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不该被遗忘的陈炯明

文摘   2025-01-05 11:53   上海  









文 | 李新宇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陈炯明是个军阀,而且背叛革命,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是革命的叛徒。然而,只要我们进入历史,走近那个真实的陈炯明,却会看到他实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物。
 
陈炯明毕业于清末广东法政学堂,在清末新政时期曾经当选广东议员,经历过立宪运动的洗礼,的确不同于拿了菜刀或梭镖起家的武夫。他在黄花岗起义中充当过敢死队第四队的队长,辛亥革命爆发后策划了广东起义和独立,是革命元勋。后来主政广东,推行地方自治,实现了民选县长,在政治改革方面卓有成效。他禁烟禁赌,改革教育,发展经济,提倡新文化,一心致力于把广东建设成模范省。即使在1918年率粤军入驻福建漳州期间,也成功地建设闽南护法区,赢得了“模范小中国”的美誉。这一切,在当时可谓有口皆碑,就连比孙中山们更激进的左派也不得不承认。比如,郑超麟就说过:“他一到漳州,立即造马路,设公园,开运动会,出版日报。马路上不许走人力车;公园里竖了一个四方石碑,刻着‘自由’、‘平等’、‘博爱’、‘互助’。”
 
这样的一个将军,在历史上没有流芳百世,反而“遗臭百年”,原因是他与孙中山的关系。

 
01
陈与孙的根本分歧
 

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分歧是明显的,而且表现在各个方面,但最根本的分歧在于:陈炯明致力于联省自治;而孙中山却热衷于全国统一。
 
陈炯明的追求并非孤立的。面对当时中国的局势,一些人深感统一无望,因而选择了联省自治。这个模式并非没有先例,它的榜样就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经过十多年的各州自治,进而建立了“联邦”。正因为这样,联省自治的主张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南方各省纷纷实行,北方各省也跃跃欲试。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广东和湖南。陈炯明是真诚的。他深爱广东,一心在广东保境安民,大办教育,发展经济,实行民治。
 
孙中山虽然身在广东,却只是把广东当成革命根据地,借广东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北伐,进而打下全中国。当时的孙中山几乎一无所有,军事上要依靠广东军队,经济上也依靠广东财政,所以,面对陈炯明的主张,不好贸然反对,甚至直到当选非常大总统,仍然表示:“惟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宪,自选省长,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庶几既分之民国,复以自治主义相结合,以归于统一,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然而,事实是他对于武力统一早已急不可耐,一旦他认为条件成熟,立即就要北伐。
 
为别人提供根据地是不容易的,不但要出人出钱付出巨大牺牲,而且自身也很危险。伟大的革命家无论多么伟大,都不曾从家里背了银子来建立革命根据地。养政府,养军队,供革命家衣食住行,都是当地民众的血汗。所以,地方势力与外来的革命家,矛盾必然要发生。如果革命家有足够的力量,一般会鸠占鹊巢,消灭地方势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除非陈炯明很无能,很老实,没有任何主张,对一切完全顺从。就这样,也要让人相信不是装出来的,否则仍然很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炯明还算幸运,他毕竟保住了性命。


02
分歧的最后结果
 

孙中山以护法的名义割据南方,许多做法都使陈炯明不能认同。
 
首先是召开“特别国会”。按照总统选举法,总统要由两院选出,出席议员须全部议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按照当时的两院议员的人数,需要有580人参加投票。当时在广州的议员只有200余人,如何选举?但孙中山一定要当总统,于是192147日“非常国会”召开,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这个大纲不规定总统的任期,也不设置政府的组织架构,一切政务、军务、内阁任免均由总统说了算。投票的方式更有意思:声称为了“以示负责”,采取记名投票。也就是说,谁赞成谁反对,总统可以一目了然。
 
其次,就任大总统之后,孙中山首先要做的就是讨伐北京政府。为了实现武力统一,他联合东北的张作霖,要对北京南北夹攻。但张作霖的部队只打了几天就大败而逃,这时从南方出兵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孙中山却执意出兵。这样的战略,让陈炯明无法佩服。他开始是消极抵抗,后来是公开抗命,最后是辞职下野。
 
就在陈炯明下野之后,他的部下把孙中山赶出了广州。关于这件事,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面对陈炯明的消极抵抗,孙中山在192110月就曾发誓:“我已立誓不与竞存共事。我不杀竞存,竞存必杀我。” 并且把手枪交给黄大伟,令其刺杀陈炯明。 二、邓铿死亡之谜。1922321日,陈炯明的亲信邓铿遇刺,两天后身亡。国民党一直说邓铿是被陈炯明暗杀的,但也有一种说法是:“陈炯明不愿全力支援孙中山北伐,孙中山为解兵马粮饷之忧,必欲除之而后快,是以杀陈手下的第一大将,以收杀鸡骇猴之效。” []如果这样,陈炯明的部下没有理由不反叛。
 
而且,所谓反叛,只是要让孙中山下台。炮轰总统府,也并没想伤害他,而只是想吓跑他。考察当时的情况,要孙中山下台的,并非只是陈炯明的部下,而是包括许多人。原因是在此之前孙中山曾一再发表宣言,说只要徐世昌下台,他将同时下台。结果徐世昌于62日宣布辞职之后,他却拒绝下台。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200多位名流于63日联名致电孙中山,要求他实践诺言。由此可见,这个要求在当时是人心所向。因为孙中山拒绝下台,陈氏的部下就决定把他赶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他们只是要把这个“大总统”吓跑。向总统府开炮,在开炮之前打电话让他得到消息,一下子就吓跑了。
 
看当年这些材料,真佩服粤军弟兄的仁义和智慧。但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使陈炯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03
对民主共和的执著守护
 

对于孙中山提出的建国纲领,陈炯明根本不赞成。他曾批评说:“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
 
因此,所谓陈炯明的背叛,便具有了保卫民主共和的意义。其实,陈炯明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对民主共和的执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不以攻城掠地打天下为目标。1927年,陈炯明出版《中国统一刍议》。从这本书,可以看到他的政治主张。他说:“现在南北两政府,已成对峙之局……北之军治,南之党治,皆违反共和原则。压抑全民公意,殊与民主立国,根本不得相容。”
 
他说:“民国主权,在民而不在军,尤不在党,此理甚明,何以南北当局,死而不悟,非缺乏政治常识,即属倒行逆施。故北方现状(民国以来皆然)成为军权无限下的官僚政治。南方现状(此次重加彩色)成为党权无限下的暴民政治,一丘之貉,无所轩轾。现状如斯,安能忍而与之终古也。吾人为国努力,唯有根据约法之精神,希望以自由代替压制,以秩序代替紊乱,以公平代替强暴,建设民权无限下的良民政治,乃为可久而可通也!”在共和国受到最后的威胁时,出现过各种卫士,陈炯明也是一个。
 
国民党人说陈炯明是反革命,此话不错。他曾经是革命者,最后却成了真正的反革命。因为他要守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守护民主共和的理想。


 点击下方图片,与我们探索世界 



 往期游学视频 



点击上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近期游学汇总

大家谈culture
「大家谈文化」主营业务为名师主导的文史、地理、建筑、文化等主题游学,由一批作家、地理学者、历史学者、古建筑专家等带队主讲。同时为个人和机构定制研学、游学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