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对台湾歌手的批判
文摘
明星
2024-12-29 17:12
江苏
1989年春晚,潘安邦三首连唱《跟着感觉走》《外婆的澎湖湾》《太阳与月亮》。台湾歌手潘安邦(1961年9月10日-2013年2月3日)去世十余年了。提起潘安邦,立即会想起“外婆的澎湖湾”,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来自台湾的流行歌曲,随盒式录放机最早“登陆”的歌曲之一。当时,台湾流行歌曲尚属严批严禁对象,但“校园歌曲”却网开一面,是大陆可以合法流行的少数台湾流行歌曲,甚至电台都播放这几首歌曲。东南西北,风靡全国。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想起这首歌,大多回想起改革开放伊始那种严寒过后的初春感觉。正是从那几首台湾校园歌曲开始,睽违三十年的台湾文化,开始登陆,两岸文化的“融冰之旅”由此开始。而后,两岸文化交流通过各种渠道越来越广越来越多,开始几乎是台方的“单向输出”,但随着大陆经济、文化实力增强,大陆文化也一点点、并且越来越多地“登岛”。回首前尘,两岸文化互动,潘安邦功不可没。提起潘安邦,更想起1989年央视的“春晚”,他在台上演唱了“外婆的澎湖湾”和“跟着感觉走”。一袭白色风衣,飘飘洒洒,蹦蹦跳跳,劲歌劲舞,热情奔放。一时间,满大街都是“跟着感觉走”。然而,这一年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春晚过后,风向陡变,骤然严厉,流行音乐属批判之列。在央视春晚大舞台上的“跟着感觉走”更被严批:“跟着感觉走?那还要不要党的领导?!”直到一些年前,高中政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案仍以此歌作为“负面教材”:“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以及青少年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教学方法:提问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法一,老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世界上究竟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方法二,通过对歌曲‘跟着感觉走’的批判引出课题。”(摘自旧人教版,不知现在是否仍是如此)如今斯人已去十余年之久,天堂肯定没有尘世间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是非非,只有“外婆的澎湖湾”澄明如镜,潘安邦依旧潇洒地“跟着感觉走”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