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图员到设计师, 眼镜设计从业者的变迁(中)

文摘   2024-12-13 18:00   重庆  

   引言


从工匠、发明家,到科研人员与艺术设计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眼镜形态的决定权在不同群体中流转。时至今日,眼镜已成为一种复合性极强的产品,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眼镜设计也自然成为了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聚焦眼镜设计大赛 持续培养原创力量


12月3日,由中国眼镜协会指导的“2024 国风眼镜设计大赛”决赛在重庆奉节圆满举办。大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征集200余件作品,来自浙江、天津、四川、重庆、辽宁、贵州等地的164名参赛选手上传了众多优秀设计作品,其中74件进入专家线上评审阶段,32件眼镜设计作品获奖,10件作品进入线下决赛。最终,线下专家评审团依据作品的创新价值、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市场价值等进行综合考量,评选出了国韵华章奖、国韵风雅奖、及创意单项奖·星艺奖。丰富的创意形式和多样化设计风格,展现了国风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



在深圳眼镜产业区,相关的设计大赛同样持续开展。由中国眼镜协会指导,深圳市眼镜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深圳国际眼镜(智能穿戴)设计大赛将于12月底在深圳龙岗举办(点击跳转 了解详情),大赛设置了原创设计组(专业及院校)、智能眼镜(穿戴)组、数字视觉组等多个组别,共征集到海内外设计师和院校师生作品近2000件,眼镜类型涵盖了光学、太阳、儿童、智能、VR眼镜等。据了解,本次大赛是深圳连续第6年举办眼镜设计大赛相关活动。



作为中国眼镜行业内公认的权威、公正与专业的综合媒体,《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多年来持续关注着眼镜设计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早在2005年,本刊就与企业联合主办了第一届中国眼镜设计竞赛,得到了行业内外设计专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包括生产企业员工、独立设计师、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及学生近千名参与者,获得了良好的行业和社会反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间接促使部分高校专门开设了眼镜设计课程,随后多年间,行业内各种眼镜设计大赛持续举办至今。


聚沙成塔,行则将至,随着我国眼镜行业对于眼镜原创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设计大赛等活动的持续开展,设计师品牌逐渐在行业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原创力量。近年来,设计番、卯尚、Vos等设计师团体组团参加各大眼镜展,为行业贡献了许多经典设计案例。

眼镜设计大赛的持续举办不仅提升了眼镜在广大消费者中的关注度,从中涌现的优秀作品还进入了实际量产环节走向市场。更重要的是,激励了不少参赛选手对眼镜产生兴趣,继而走向专业的眼视光职业教育,成为行业的新鲜血液。



技能要求多样 教育资源缺乏


抛开研发难度较大、集中度较高、研发周期不固定等镜片光学设计,只谈镜架设计,一名专业的眼镜设计师需要掌握包括但不限于艺术设计基础、工业加工基础、眼镜生产工艺等多项技能。


据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的眼镜设计师培养体系显示,一名合格的眼镜设计应具备以下能力:眼镜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眼镜产品的图样绘制、手绘表达能力、计算机图形创意、辅助设计能力、基础材料知识、色彩四季理论与搭配能力、人物风格搭配设计能力、眼技术信息的采集、分析及有效利用的基本能力。



记者调研国内数十家开设了眼视光专业教育的高校发现,目前眼镜设计专业仅在三年制的高职院校开设,四年制本科及以上没有设立眼镜设计专业,仅在部分院校的《眼镜学》课程中作为延伸部分有所涉及。专业的眼镜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不得不向内挖掘人才,培养自己的设计师。


据调查,目前国内眼镜品牌培育一名设计人员的平均周期为五年,且大多数是通过传帮带的学徒模式培养,从制图助理到制图员,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培养方式。更有许多在岗设计人员系跨行而来,大多不具备手绘图纸、计算机绘图等设计基础。



大多设计师以自主成长为主


那么,在行业专业教育机制缺位、技能要求复杂多样的前提下,当前国内眼镜行业活跃的设计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2023年,记者曾到访位于深圳的全国首个原创国际眼镜设计师团队“设计番”,其执行主席陈锦辉就是一个鲜活的“从制图员到设计师”的案例。



陈锦辉的专业之路起始于一家港资眼镜工厂,毕业于美术专业的他担任了6年开发部经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起了眼镜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他回忆说,那个时期的眼镜设计没有正规课程,只能靠自己摸索和学习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一旦有日本、香港的设计师过来确认样板,他就抓紧机会和他们交流,从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逐渐承接香港高端眼镜生产的产业转移,同样吸取了先进制造工艺,在高端眼镜制造上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在深圳的工厂里,凭借一股求知欲和钻研劲去自我提升,这就是一代眼镜人成长的模式。


如果仅凭借行业内的青年才俊偶尔涌现、自我敦促,跟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业背后学习,无疑不利于我国眼镜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的提升,所幸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眼镜设计正越来越得到重视,行业新人成长和晋升的途径也逐渐显现。




随着眼镜设计行业的逐步成熟,从“制图员”到“设计师”的职业转变,标志着行业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教育资源的匮乏、创新能力的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设计大赛的兴起、优秀个体设计师的成长,以及产业环境的优化,都为中国眼镜设计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希望。


未来,推动教育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及促进原创设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眼镜设计行业,将在创新与传承中走向全球,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文:刘哲宇丨编辑:倪嘉美编:Niga

责编:彭冬林丨审核:罗萍


投稿及合作

彭女士:13594638854

邮箱:dl.peng@cn-eyewear.com

非常镜距离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旗下平台,眼视光领域观察者,懂行业,重原创,会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