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胜老师说:
作者 :彭凯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
来源: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现在竞争压力太大了,
担心孩子会被淘汰!怎么办?
彭凯平: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很重要的回答。
第一个回答,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家长自己要再想一想: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活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是真正对孩子好的?
肖邦大赛冠军刘晓禹,他8岁才开始学琴,而且是电子琴。他的学琴之路没有那么多血泪故事,更多是兴趣、天赋与坚持。他说”感谢小时候没有过度消费自己的兴趣,自己一路走来一直是非常舒服的状态。得益于无压力的学琴环境,自己才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社会变化太快了,有太多不确定,
对孩子的未来很迷茫!怎么办?
今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所做的研究就证明:读名校的孩子并不一定比读普通学校的孩子未来更好,但长期坚持读书与学习,确实可以给未来带来更多的收益。
可以自主学习的机械臂 图片来自网络
感觉现在的孩子似乎更容易焦虑抑郁,
为什么会这样?
彭凯平:有时代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
首先,说说时代的原因:
以前,我们一心一意的就是为了活下来、活得好,生存下来,所以有一个吃饭的本领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只要我们找到了,我们就活得很开心。
现在衣食温饱不是问题的时候,那么生活的质量就成了问题。而这个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很主观的,而不是由客观来决定的。
比如说你赚多少钱,它不是由你实际的收入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比较相对的收入来决定的。假如你在一群富人中间,就会觉得自己很没有钱,但假如你在一群穷人中间,又会觉得自己很有钱,所以这种“比较”是我们很多人活得不开心的原因。
刚才谈到的竞争其实也是“比较”的一种体现,所以说我们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竞争,才产生了种种压力、挫折、打击。
最近“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一词也越来越流行。在同辈压力之下,一个人常常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以顺从群体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样的压力和竞争,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孩子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很开心,但父母却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考了100分,你怎么才考98分,就会责备孩子。
但其实,98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比那100分对孩子来讲,更有意义。因为分数的变化是随机的、偶然的,它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学习能力。根据分数来评价学生、筛选学生,我从来都是不认同的。
所以国家现在不允许宣传状元,因为状元其实就是一个很偶然的现象。没有任何状元,他一定是、永远是最优秀的学生,不是的,从来都不是。
比如,在我们的很多大学,尤其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里,我们都知道里面状元很多,而这些状元的悲剧就是,他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成为第一名,这是一个统计学的规律,而我们社会有点赋予分数过多的价值和意义了。
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交媒体的影响。
我们以前,往往最多跟自己周围的人比,现在我们可以跟全中国、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比,越比就越觉得越差、越没有意思。
而且社交媒体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原本亲切的互助、支持关系都没有了。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网上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所以我们接受的信息、互动的人群,其实跟我们都没有切实的关系,这个也是特别大的影响。
第三个,就是因为这种大规模网络媒体的特性,我们老是担心自己没有得到什么或者丢掉了什么。
比如说有一种心理疾病,就是总担心自己失去什么机会,因为看见别人有这个机会,觉得自己没有,然后就在那着急。
甚至有些社交媒体会公开讲“你的同伴正在抛弃你,你都不知道!”这样的说法,加重了社会焦虑。这种大规模的情绪渲染,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影响,孩子们首当其冲受到了这种干扰和影响。
在微信搜索“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找到2563条结果,其中不乏阅读量10万+的网络爆文
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的丧文化、消极文化、以及我们关于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思想的宣传,都对孩子们身心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也是我为什么回国提倡积极心理学的原因。我想让大家意识到,善良是一种竞争力,长期主义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策略,自主的、内在的动机才是我们长期发展的特别重要的原因,而不是短期的成功。
您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在您与这些“学霸”学生的接触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他们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心理状态趋势,或者一些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彭凯平:我们的孩子应该算是比较优秀的,能够考上北大清华,肯定不光是学习能力强,肯定还是综合素质也比较高。
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痊愈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因为人的智商、情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会比一般的学生要好一些。
但即使这样优秀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之后,其实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我觉得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他们对未来的目标可能失去了清晰的认识。
因为在中学阶段,甚至可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但完成这个目标之后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找寻人生的意义感、目标感就成为他们面临的很大问题。
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把这种情况叫做“空心病”,我个人觉得可能有点过,但是肯定是有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性的。
“我以为考上了北大清华,我的人生就会带来极度的幸福,结果来了以后发现不过如此”。身处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平台,人生目标的模糊和迷茫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问题,就是不知道以后自己该干什么。
空心病,是指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个问题,就是自我评价的迷失。
因为在中学,他们一定是学霸,一定是大家瞩目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大家爱慕的对象,但是到了清华就变成一个普通的学生。有很多比你更优秀的人,甚至别人也不会把你太当回事,因为大家都是优秀的学生。
不要小看这种自我评价的失落感,在心理学上,我们叫做自我价值感,或者叫做自尊心,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和尊重。
人的自尊心其实是很重要的,那些能够有强大的自我认可的人,一般来讲会更积极、更快乐。而那些比较低自尊心的人,有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脆弱的自尊心,会做一些损害自己的事情。
比如,有些优秀的学生,自认为非常聪明,以前在中学不用复习就能考好,到了大学之后发现不复习真的考不好。为了保护自己的脆弱的自尊心,他就不复习了,然后就得病住院了。这样,他就觉得自己没考好是因为生病了,这种行为叫做自我妨碍(self-handicap)、自我设计。
比如,有很多的钢琴选手,平时弹得特别好,但重大比赛会失常,而且往往还会伴随一些生理上的原因,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找一个理由。
所以我经常讲,我们人的这种积极的自我认可特别重要,而那些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经历的一个变化,就是积极自我的一种失落。
很多孩子都对大学寄托了巨大的期待,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个,孩子在大学校园里,要建立自己的社会网络、寻找社会支持会比较难。
因为在家里,在自己学校,在自己的故乡,孩子们的社会网络、社会支持是清晰可见的。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就在自己的亲朋好友的爱、鼓励、欣赏下,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但到了大学以后,真的就是一个个的个体,如果你的社交能力不强,你的同学关系不好,你会觉得很孤独。你会觉得所有事情都得完全靠自己,没人管我,也没有人支持我、欣赏我。所以说这种社会网络的一种巨变,也是孩子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地方。
所以孤独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其实都可能在从中学到大学的变化过程中间产生,这个阶段的心理问题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
像您说的,社会在发展、进步,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学习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帮孩子们拥有获得人生幸福的能力,但是为什么感觉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方面,都让目标越来越远了?
彭凯平: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这跟我们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情怀和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因为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他也是人,他有功利主义的思想。能成为名校的校长、能培养很多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这样一种业绩的考核对我们教育的伤害是非常之大的。
我们热衷于评估,我们热衷于排名,我们热衷于各种百分比,其实这都是人为地加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孩子们焦虑紧张的心态。
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是反对这种排名的。中国古人就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就是,所有的排名其实都是错误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觉得有意义,它也是偶然的、表面的现象。
培养孩子继续学习的精神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比培养孩子能够在你的逼迫之下考上好成绩更重要。
那为什么现在,考上好成绩变得看似很重要?因为高考这类考试,它是根据分数来进行选拔的,除了保证有一定的公平性之外,没有任何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因为这种功利的、社会性的需要,剥夺了它人文的需要。而这个人文的需要,也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培养一个健全的、健康的、成熟的,能够终身学习,能够自主追求幸福的那些孩子。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无私的,应该是以孩子为根本的,是为了孩子的福祉为最终目标的,而不以那些社会评价、政府评价、他人评价为本,改变评价意识真的是太重要了。
企业KPI业绩考核逼死了多少人,但是我们还在以目标为追求、为管理的手段,这就是西方工具理性对我们的伤害和影响。我个人感觉还是要回归我们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善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它对咱们中国家庭有什么样的意义?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其实很简单,它就是提倡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人的积极心理的力量,然后把这个力量利用起来,让我们达到普遍的幸福感,过上美好的生活,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这个定义有三个很重要的要素:
第一个要素,它一定是科学的。
每个人都会说一些心灵鸡汤,说一些激励人心的话,但是有没有科学依据是非常重要的,而积极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科学的基础之上的,一定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来进行研究实践的。
很多时候,如果你没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的话,你试了一下发现效果不好你就会放弃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去看一些小技巧和小方法,那些都不会跟你讲道理,但人其实是需要有道理的。
人不光要知道怎么做,人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做得就比较顺,比较正确,而且比较持久,这是我们行动产生效果的很重要的要素。
第二个要素,它一定是积极的。
我们的人类心理学可以讲一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比如心理抑郁、焦虑、自杀……但是这些事情它并不能够让人产生好转,我们讲这样的心理学已经讲了一两百年了,却并没有解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我们的思路可能错了,这就是心理学家的一个反思。
我们需要用一些积极的力量来转移、替代、升华消极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
比如,“情绪调节”,这个在家庭教育中也很重要。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和知识,能很快让我们改变我们的身心状况,学会如何控制负面情绪持续的强度。
第三个要素,它是行动的。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学了这个知识就停留在知识上,不把它做出来,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知道很重要,但做出来更重要,知行合一,你才能够真正改变不好的情景。
很多时候人处理不好自己的问题,不是因为这个问题特别严重,而是因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所以,人从来都不是被过去决定的,人其实被未来决定的。
所以(把不顺都归因于)“原生家庭”为什么是错的?因为人从来不是被原生家庭决定的,是你自己认不认为你能够走出来,只要你相信未来可以改,未来可以做得更好,你原生家庭的影响就会消失,就不会被控制。
所以我经常讲,有心理问题的人,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信心,是绝望,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你要是这么想,你就做不到,你要是去做,你就能够逐渐做到。
《心理学家的40个亲子幸福锦囊》
清华心理系主任彭凯平的干货,很推荐大家都去听听:不仅自己活得更幸福快乐,而且教出来的孩子,抗挫折能力也会更强,更加豁达和优秀。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爆款好文回看点击下方图片,直接阅读 我很生气,想骂人!心理学实用骂人指南17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超经典的6句话,读懂你就不会内耗了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6个心理咨询案例实录(全文)
央视终于对抑郁症下手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建议先转发收藏观看
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贝克:我的毕生咨询案例和经验总结(全文)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我很生气,想骂人!心理学实用骂人指南17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超经典的6句话,读懂你就不会内耗了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6个心理咨询案例实录(全文)
央视终于对抑郁症下手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建议先转发收藏观看
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贝克:我的毕生咨询案例和经验总结(全文)
按住小猫尾巴,有福利
免费领取5000+心理资源 且听下回分解,查看后续更新
👇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心理学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