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马来西亚“抛弃”,为什么是李光耀一生最大的遗憾?

文摘   2024-12-21 00:03   江苏  





每天清晨,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出入境关口,有一个奇特的场景:


天还没亮,十几万马来西亚人,骑着摩托车,排队等待通关进入新加坡。


为什么,每天有十几万马来西亚人,耗时几个小时,往返于马新之间?



马新出入境关口的摩托车队



新婚燕尔
一言不合就“分家”



二战后,在非殖民化的浪潮中,“日不落帝国”英国逐渐从东南亚撤退。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宣告独立。


1959年6月,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英国自治邦。



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并举行第一次大选


尽管马来亚与新加坡,被人为地分隔为两个独立的政治单元。但两者之间仅隔着1400米宽的柔佛海峡,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是天然的整体。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仅隔着柔佛海峡


合二为一,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对于资源匮乏的新加坡而言,马来西亚是其最理想的经济腹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濒临破产的马来西亚政府也将获得新加坡上缴的税收,纾解巨额财政赤字。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新加坡、沙巴、砂劳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期望结合成一个新兴的强大经济实体。



马来西亚联邦由四部分组成


可是,还没度过蜜月期,这段“婚姻”就遇到了各种麻烦。


经济上,中央政府要求提高新加坡上缴的税收,新加坡则希望建立共同市场,以便将货物推销到大马全境。结果是,建立共同市场遥遥无期,新加坡时常拖延上缴的税收,双方陷入“双输”的僵局。


政治上,为了维持平衡,马来西亚宪法规定马来西亚的公民不能到新加坡从政,新加坡公民也不能参加马来西亚的大选。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党都争相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对方地盘。1964年,马来西亚大选后,新加坡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急转直下,“和平分手”成为无奈之下的选择。


李光耀不愿意分家,他始终希望建立一个包含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但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决心已定:“我打定了主意,你们走你们的路,我们走我们的路……”



李光耀(左)与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


1965年8月9日上午10时,新马分离议案在马来西亚国会迅速三读通过。几小时后,参议院一致通过该议案。就这样,新加坡被开除出了马来西亚联邦。



华文报纸报道新加坡独立


宣布新加坡独立时,李光耀泪流满面,因为他半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破灭了。



宣布独立时,李光耀泪流满面


“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


在《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中,李光耀如是说。



绝处逢生
一心一意谋“发展”



国土面积仅714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失业率高达12%……当时,外国评论都预测,独立后的新加坡将走投无路。


连李光耀自己都坦言,“我们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非常渺茫”。


谁也没想到,短短时间内,新加坡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经济崛起的奇迹。


新加坡利用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以补贴的方式吸引外资,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外来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



新加坡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新加坡大力兴建政府组屋,不仅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国内消费市场。



1965年5月1日,李光耀在廉租房项目现场


人民安居乐业,又有助于国家资本(中央公积金)的扩大积累,新加坡以此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淡马锡控股产值占新加坡GDP总量的13%,是新加坡经济的代表


仅仅二十年,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一跃成为第一世界的强国,建立起了一个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家。



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



旧情复燃
一往情深要“复合”



1996年,李光耀就曾提出过重返马来西亚联邦的建议,但被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以“时机还未成熟”为由拒绝。


2006年9月,李光耀表示,如果马来西亚为所有国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新加坡很乐意考虑重返马来西亚。



李光耀晚年


2014年3月,91岁高龄的李光耀又公开宣称,考虑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溘然离世。



李光耀葬礼


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等城市,变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化强国,自己也从一个国土狭小的岛国领导人,成为活跃于世界舞台的重量级政治家。



1959年6月,李光耀就任新加坡政府总理


李光耀,被公认为是亚洲近代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


但新加坡未能“重返”马来西亚,却成为这个“世界级领导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语)一生最大的遗憾。




李光耀,为何执意要带领新加坡“重返”马来西亚?



>>>>

同种同源,无法逾越的历史羁绊。



历史上,新加坡一直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


虽然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中脱离出来,但新马之间不是简单的国家关系。


两者同种同源,仅隔着1400米宽的柔佛海峡,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是天然的整体。


至今,新加坡国徽右侧仍保留着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 



新加坡国徽与马来西亚国徽


马新之间无法逾越的羁绊,促使着两个国家重新靠近。



>>>>

国际地缘政治,小国的生存智慧。



尽管经济实力不俗,但是新加坡始终是一个城市型小国,只能游走在大国之间,无力保证自身的安全。



李光耀与邓小平,李光耀一生访华30余次


正如李光耀所说,随着新马分家,新加坡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


“重返”马来西亚,重获强有力的四肢,将为新加坡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新加坡是海岛小国,水源无法自给自足,完全依赖马来西亚的柔佛州。



新加坡人均水资源量仅211立方米,排名世界倒数第二


是被捏住了水源命脉,“重返”马来西亚,是新加坡永久性解决缺水之忧的现实选择。



>>>>

马来西亚经济崛起,1+1>2。



新加坡创造了经济奇迹,马来西亚的发展也今非昔比。


1987年起,马来西亚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



马来西亚


世界银行在《2015营商环境报告》中,对世界最佳经商经济体进行排名,马来西亚位列第18位,远高于位于90位的中国内地。



最佳经商经济体排行榜,马来西亚位列第18位


马来西亚被《财富投资》评选为全球七个最具投资的新兴市场之一,也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2014年已超过1000亿美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增加了对新加坡的吸引力。


如果新加坡回归,1+1>2,新的马来西亚联邦将成为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经济强国。



>>>>

主流声音,华人的推动作用。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并列东南亚华人地位最高的国家。


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四分之一,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在《福布斯》发布的2015年马来西亚富豪榜中,前十名有八个是华人。首富是华人郭鹤年,被誉为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之称。



2015年,《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排行榜


大家熟知的梁静茹、曹格、光亮、品冠、杨紫琼、巫启贤、李心洁也都是马来西亚华人。


新加坡更是中国之外唯一以华裔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华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比例超过70%。


新加坡“重返”马来西亚符合两国华人的利益。



>>>>

连体兄弟,从经济到民生相互依存。



虽然两国政府经常闹别扭,但经济上,反而日益密切。两国互为重要的外贸伙伴,新加坡贸易部长杨荣文将双边关系比作“连体兄弟”。


国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有数据显示,有12%的新加坡人和马来西亚人结婚。


马来西亚的平均起薪为2100林吉特,新加坡为2300新元,从数字上看相差不大。但1新加坡元可兑换2.9林吉特,2300新元经兑换后就是6900林吉特。“同工不同酬”导致大量的马来西亚人跨国到新加坡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每天早上有十几万马来西亚摩托大军,排队等待进入新加坡。2011年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有几十万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工作。



马来西亚骑摩托去新加坡上班


马来西亚人喜欢到新加坡工作,新加坡人则喜欢到马来西亚生活。


2015年,新加坡一家媒体研究机构调查发现,有56%的新加坡人想移民,首选地便是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还被联合国评为东半球最适合养老的国家。


从气候上看,马来西亚是热带雨林气候,海风温和、气候宜人,气温全年保持在20度左右。



马来西亚景色优美,气候宜人


从政治上看,马来西亚政局平稳,华人地位高,建国数十年来从未发生过政变或军变。


从经济上看,马来西亚是除了新加坡、文莱小国之外,东南亚经济水平最高的国家,人均GDP直接超过第二名泰国一倍。


从交通上看,连接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新柔长堤仅1000米长,步行只需要十几分钟,还可选择高铁、地铁、巴士等其他公共交通。



新柔长提,背景是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


从医疗上看,马来西亚医疗资源丰富,以低廉的价格便可享受到世界级的医疗服务,2014年马来西亚的医疗旅客人数就达88万人。


从物价上看,相同的商品与服务,马来西亚价格要比新加坡低很多。新加坡人喜欢到马来西亚消费,会过日子的人,还经常开着油箱半空的汽车到马来西亚加油。


 点击下方图片,与我们探索世界 



 往期游学视频 


点击上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近期游学汇总

大家谈culture
「大家谈文化」主营业务为名师主导的文史、地理、建筑、文化等主题游学,由一批作家、地理学者、历史学者、古建筑专家等带队主讲。同时为个人和机构定制研学、游学路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