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前瞻丨低调崛起:XR赛道上的眼镜行业先行者

文摘   2024-11-14 10:48   重庆  



编者按:


2024年,智能眼镜已然成为科技、资本与传统眼镜企业共同角逐的赛道。那么,当前主要有哪些主流技术路线,日渐激烈的早期竞争中,又有哪些眼镜企业悄无声息地跑在了前面?


点击图片跳转上一期

《智能眼镜前瞻丨Ray-Ban Meta :AI赋能的智能眼镜破局者》





Meta CEO扎克伯格曾说,“如果你在一两年前问我,智能眼镜什么时候能成为人们的主力眼镜,我会说当显示技术足够好的时候;而现在我会说,搭载AI的无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或许是问题的答案。”正如他所说,以Ray-Ban Meta和华为为代表的无屏幕显示智能眼镜横空出世之前,人们更加看好的,其实是具备屏上显示功能的增强 / 虚拟现实设备,即XR眼镜。


据维深信息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出货量达到 65万台,同比增长了54.8%;2023年中国市场的AR出货量为19.7万台,同比增长45.93%。今年以来,消费级AR眼镜在国内出货量保持增长,国内厂商主要有XREAL、Rokid、雷鸟等品牌。因为更加昂贵的部件和屏上显示技术的高投入成本,AR眼镜的价格更高,国内主要品牌的消费级产品价格区间为2000~5000元。从全球市场出货量来看,主推轻量消费级AR眼镜的国内厂商依然占据绝大部分份额,2023 年XREAL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第一。但总体来看,现阶段的AR眼镜出货量基数尚低,随着未来产品软硬件迭代升级,叠加AI技术赋能,性能配置和配戴体感更优的消费级 AR 眼镜有望于明年爆发。





博士眼镜:智能眼镜的最后一公里 


博士眼镜在2024年迎来了股价的显著上升,由于AI与智能硬件市场的崛起,股市对这一老牌眼镜零售企业的关注度陡然增加。博士眼镜虽然是传统的线下眼镜连锁零售商,但其积极拥抱智能化转型,并通过与智能眼镜制造商合作,进入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国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博士眼镜旗下加盟连锁品牌石人工携带魅族、Rokid、雷鸟、华为等合作伙伴的AR智能眼镜产品集体参展,高歌猛进地拥抱智能眼镜的生态的同时,赚足了同行的眼球。博士眼镜的COO夏冰表示,智能眼镜已经成为连接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为此,博士眼镜正在全力探索智能眼镜与视力呵护的最佳融合方案,将31年服务消费者的经验运用到智能眼镜的设计和验配中,确保消费者看得清楚、用得轻松。



智能眼镜的目标客户群体与近视戴镜人群高度重合,如今的智能眼镜之所以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可,一大原因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科技产品,而是具备的个性化定制选项的可用消费品。眼镜零售企业作为专业验配服务的提供者,是承载智能眼镜验配及销售的绝佳角色。笔者认为,正是这样这样的底层逻辑,才促使博士眼镜积极拥抱智能眼镜,作出智能眼镜“最后一公里”的专业承诺。资本市场的热情反映了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预期,股价的大涨并非偶然。




蔡司光学:苹果Vision Pro背后的视光担当


今年2月,整个科技界期盼了多年的苹果VR眼镜Vision Pro正式发售,虽然初代产品高昂的售价和过重的重量使其受到不少诟病,但精细打磨的全新交互体验,和同类产品中无出其右的显示效果,仍然显示出这家巨头不计代价的投入。



其中,蔡司光学不仅是苹果Vision Pro官方近视镜片的唯一提供商,更是深度参与到了该产品的技术体系中。笔者此前曾经使用过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Meta旗下的Quest等VR眼镜设备,以上设备都添加了对于近视镜片的支持,且可由用户自行购买镜片安装。在闲鱼、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VR眼镜+近视镜片的关键词,能搜到大量几十元一副的成品解决方案。消费者购买并根据瞳距正确安装后,可以获得合格的矫正效果。但苹果Vision Pro舍弃了此前同类产品的手柄操作模式,转而使用人眼追踪来进行互动,即在头显内置摄像头,通过观察用户眼球运动轨迹来识别指令,真正做到了“眼睛看哪里就点哪里”这一具有未来感的互动方式。这就对头显内置的镜片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单面非球面镜片因为畸变已无法满足。仅有官方渠道购买的,经过特殊表面设计的蔡司镜片可用,扫描镜片二维码与机器配对后方可生效,可以说是阻断了用户自行验配第三方近视镜片的可能性。



目前,苹果官网Vision Pro的页面上,一副专用蔡司光学插片的价格是1199元,需要用户提供验光处方购买,且暂时不支持散光度数。行业人士评论,苹果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在眼视光领域的专业性仍有待提升,这也预示着未来智能眼镜技术对镜片光学要求的提升,以及智能眼镜市场对高端镜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Rokid:国产AR眼镜的领跑企业之一


成立于2014年的Rokid是当前我国XR领域中的先行者,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Rokid致力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光学显示、芯片平台、硬件设计等多领域研究,为不同垂直领域的客户提供全式解决方案,其产品已在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Rokid与眼视光行业有着深厚渊源,在研究AR眼镜的影音娱乐运用及生产力解决方案的同时,还积极推动AR技术在在视力障碍领域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的应用。其产品搭载了专为护眼打造的视疲劳缓解系统,目前已获得德国莱茵及中国眼谷的相关认证。随着消费级AR市场逐渐兴起,Rokid正在着力布局多个赛道,为抢占市场份额做好两手准备。Rokid创始人兼CEO Misa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在5年内,让所有戴镜人群的眼镜都变成智能眼镜。”




     明月镜片、康耐特光学:  

      从传统镜片走向智能布局    


作为中国镜片行业的两家上市企业,明月镜片和康耐特光学也在今年8月的AI热潮中狠涨了一波股价。明月镜片在今年8月发布了旗下智能眼镜Sasky,具备一定程度的智能交互功能,该产品的镜片自然由明月镜片自主研发。此外,公司还于今年4月与德国光学巨头徕卡达成了战略合作,有意进军高端市场。其出色的镜片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力量是其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


康耐特光学主营业务仍以传统镜片为主,但资本市场对其在智能镜片领域的布局充满期待,其作为一家有近30年历史的国产镜片企业,行销全球多个国家,尤其是在欧美市场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资本市场的观点认为,康耐特光学有着扎实的生产及研发实力,一旦面临智能眼镜制造商的合作需求,能够为其提供优质的光学解决方案。





结 语



智能眼镜的爆发点虽然已经显现,但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充满了巨大的潜力。无论是传统眼镜企业,还是新兴科技公司,谁能在AI技术的推动下率先提供用户愿意日常佩戴的智能眼镜产品,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科技革命的赢家。




文:刘哲宇编辑:Niga丨美编:倪嘉

责编:彭冬林丨审核:罗萍


投稿及合作

彭女士:13594638854

邮箱:dl.peng@cn-eyewear.com

非常镜距离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旗下平台,眼视光领域观察者,懂行业,重原创,会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