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者大师先祖自颖川播迁荆州华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承续
智者大师祖上陈家为颖川贵族,为什么没有随朝廷南迁当时京都南京,以至智者大师父亲陈起祖文才武略时为东湘王、荆州刺史萧绎的重要智囊,并助萧绎在荆州立帝,功封持节使、散骑常侍、益阳开国候,也没有官居后梁之都荆州,而是僻居容城呢,其中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久远的文化承续。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陈寔、陈纪,陈群、陈泰、陈佐、陈坦、陈眕等十三人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颍川陈氏可谓为当时的一流高门。所以智者大师别传中云:“高宗茂绩,盛传于谱史”。
晋永嘉五年(311),晋王朝内部刚刚平定“八王之乱”,外又遭北方割据势力汉赵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是为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衣冠南渡,指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迁徙人口达90万。南迁的中下层民众,大多集中安置在江南、福建一带,如福建新设晋安郡,即是晋人集中安置之所。而少部分士大夫上层阶级,他们本身则因政治而游走宦海、因经济而求田问舍、因文化而纵意肆游、因出身而免除税役,既游离于集中安置政策之外,又不被居住地官吏所辖,被称之为“游宦”。智者大师祖上大概属于此类,这是智者大师祖上迁居容城的原因之一。
此外,容城与颖川还有一个文化关连上的重要因素。何为容城?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今河南许昌、晋时的颖川),遭到郑国的侵略,请求楚国保护,得到了楚王的允许,后经过很多周折,终于在公元前576年在监利境内建立了容城国,成为楚王的附庸国。许国外称许国,内称容城国,是国中之国,所以称之为容城(《监利县志》1994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春秋左传》:成公十五年(-576)“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楚。”《春秋?定公四年(-506)》:“许迁于容城。”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先后吞并诸候小国60多个,为什么不直接吞并许国还允许许国在自己境内存在呢?其实,楚国有楚国的划算。楚国要掌控一个地近周天子所在地洛阳的流亡政权,以便日后以协助许国复国为借口,挥师北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实现“问鼎中原”之梦。
此外,楚王为了标榜日后图谋许国的正当性,还挖空心思找了一些不成文的理由:《左传·昭公十二年 》(子革对灵王)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其大意是:公元前530年,楚灵王对右尹子革说:“从我的始祖的哥哥昆吾,就曾居住在原来的许国(地界)。今天的郑国人贪心赖在他们的田地上,却不(把土地)给我。我如果索要它们,他们会给我吗?”可见许国在楚王心目中念兹在兹的重要性。
容城位于楚国腹地、古云梦泽畔,美丽富饶。《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郢都……东有云梦之饶”。《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国策·楚策》:“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兕虎之嗥声若雷霆”。且容城地尚有著名的楚王离宫章华台。章华台始建于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这座宫殿由于形制巨大,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旷世宏构、杰出建筑,享有“天下第一台”的美誉。《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台在华容城内。”古有“章台晓霁”为“容城八景”之一,早就载入明、清《监利县志》。 楚国辟腹地容城地侨置许国,也是经过了反复斗争直至最后才下定决心的。从许灵公请求迁于楚到“许迁于容城”先后经历了70年,曾五次迁徙,颠沛流离于楚国边地叶地、城父等地。楚国既要容留许国,又要充分利用许国人力物力戍边拓疆,同时还要避免置许国于北疆,以防止郑国攻打许国,许国不支而丧失楚国地盘。直至公元前506年,楚国势微,尤其面临吴军入侵的强大压力,权将许国安置腹地攘在怀中。
公元前506年“许迁于容城”(今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另有说迁今河南鲁山之容城,此说与楚国容置许国的战略不符,因为河南鲁山之容城距郑国(今河南郑州)不足90公里,直接面临郑国威胁之下,有引狼入室之虑。
公元前504年,郑国乘吴楚之战楚国新败之际,派兵犯楚,许男斯在参与楚军戍边战斗中被俘。许男斯被俘后,许国未亡,社稷尚存,仍都容城,并后随楚国出兵伐蔡等,史有记载。至公元前372年前后,随着楚国势微许国灭亡。迄此许国在容城立国134年。
楚国侨置许国于美丽富饶的容城,显示了许国于楚国战略上的重要;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外来政权,弱小许国能在容城抚国民、安社稷100余年,拥有了一个不错的休整时期,反映了容城人民接纳外族,患难与共,可贵的包容精神和同体情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容城是许人于国难中最后的庇护所,安身立命之地。另一方面,许国南迁容城,既是北方士族与南方土著相融合的过程,也是中原文化与“南蛮”文明风云际会的过程,促进了容城地民风的开放与开化。所以“许迁容城”这段斑澜历史彪炳于史册,有其甚深的文化价值,莫不给后世以启迪,以教益。
《后汉书·列传五十二》:“陈寔,字仲公弓,颖川许人也。”陈寔,即智者大师先祖。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怀帝被掳。昔日许国国土上,颖川贵族陈氏世家,也即智者大师的先祖们,再次面临“永嘉之变”覆国之难,在随朝廷迁都建康(今南京)颠沛流离之际,陈氏人家另辟蹊径,毅然再度举家迁居容城,即晋时的荆州华容县城。想必他们对容城这个曾经的第二故国,至少在文化上、心理上会有某种的莫名的亲近感、安全感的。而容城人民以所谓荆南“夷蛮”的质朴与真诚,浩淼云梦的博大与坦荡,“地富鱼稻”的美丽与富饶,再次张开双臂接纳了这个来自中原文化中心的颖川陈氏破落贵族。
经过近200年的薰染运化,容城地的南国之风,终于从颖川移民之后孕育出中国哲学史上一位伟大思想家、中国佛教史上一位人天景仰的高僧大德、有“东方释迦”之称的隋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的性格里浸润了容城人民千百年来宝贵的“包容”特性;而且,他把这种“包容精神”发挥得更圆融、更极致,一如纪录片《智者大师》中的解说词所说:“这位天台宗的开山祖师,他特有的圆融智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2018年5月,监利市周老嘴天竺山北洲寺出土石碑一块,碑中铭文:“天竺山北洲寺古名容城北门古寺”。这一极具史料价值的实证,如活化石一般,为古容城确定了具体方位座标,说明今天竺山北洲寺在古华容县城北门,古华容县城在今天竺山的南面。为近年学界古华容城遗址之疑,章华台所在之争,厘清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为智者大师出生地提供了有力佐证。
未完待续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