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下半年,Ray-Ban Meta智能眼镜迅速走红,获得科技和眼镜行业的双重认可,消费者开始接受智能眼镜作为日常配戴主力。自谷歌眼镜问世至今,智能眼镜经历了从科幻到现实的飞跃。随着生成式AI、芯片算力和电池技术的发展,智能眼镜逐渐从小众转向百万级销量,有望引领未来交互变革。
然而,智能眼镜能否真正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不在于其技术多么先进,而在于它是否能像一副普通眼镜那样,轻便、舒适、美观,并融入日常生活。只有让用户愿意每天佩戴、感到自然舒适的产品,才可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今年,智能眼镜、AR/VR眼镜赛道最成功产品,并非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苹果Vision Pro,而是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旗下品牌雷朋Ray-Ban与科技巨头Meta共同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这一产品于2023年9月发售,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售出了超过100万台,且由于产能有限,多个型号处于售罄状态,预订发货周期已排到几个月后。考虑到其最低299美元的售价,其市场潜力之巨大,堪称打开了一个新的赛道。
在实际上使用了一段时间Ray-Ban Meta以及苹果的Vision Pro之后,笔者明白了前者更胜一筹的原因:它是一款好的电子产品,更重要的,它首先是一副好眼镜。而过去那些电子产品与传统眼镜之间无法兼顾的矛盾,被魔法般的AI技术消弭于无形。眼镜与智能,十年来,业界付出了种种努力让这个概念合二为一,终于随着AI技术成熟,为这一概念揭示了无限可能。
智能眼镜,
首先得是一副好眼镜
01
提到智能眼镜,会想到什么?是挡住眼球的摄像头,庞大的不对称的电池模组,还是充满科技感的镜片投影?Ray-Ban Meta的外形,与一副经典的雷朋太阳镜别无二致。该产品共推出了三个款式,Wayfarer、Headliner、Skyler,分别对应雷朋经典方框、圆框和猫眼框太阳镜。区别是在镜框边缘通常镶嵌的金属装饰处,用一款内置式摄像头取而代之。以基础款Wayfarer为例,其官方重量为48g,接近日常配戴一副500度近视的太阳镜的舒适区。
在镜腿设计上,Ray-Ban Meta也没有像此前的智能眼镜产品一样为了内置主板和电池而增粗、增重,而是保持了合理的流线型镜腿,看起来就是一副稍微有些重的普通眼镜。相对保守的外形设计是聪明的选择,久经市场考验的经典造型让其更符合人们对于一副眼镜的预期,也把对于雷朋这一经典眼镜品牌的心理认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这款电子产品上——不仅做工精良、质感出众,还是一副货真价实的雷朋眼镜。
其次,是一款好的电子产品
02
Ray-Ban Meta具备人们畅想中智能眼镜的基础功能:拍照、录视频、听音乐、打电话,但却缺乏了眼镜这一全天候配戴设备最重要的功能——显示。是的,Ray-Ban Meta没有任何显示功能,其搭载的镜片就是普通的雷朋太阳镜片或近视镜片,以及全视线变色镜片可选,它并非具备增强显示功能的XR眼镜,却在摄影和音乐播放等“低等级”功能上做到了足够好用。
Ray-Ban Meta其实是两家公司合作的第二代产品,其前代产品Ray-Ban Stories于2021年推出,整个生命周期仅售出了20万台。Ray-Ban Meta正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拍照、录视频和音乐播放的体验,不仅将镜头像素由前代的500万提升到了1200万,照片和视频质量大幅提升,还内置了多个阵列麦克风,在拍摄视频时可以实现多朝向收音,真实记录配戴者眼前所见景象。扬声器的效果也有了大幅提升,根据笔者体验,外放音质堪比千元级的头戴式耳机,用来听音乐打电话都不在话下。此外,发热和续航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不连续拍摄视频的话,续航时间可达6小时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Ray-Ban Meta几乎就是一副眼镜+蓝牙耳机+运动相机的集合体。眼镜是配戴者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上述功能则是额外的添头。试想,随时抬手一按,甚至是张口呼唤,便能实时记录下生活中的难忘细节,代价仅仅是比你之前的眼镜重上十几克,还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总而言之,Ray-Ban Meta拥有不会犯错的外形,可以接受的重量,以及足够好用的额外功能,让消费者愿意将其作为全天候配戴的主力眼镜来尝试。但这只是其在前代上的突破,成为销量破百万的爆款,还另有原因……
AI赋能大幅提升交互体验
03
真正让Ray-Ban Meta出圈的“王炸”,来自于2024年4月的一次更新。此次更新为Ray-Ban Meta添加了Meta自研的Meta AI大模型支持,具备了更复杂指令处理与交互能力。配戴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直接调用摄像头,让AI分析当前视野中的物体并回答相关问题。这一功能的加入,让Ray-Ban Meta成为了具备视觉理解能力的AI硬件设备,为日常使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试想,在外出旅行时,问一问你的眼镜,目前看到的景点是什么、有何特色?又或是分析眼前的画作是谁的作品、属于什么流派?识别面前的物体,并在互联网上查询其价格?在更强力的算力加持下,可能性是无限的。
AI的加持为Ray-Ban Meta的语音对话功能带来了极大的增强,远超过去智能手机语音助手一问一答,说完下句不记得上句的体验。Ray-Ban Meta会记得前文的语境,在回复后等待用户的进一步提问,且识别语音加上思考的时间仅有1秒左右,整个沟通过程自然流畅。
颠覆性的交互方式揭示广阔前景
04
当今,人们已熟悉了语音呼唤+语言识别的交互模式。随口呼唤“小爱同学”“你好小度”并说出指令,已成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而眼镜这一全天候配戴,与口、耳都十分贴近的设备,更是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更容易听清用户说的话,所发出的声音也更容易被用户所听到。
在大语言模型技术出现之前,科技界也不乏语音交互的尝试,微软、谷歌等巨头也推出过相似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但缺乏足够的技术力,加之智能眼镜捉襟见肘的空间和续航,只能搭载性能羸弱的芯片,使其要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并转化为机器语言,最终只能得到一个近似于iPhone语音助手Siri的鸡肋功能,难称“智能”。
而如今AI技术的爆发,使得一副眼镜的空间所能搭载的主板里,有了足够强的算力,足够智能的体验。在今年9月举行的Meta Connect大会上,Meta CEO扎克伯格还现场演示了Ray-Ban Meta的翻译功能,不仅可以在配戴眼镜阅读外语文字时获得实时翻译,甚至可以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提供低延迟的、近乎实时的翻译。此外,我们还能畅想很多额外的应用场景——视频分享、发送消息、点外卖、查询时事新闻,只要打通不同平台间的接口,技术上已完全可行。
除了AI技术成熟带来的巨大增益之外,电子产业各领域的进步,同样推进了智能眼镜设备的易用性:蓝牙芯片、摄像头清晰度、开放式耳机的声音调教等都在近些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上一代的Ray-Ban Stories有着相似的功能,却没有取得类似的成功。正是硬件领域持续不断的技术积累,推动了Ray-Ban Meta可用性质的飞跃,终于突破了智能眼镜配戴舒适度的阈值,成为消费者愿意长期配戴的设备。
竞争者正在纷至沓来
05
Ray-Ban Meta不是聚光灯下唯一的舞者,市场中已然出现了多款具有影响力的产品:Solos推出的Solos AirGo Vision虽然没有雷朋这样实力强劲的眼镜界盟友,却有着比Meta AI更强的AI大模型支持阵容——其支持Gemini、GPT-4o等多个模型,在语义理解、智能交互上更胜一筹;今年5月,华为发布了华为智能眼镜2方框太阳镜,搭载华为 HarmonyOS 4操作系统,并接入了盘古AI大模型,用户可通过敲击镜腿唤起语音助手,在更具本土化的AI大模型加持下,大有在国内市场与Ray-Ban Meta分庭抗礼的势头;今年8月,明月镜片宣布旗下智能眼镜Sasky正式上线,在小米商城发售,其同样能够通过语音唤醒搭载于手机上的智能助手,拓展了智能设备的交互体验,是来自传统眼镜行业的新锐先行者。
后来者的涌现佐证了当前的交互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合理性,外行业参与者的涌入更说明了资本市场的看好。“智能眼镜是最完美的 AI 助手,也是最终极的数字社交。”扎克伯格如是说。随着硬件性能进步逐渐量变引起质变,AI大模型极大增强其交互能力,智能眼镜大有成为新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潜力,一场颠覆眼镜乃至科技行业的交互革新,正在酝酿之中。
文:刘哲宇丨编辑:Niga丨美编:倪嘉
责编:彭冬林丨审核:罗萍
彭女士:13594638854
邮箱:dl.peng@cn-eyewe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