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场景中,试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行业人士大胆判断:一家眼镜店在试戴品选择、试戴环境营造上的表现,对实际销售额的影响可能会达到30%。
因此,眼镜零售终端会在陈列上下功夫,选出当季最为流行、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或最走量的款型,摆在显眼处,以供试戴。但频繁的拿取势必会对眼镜造成损耗:试戴者脸上的油污、汗水、化妆品残留会腐蚀镜架,不当的取镜动作也在会导致镜架的变形,甚至还有部分顺手牵羊的进店者。
对于陈列展品的损耗和遗失,眼镜门店应该如何定损?当值员工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并进行赔偿?对此,笔者对国内的数个眼镜零售连锁门店,围绕货品盘点频率、陈列品更换周期、陈列品遗失定责机制展开了调查。
遗失定损,共同担责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眼镜店每月至少会进行一次货品盘点,大部分的门店都遇到过货品遗失的情况。面对眼镜的遗失、破损和报废,通行做法是柜台覆盖监控,监控能查到具体责任人的,如店外人员顺手牵羊,就报警处理,若不能明确丢失时间、责任人,则由员工共同承担损失,定损价格通常在零售价的40%~50%之间。
对于高出进货成本的赔偿额,一些眼镜店经营者表达出自己的顾虑:如果按照进货成本来赔偿,如零售价的3折,那么员工可能会私下5折把眼镜卖掉,报损之后赔偿3折的价格,中间的差价就是可操作的空间。“我们当然希望跟店里员工保持良好关系,而不是互相防范,但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就是要以人性恶的假设作为基本前提;先用制度规定好下限,再努力通过培训、交流来提高上限。”一位经营者如此解释。
赔偿的金额应该如何划分?有的门店是让所有员工平均承担,有的则是让店长承担赔偿金额的30%~40%,其他员工再平分剩下的金额。经营者表示,这样是为了让店内员工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一人犯错,集体利益受损,进而提高员工整体的责任心。
对于以上做法,所咨询的劳动仲裁方面的律师表示,店面货品丢失,员工是否要承担赔偿,要看员工是否尽到责任。一般情况下,员工只要在工作岗位,眼镜丢失属于犯罪分子盗窃所致,那么员工不应承担责任。只有员工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如玩忽职守导致损失,才能合理索赔,否则就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员工。但若是出现跑单(即卖出眼镜但没收到钱),或是员工在接待进店者时走神导致眼镜丢失,则应由员工承担损失。
柜台:落实到个人,时段要细分
部分员工对于这样粗暴的“连坐均摊制”颇有怨言,不是自己的区域,不是自己的专柜,甚至请假没来上班,却要被连带扣钱,很难服气。某眼镜零售连锁品牌在这方面有更合理的做法,因为门店规模较大,会将门店按区域进行划分,指定不同区域的店铺卫生和商品管理责任人,最后确认丢失的商品属于谁的责任区域,就由谁承担。该企业的部分大店还采取了两班制,同一区域早班、晚班各有一位责任人,交班时,就对摆在柜台上进行陈列的货品进行一次清点,并与台账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接班同事签字,则代表责任转移。这样提高清点频次的做法,可以不用等到月底就能发现问题,对于责任人也有更明确的划分,可以想见,这样的规章制度之下员工对于眼镜货品的责任心会更强。在实际经营中,还可能出现一些更加具体和负责的情况,如员工调休、换班、临时顶替,或者交接班时受外力阻碍,不能及时清点,不同门店应有不同的预案。
库存:制度严执行,用人要谨慎
一家眼镜门店,摆在柜台上展示的眼镜如果有200副,那么仓库里的可能有500~600副,一些大店的库存量更是庞大,每天、每班次进行清点很不现实。同时,仓管工作经常是分岗不分工,许多工作会有多个经手人,要明确责任的确困难。比如,某眼镜零售连锁品牌将镜片、隐形眼镜划分一个仓库,镜架、太阳镜划分划分一个仓库,分别各设一名管理员。但一次出库流程,需要从上至下多级签字,其中某位管理员忙不过来,或者临时有事外出、休假时,另一位也会帮忙,自然就产生了交叉接触商品的机会。为了避免责任不清,有些企业采取增加盘点频次的办法,每周对部分商品进行盘点,发现问题立即开展排查,希望能够落实责任。如果无法确定责任人,也只有采取全店店员集体平摊的方式,以形成相互监督。但更实际的做法,还是在选择仓库管理员时,遴选最踏实、最诚实的员工,从源头上保证一家门店库存的严谨。
台账:商品未丢失,记录出乌龙
有时候,眼镜并没有真的丢失,而是统计账目出现了差错,导致数字对不上。比如旺季进店人数较多时,员工忙中有错,开单时写错了型号。“账物不符的情况里,登记错误导致的错漏是最普遍的,本来卖出一副A型号,不小心销账成了B型号,月度清点的时候就会导致多一副少一副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对于单家门店来说较好处理,对涉及的型号进行补登纠正,但对于连锁零售而言,一个区域的门店通常是一起补货、采购的。几个门店、不同型号都会出现同类情况,甚至物流部门在采购入库、分店调拨等操作过程中也会犯错。当差错和差错交织,小问题就变成了大混乱。造成的时间和金钱损失,可能不亚于弄丢几副眼镜。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格践行一货一码,扫码入库,扫码出库,一切商品的增减行为都在数据库中实时记录,避免手动签单带来的人为偏差。在员工管理方面,还要奖罚并举,必要的惩戒有助于员工提高责任心;对于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从未发生过商品遗失事件的员工,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充分体现公司治理方面的公平性。
文:刘哲宇丨编辑:Niga丨美编:陈瑜
责编:彭冬林丨审核:罗萍
彭女士:13594638854
邮箱:dl.peng@cn-eyewe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