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片)
与书法家交谈,一句“人生如书法”之语,深深刺激了我。其意在博讲书法的练习,就好比是书写磨练的人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作为文化之精粹之一,可以引领我们走向宽阔的人生道路。清代著名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著述“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书志也。”他诠释着缘由读书的人,用心学习了,皆为立品之人;练习写字的人,书写的是人生志向,其形如其学,其字如其人,其艺如其志,其美如其心而已。
我当老师时,首先练过硬笔书法,旨在黑板上书写、批改作业中,能留给学生一个“美与好”的印象。后来学写毛笔字,潜心书法练习,虽没达到练而有成,但深深感知“书法”集天地之道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确实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尤其捧读、欣赏、探究古今书法家的碑帖、字帖和书法集,切实领教到那“灵动的线条,呼应的点画,独特的造型,生动的结构,和谐的章法,完美的布局”,其字字行行、开开章章,尽让人感悟到“处事做人”的道理,更是“发人深思,启迪人生”的自然规律与哲理所在。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现实还真有其例。比如:写字毕恭毕敬者,其处事待人常常表现为谨小慎微;写字花里胡哨者,常爱大话连篇,多为虚荣心潜在。写字每每笔笔规整,一丝不苟,其多为办事认真、考虑周全之人;写字每每以简取胜,涉笔成趣,常为做事果断干练,追求效率之人;写字每每线条柔和,点画圆润,常为性格随和、相处缘睦之人;写字每每笔画流畅,形体潇洒,多为性格奔放、豁达率直之人等等……言此种种书法现象,恰如唐代书画家张彦远所言:“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法书要录》)。
柳公权言书法,更为直接独到。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言下之意,用笔时关键在于心要规正,这样运用的笔法就规正,才符合书写的章法。所以古人云:人在事上磨,字从练中来。从其过程来看,手握一支毛笔,眼观一本法帖,做到心手相应,自如地墨书成字,神志地学着古人的法度,自始至终尽在磨练着个人的心性。磨练成这种心性,就是练就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而方可写出一手好字;否则,将是字章无形。所以,人生也如此,凡事从小打基础,从心立正气,从一事做起,持之以恒深扎根,循序渐进不妄想,精诚功到自然成;否则,将是一事无成。
俗话说:“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直白书法是一门美学。铺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笔墨挥洒在一个净宇的空间,相似一个人生演练的舞台。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书写清爽俊逸,而且章法欹正相生,缺一不可。因而,书法有“圆转”与“方折”之论;即方笔用“切”,圆笔使“转”,折有原则,转为变通,方圆并用,优势互补,这样的书法就会自然天成。所以,人生也是如此,为人处世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会协调和变通;待人接物要在辨别是非的大局上,既要固守良知又要讲求善诚。
记得儿时在学校,练习毛笔字,老师常常强调:笔拿稳、心要静,托影写,一笔成。后来与书法家交流,还得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笔下功夫,字由心生;而且重在“下笔书写要干净利落,章法布局要条修叶贯。”即练就的是专心、专注、专攻、专诚。后来走进社会,面对生活,渐渐领悟人生在世,学习亦是无止境的,磨练也是一生存在的;干一行得钻一行,懂一行,精一行才能立足;处事做人要善反思,常修正;除去偏见,考虑全面,才能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练书法成功者来看,都有历史的探究,学术的认知与创作的审美。即为强化自己的历史观、学术观和创作观;这三观汇合一处、同时作用,便将书法融入历史观中“悟”,运用学术观来“统”,以自己的创作观来“用”,便可以在“勤奋”中,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表达汉字独特的灵魂。这人生也有“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同人生的三大支柱,极大影响个体人的认知和行为决策。三观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人生内心世界,只有方向明确,知行合一,方能体悟到生活的智慧与美丽。
自然多万物,社会多少事,且在变通中求生存,尽在变化之中得发展。世间一切,皆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前提是目标方向对,重点办法好,循序而渐进,方可成功。书法亦如此,人生亦如此;习字如做人,功到自然成。
体悟书法艺美,认知人生哲理;品味书法魅力,炼养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