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文創|有色同寒冰 无物隔纤玉

教育   2024-10-26 18:01   福建  



琉璃,这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工艺品,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至今仍然存世夺目。不同于现代玻璃,古法琉璃因其独特的成分与极为复杂的制作工序而独树一帜。其历史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制器工艺发展早期,并在唐宋至明清时期达到了艺术的巅峰。琉璃不仅在工艺美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也与佛教等宗教紧密相连,承载着深厚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积淀。透过诗歌、文学以及民间传说,琉璃的形象被塑造为美丽而脆润的象征,并在其“前世今生”的演进中,凝聚了古代审美的智慧,从中可窥古代科学技术、材料工艺、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等系列要素的传播、演变、交流和融合,持物者虽早已化为历史的尘埃,但数千年的琉璃光华,依然熠熠斑斓,讲述着“古法琉璃:前世今生”的故事。




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传说——女娲的遗珍,“女娲补天时,从汾河里捞出许多五色石头并炼制成熔浆,将天上的窟窿补上。当太阳重新升起时,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补天神石发出的彩光。而补天时,从女娲手上散落到人间的五彩神石,化成了色彩斑的玩璃,成为了人间之宝”。然而,传说久远,无从考证。琉璃的可考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甚至更早。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后制成琉璃,西周的琉璃环(图一),是在陶胎上施上玻璃釉而成的琉璃器。约从 2500 年前的春秋末期开始,直至近世,玻璃珠饰、玻璃器物和玻璃工艺,由陆路、海路迤逦而至中原。在本土并根据东方的审美和需求再造后,中国古代玻璃工匠创造出如战国眼纹琉璃珠(俗称蜻蜓眼)(图二、三)、两汉铅钡琉璃、隋唐铅琉璃(图四)、宋元钾钙玻璃和清代官造玻璃的华彩,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玻璃工艺体系和艺术趣味,进而影响朝鲜半岛和日本,无疑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吸收和融汇的典型例证。两汉时,以玻璃为材料,仿玉、仿珠宝的烧制也已成熟,汉代琉璃(图五)的制作工艺已初步成型,但一直为宫廷垄断,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贵奢侈品。据《独异志》记载,唐代已经有淄州盛产琉璃的故事,这一记载表明琉璃的制作与交易在唐代逐渐走向民间,成为某些富商发迹的契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琉璃成为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品。琉璃的高昂成本与稀有产量,始终使其与权贵阶层和高端艺术品联系紧密。


图一 西周琉璃环 图片来源:中国琉璃网


图二 眼纹琉璃珠,战国,公元前 475- 前 221 年,湖北荆州江陵马山砖瓦厂 M2 号墓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图三 眼纹琉璃珠串,战国,公元前 475- 前 221 年,1951 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四 盖扁琉璃瓶,隋代,541-604 年,西安李静训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五 蓝色弦纹琉璃杯,西汉,公元前 202- 公元 8 年,广西贵港深钉岭(孔圣岭)12 号墓出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战国后期,琉璃品种增加,色彩较之前华丽,常见器物有珠、管、璧、环、璜、剑饰、印章等。其中,最为经典的样式便是蜻蜓眼琉璃珠(图二),多见蓝、绿、白色琉璃胎,表面嵌以黄、白、蓝色相间的多层圆环眼饰,色彩布局素雅大方。


汉代,琉璃制作工艺快速发展,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与领域。除传统的珠管配饰外,还出现了器皿容器、瑞兽摆件、敛葬用具等物件,实用器件的品种极为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图六)的琉璃器,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器型仍以琉璃珠、琉璃耳珰和仿玉饰品为主,北魏时增加了一些瓶、杯等用品,这时期的制品,无论是光洁度,还是透明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说明此时琉璃的制作配方和技术工艺都有所突破。


图六 北京西晋华芳墓出土的萨珊乳突玻璃碗 圜底球腹侈口的玻璃碗,高7.2厘米,口径10.7厘米 碗壁薄至仅1至2毫米 其腹部有10个椭圆形乳钉作为装饰 底部有7对突起的小玻璃刺排成椭圆形,刺高2毫米


隋唐时期,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开始出现兼具西方和本土特色的琉璃器皿。唐代李亢的《独异志》,是关于琉璃生产最早的记载。《独异志》(图七)中:“冥冥之中看见一个红袍老人,锦衣玉带,头戴朝冠,白面长须,温文尔雅。老人左手手执如意,右手握着元宝。原来是高祖赐封的财帛星君李相公。星君恨铁不成钢:你是个大富大贵的人,怎么能轻生,没听说淄州盛产琉璃吗?说完给他扔了元宝就消失了”。其人因冥冥中财帛星君指点,涉足琉璃贸易而发家致富,显示出琉璃在唐代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与财富和命运紧密关联。这一故事通过艺术加工,赋予琉璃以神秘和幸运的象征,延续了琉璃在历史叙述中的高贵形象。


图七 《独异志》影印本


另一个传说与西施和范蠡有关。传说范蠡在铸造“王者之剑”时偶然发现了琉璃,并将其雕刻赠与西施作为定情信物。这段爱情故事加深了琉璃作为爱情和忠贞象征的意涵。尽管这一传说的历史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它以浪漫化的方式传达了琉璃的“易碎美”,使得这种艺术品更多地成为了情感的象征。


在唐代以前我们很少能够在古代文献之中发现“玻璃”一词,但这些晶莹剔透的物什却一直存在于先前的那段历史之中,只是其一直以其他的称谓而被史书、诗词所记载着。


“谬琳, 流离也, 或作琉璃。曰流离者, 约言之, 详言之为壁流离”。——《石雅》.章鸿钊


“碧玉、珊瑚、流离,咸为国之宝”。——《盐铁论》.桓宽.西汉


“太武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北史.西域传》


在唐代之前琉璃(图八)、谬琳、 陆离、流离、璧流离,这些别致的叫法所指代的都是当时的玻璃制品,而从《盐铁论》当中,所谓“玻璃制品”。


图八 法门寺出土的唐代琉璃器


与盛唐崇尚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奢侈外溢、富态丰腴的审美观不同,宋代崇尚“低调奢华、细腻幽柔、温和内敛、舒适恬静、文雅精致”的生活美学,至宋代,簪、钗、珠、环等琉璃(图九)首饰深受欢迎,碗、瓶、壶、盏等日用器具小巧精致,造型丰富。仅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图十)里就可以看到,宋人日常生活的饮食用器、珥簮穿戴等随身饰物,文房用具的几案陈设,曲艺书画的传播熏陶,都显得那么丰饶优雅。据《梦梁录·卷十六》记载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街市商家尽展“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还有宋徽宗赵佶本人撰写的《大观茶论》,大谈种茶、制茶、品茶、斗茶风尚,加上宋徽宗本人高水平的画、独创的少金体书法等等,由此可见北宋雅玩风气由上而下,民众自得安逸。


 图九 宋代 细颈鼓腹玻璃瓶 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西域进口(上)

宋元琉璃簪钗(下)


图十《清明上河图》局部 琉璃瓷器等货摊 北宋 张择端


至元朝,山东境内的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朝廷设立官方琉璃作坊及管理机构,推动了琉璃生产工艺的广泛传播与改进创新。


明、清两代,西方琉璃制作技艺传入我国,琉璃发展达到鼎盛。清代宫廷曾雇佣多名欧洲琉璃工匠作指导,为皇室制造各种高级艺术琉璃。明代琉璃--建筑琉璃达巅峰。譬如:明代龙纹琉璃(图十一),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琉璃制品曾是山西寺庙屋脊上的装饰品。20世纪早期,在清末民国期间,瓷砖被从原址移走。一些琉璃遗失,一些则遭到破坏,对当时的设计造成了一定影响,建造者将龙排成两长行,一行由黄龙组成,一行由蓝龙组成。每个壁上有五块瓦片,上面饰有花纹,包括莲花和牡丹。黄色的龙朝南装饰在一个屋脊上,蓝色的则朝北放置。其颜色和设计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阴阳相互调和的信仰。同时期,琉璃色彩光鲜,颜色多达三十余种,并出现了缠丝琉璃、套色琉璃及鼻烟壶(图十二)等著名的琉璃工艺品。


图十一 明代龙纹琉璃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图十二 清 套五色玻璃鹤鹿同春图鼻烟壶 口径1.2 底径2.1 高6.1厘米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时至当代,古时帝王贵族的名贵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琉璃制作技艺完善、精湛,承载了深厚历史内蕴与现代审美意趣,古老迷人、变幻瑰丽。



琉璃不仅以工艺品形式存在于物质世界,它更以象征性的形态出现在文学和诗歌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有“彩云易散琉璃脆”之句,以琉璃的易碎喻指红颜薄命,将琉璃作为一种美丽、短暂而脆润的象征。诗中,琉璃的脆润映射出人类命运的无常,这种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被反复使用,如北宋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中“无风水面琉璃滑”,将西湖湖面的宁静与光滑比作琉璃,强化了琉璃光彩流动、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


琉璃在文学中的意象,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理解。琉璃在文学中的意象,诸如:吾山·琉璃笔山(图十三)等。琉璃的脆润不只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也传达了对美与思绪的深刻体验。琉璃作为诗中常见的美学符号,带给人们一种超越物质性的精神共鸣,反映了文人对生活、命运的哲学思考。


图十三 玉泉文创:吾山·琉璃笔山 材质:琉璃 颜色:冰白,冰灰 规格:长150mm,宽35mm,高60mm工艺:脱蜡铸造



琉璃不仅在文学和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它更被封为五大名器之一,与金银、玉翠、陶瓷、青铜齐名。琉璃的珍贵不仅体现在其物质价值上,它在宗教中的地位也极为显赫。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一颗琉璃心, 清澈无一显佛性。在佛教教义中,琉璃被视为佛家七宝之一,象征着纯净、光明与无垢。佛教经典中的“净琉璃世界”描述了一种无垢无染的理想境界,代表心灵的清澈与无碍。诸如:琉璃莲座佛手香炉(图十四)等。在这种象征意义下,琉璃不仅是一种物质器物,它成为了佛教徒追求心灵净化的象征。


图十四 玉泉文创:琉璃莲座佛手香炉(玳瑁色) 材质:琉璃 规格:腹径8cm ,炉膛内径5.6cm  底盘直径10cm,总高度 17cm 工艺:脱蜡铸造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要在1400度高温下通过纯手工技艺完成。琉璃制作过程包括熔炼、注模、冷却、切割与打磨等多个步骤,每一环节都要求极高的技艺与经验。品质上乘的琉璃以其色彩丰富、质地晶莹剔透而著称,古时常被称为“药玉”。由于琉璃的制作成本高昂、工序复杂,历代皇室将琉璃视为珍宝,四品以上官员方可佩戴琉璃饰物,皇帝则常以琉璃作为嘉奖状元的赏赐。


手工吹制工艺(图十五):原材料加热至1300度,持吹管取料,吹出料泡,高温状态全手工塑形,成形后敲落退温。部分瓶底将保留吹管痕迹,不复磨平,又恰是手作一物一件之印证。其间任何塑形动作,及原浆中每一个气泡,都在器物上留下别有韵味的痕迹。


琉璃的稀有性和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古代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在唐宋时期,琉璃器皿已经出现,琉璃的美学价值远超其功能性,逐渐演变为一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唐代李贺的《将进酒·琉璃钟》中“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描写了琉璃酒盏的华丽与晶莹,显示出琉璃作为艺术品的独特视觉效果。


图十五 手工吹制成型工艺展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琉璃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尽管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在物质特性上与琉璃相近,但古法琉璃的工艺价值与文化内涵始终不可替代。现代琉璃制品更多出现在工艺品市场与文化创意产业中,其作为创意艺术品的身份仍然保持着历史的光辉。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琉璃与西方美术相结合,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作为独立的工艺作品,还是作为建筑、装饰中的一部分,正如同当代琉璃艺术家许文龙老师所述“光之照明,让我们得以看见色彩,分辨明暗;光之流动,让我们的可视世界变化万千,虚实难;光之折射,则使得光的不同层次得以显现,就如同将光线切片,让其在不同的频率下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正是琉璃“前世与今生”的重构,以国内少见的脱铸造以及窑铸技法,带来五彩斑斓的琉璃作品(图十六)。总之,古法琉璃以其独特的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创作灵感。


图十六 当代琉璃艺术家许文龙老师 琉璃作品



古法琉璃不仅仅是中国工艺史上的璀璨瑰宝,它还是历史、文学与宗教多重文化交汇的见证。在历经千年的演变中,琉璃始终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如今,琉璃艺术正在不断创新与发展,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它有望再次惊艳世人。琉璃这一古老的工艺,将继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玉泉文创|系列致力于实用而又兼顾传统意味及现代审美的琉璃器作,如以文人意趣为导向的香具(图十七)、花器(图十八)、茶席(图十九)、文房(图二十)等。玉泉文创|琉璃系列主打热吹制琉璃工艺,且擅长制作无模状态的纯手工器物,不追求刻板的范本,以意趣产生共鸣。出自佛道之学,与琉璃的千变万化之特质契合,唯有心无旁骛,方可精进有加。


“人不能创造物质,但能改变物质的形态,并赋予精神的元素。这即是形而下之器物蕴含形而上之精神的‘即器见道’说”。琉璃折射出的,有古老文明悠长的霞光,有工匠艺人们的镌刻,还有琉璃本真的神韵,这便是对其“前世今生”上乘的明证。


图十七 玉泉文创:浅音小琴炉香插沉香礼盒 材质:琉璃,虎斑棋楠沉香 颜色:蜜柑色,灰,白,蓝 规格:直径55mm,高30mm 工艺:脱蜡铸造


图十八 玉泉文创:白琉璃净瓶(花器) 材质:琉璃 尺寸:高度250直径70毫米 工艺:吹制,全手作


图十九 玉泉文创:莲瓣纹锡盖建水 规格:口径8cm, 高9cm,容量180cm 颜色:湖蓝色,海蓝色,粉色 工艺:脱蜡铸造


图二十 玉泉文创:轻云·琉璃湖石 冰蓝-小号 材质:琉璃  规格:高175mm  工艺:脱蜡铸造

冰蓝-大号 规格:高350mm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

当阳玉泉寺
湖北当阳玉泉寺,智者道场,天台祖庭。核心精神:从律仪生活中,建立僧俗正行;从禅定修行中,增强正信道心;从闻思经教中,建立正知正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鄂(2022)000009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