导致了政府罚款时,感知隐私风险对推荐算法接受度的负面影响会减小。这一发现与Reed(2018)和Marth等(2022)的观点一致,他们认为法规是降低接受新兴技术时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因素,因为法规可以增强安全感和技术仍处于个人控制下的信念。然而,在“下架”政策工具下,感知隐私风险对技术接受度的负面影响却加剧了。即当公众认识到企业不当使用推荐算法导致政府采用“下架”政策工具时,感知隐私风险可能会对推荐算法接受度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表1(原文表8) 监管政策工具对感知隐私风险与公众算法推荐系统(ARSs)接受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图2(原文图7) 监管政策工具对感知隐私风险和公众算法推荐系统(ARSs)接受度的调节效应


05 总结与讨论


该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政府监管政策工具对公众推荐算法技术接受度的影响,提供了将监管政策环境融入公众技术接受度的新理解。研究结论表明,首先,总体而言,监管政策工具可以增强公众对推荐算法的接受度。其次,监管政策工具在感知隐私风险与公众接受推荐算法之间起到调节作用,随着监管政策工具强制性水平提高,公众感知隐私风险对技术接受度的负面效应先被削弱后被增强。
研究贡献在于揭示了政府不同强制性水平的监管政策工具对公众感知隐私风险、技术接受度的复杂效应,完善了现有文献中关于政府监管政策工具如何影响技术接受度的理论不足。研究结果不仅理论上扩展技术接受研究的情境因素,特别是新兴技术所嵌入的政策环境及工具设计对个体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并且从实践上为政府算法监管的政策工具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未来研究可以从政策工具设计的不同属性设计、单一政策工具以及不同政策工具组合、跨国别研究等更多层面,探讨监管制度设计对公众技术接受度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栏目声明


公共管理共同体海外栏目以增进学术交流为目的,编译内容代表志愿者编辑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全文有一定的删减。如果您对于此文的编译词汇或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欢迎各位读者留言。如有任何不当之处,请留言反馈或私信后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阅读原文输入“jpj4”即可获取原文的PDF版。
感谢论文作者的授权以及对文章编译的审阅!



编辑 | 刘博研

校对 | 曹靖婕

审核 | 高光涵



往期推荐


1/PMR编译 | 公共行政有哪些悖论?悖论与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的转变是否相关?

2/JPART编译 | 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工作质量存在差异吗?基于两个实地实验的证据

3/PAR编译 | 是时候了!公共行政学中的时间动态与纵向研究设计

公共管理共同体
定期推送中国公共管理专业期刊文章,传播公共管理知识,分享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