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万小英:《红楼梦》中“书”之密码
文化
2025-02-11 00:02
湖南
“书”在文学中的角色很特别,写书人一定是读书人,所以它既是文学的“果”,也是“因”。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家境没落,曾经诸多的身份荡然无存,那时内心对自我的价值认可可能只有书可倚,从读书人走向写书人,又在写书中反思读书的意义与矛盾。
《红楼梦》
书中有书。“书”在《红楼梦》里是很重要的线索,如同密码一般,交织进清末贵族家庭生活。“书”是特殊的文化形式、精神产品、生命载体。在小说里,什么是书,人与书的关系,书在人生境况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这些问题如此重大,以至于关乎命运,关乎生死。在今天,它们仍是每个读书人要面对的“解码”。
“书从何来”的创作密码
《红楼梦》开篇问:“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曹雪芹作为书写者,自然明白此书从何而来,他在“凡例”里写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书不是这样来的吗?当然是这样,但是此书非彼书,“此书”已经开启小说角色了。
书从何而来?小说告诉我们,书是“抄”来的——在成书之前,书的内容便已经存在,作者只是将文字抄录下来而已。有个空空道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随后,空空道人将《石头记》检阅一遍,觉得内容“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红楼梦》将书的来源假托了这种奇说,已然提出了一个很锐利的问题:作家是什么?小说创作是来自天成,还是人为?
“天成说”并非毫无根据。有位作家说,小说本已在那里,只是借由某个作家之手传递而来。这话的意思是,现实中的人与事很精彩,写下来就如天工之作。对曹雪芹来说,他不过是用一支笔,将“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女子”记下来而已。
所以,小说家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那个“空空道人”。“空空”,无中生有也,故事只会在恰当的作家眼里呈现,所以独他能有机缘见到石上字。也就是说,小说家更要有“发现”的能力,并且真实再现。曹雪芹之于《红楼梦》,就是这种。所以几百年来,读者常有幻觉,觉得其中的人与事真实存在。
有没有发现,“太虚幻境”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样子。宝玉随仙姑进入“孽海情天”,只见两边配殿匾额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仙姑说:“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宝玉走进“薄命司”,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用封条封着,上写着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这些不就是书架分类、编目、书名吗?
宝玉打开册本,只见每册都有画有文。比如有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写着“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我们知道,这是对袭人的描画与评语。“太虚幻境”装满了这样文图并茂的书册,这每本书册就是每个人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所以写小说,不啻在抄写“人”这本书。
“读书观”是人物亲疏密码
黛玉未见到宝玉前,认为他如母亲所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但是,宝玉跟她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妹妹可曾读书?”宝玉只关心过两个人读书,另一个是秦钟。他一见秦钟竟自惭形秽,直接将自己比得猪狗不如,想“高攀”人家交朋友,于是开口问他读什么书,还邀他同塾。可以看出,宝玉对倾心的、想亲近的人会不由自主问出“可读书?”“读什么书?”因为了解一个人最快的途径,无过于了解他的阅读趣味。能一同读书,能读同本书的人,心灵一定可靠近。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所以,《红楼梦》表面将“不爱读书”的标签烙在宝玉身上,但其实骨子里,他比任何人都在乎读书。读书能将人群分类聚,他在寻找同个世界的人,可以放松相处,以心交托。
“读书”一词,在我们的语境里有两种含义:一是看书,对书籍阅览;二是念书,学业的方式。宝玉一辈子大概都被这“两种读书”拉扯着,家族要求他为了功名而念书,他自己却希望以兴趣看书。宝玉自进大观园后,过了一段心满意足的日子:“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他喜欢的读书,就是闲适地看书、品书。
《红楼梦》中,“两种读书”意味着两种人生观的分水岭,也是感情纯粹度的“试金石”。
宝钗、湘云有金项圈、金麒麟,都可配“通灵宝玉”,意味着她们在身世、才貌等世俗标准上,可以匹配宝玉。能结婚的人很多,但今生心灵相通的可能唯有一个。如何知道是哪一个呢?曹公的方法就是通过她们对“两种读书”的态度来分辨。
一是对看性情之书的态度。宝玉躲在桃花树下看《西厢记》(也有说《会真记》),黛玉来此葬花,问他看什么书?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黛玉接过书,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就看完了,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黛对“禁书”的阅读感受是相同的。可以说,他们有着相同的“读书观”,能够读到一块儿。
而宝钗的“读书观”便不是如此。黛玉游戏时,说了两句《牡丹亭》《西厢记》的词,宝钗对她一番教训,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她还认为:“作诗写字等事,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在宝钗看来,书分正经书与杂书,正经书可以辅国治民,杂书会坏人性情。
二是对念经世致用之书的态度。湘云有次在宝玉房内劝说:“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听后很不快,差点赶她走,袭人赶紧打圆场。从话里可得知,宝钗也说过类似话,讨了没趣;而黛玉从未说过这类话。
为了功名而读书,是宝玉非常反感的。在这次冲突中,他旗帜鲜明地站黛玉一边,表面看是为了维护他的读书观,实质是表明他与黛玉意气相投,有着共同的人生观,这是他所看重的。
与宝玉关系紧密的人里,多是些虽有情,但无法在精神层面理解他的。袭人对宝玉随顺体贴,就像是对他读书的态度:“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而贾政更是理解不了宝玉对读书的态度,父子之间精神疏离。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唯有黛玉真正在乎与理解宝玉的内心需求。为什么说宝、黛是灵魂伴侣?因为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这些问题关联着人生志趣,而他俩的回答是相同的。
“书的暗示”是情节推动密码
《红楼梦》写人物成长。如何让读者在日复一日看起来没有变化的时间流动里,看出人物身心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而推动情节发展呢?“书”成为很重要的暗示手段。
一是暗示宝、黛步入青春期,情思萌动。茗烟从书坊搜罗古今小说传奇给宝玉,里面不乏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也就是说里面涉及性描写,宝玉一见“便如得了珍宝”,这预示着他长大成人,情窍在打开。宝、黛共读《西厢》,宝玉后来被人叫走,黛玉回去的路上,在梨香院墙外听见有人唱曲。“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直到后来听得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原先不留心的现在留心了,原先听不懂的现在听懂了,这说明什么?其实也是暗示黛玉的情思萌动了。从此,宝、黛之前原本朦胧的青梅竹马感情,渐渐开始有了明确大胆的显露。
二是暗示宝、黛关系特别,有了私密性。宝玉会借由“禁书”里的话向黛玉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后满脸通红,嘴上怒嗔,但看到宝玉着急,转而也用书中语笑他:“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两人顿时默契而笑。
黛玉与宝钗关系好起来,宝玉很纳闷,找到黛玉,不是直接问发生了什么,而是以书作为引子,说:“我虽看了《西厢记》,竟有一句不解,我念出来你讲讲我听。”那句就是“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着将缘由告诉了他。宝玉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
两人私下读的书,就这样并不顾忌地“活学活用”。这是独属于两人之间的暗语,只有他们才能懂,所以无形之中,构建了属于他们之间的情感表达的隐秘之所。这种特殊的私密氛围,无疑是他们共同拥有的秘密,也是他们“排他性”的相处模式。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三是暗示黛玉的决定,表明坚定的心意。林如海过世,黛玉奔丧回来,特意点明“带了许多书籍来”。黛玉初次进贾府,显然不会带什么书,这次为什么其他东西没说带来,只说带许多书来呢?
林家是书香家族,林如海是前探花,书无疑是他们家最重要的东西,对爱书的黛玉来说,可能这些书就意味着“家”。书很重,长途跋涉带着很困难,但她仍是将它们郑重地带来。这暗示了黛玉做了重要的人生决定。如果第一次还只是做客性质,那么这次是要真正落户贾府了——与宝玉的相爱,让她有信心在这里建立新家庭。
总之,《红楼梦》中,写“书”往往有着隐秘的用意。连后四十回的作者,也知道这点。其中写宝玉想通要求取功名时,也写他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将“杂书”收了起来。
读书人“困惑”的命运密码
曹雪芹为什么对“书”的情结这般深?史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康熙年间奉旨总理扬州书局,主持校刊《全唐诗》《佩文韵府》等,并刻印自家藏书《楝亭五种》《楝亭十二种》,还捐资刊刻顾景星《白茅堂全集》、施闰章《学馀全集》等。
曹家开过书局,对书的感情与理解自然不一般。《红楼梦》中,贾母选择将最心爱的女儿贾敏嫁到“书香之族”林家;当她见到心心念念的外孙女黛玉,开口也是关心她在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闺房摆设如同书房,贾母带外人参观都抑制不住的骄傲;尤其是贾母关于书的长篇大论,见解不俗。她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一般的贵族妇人哪有如此见地,在贾母身上折射了曹家办过“官书局”的背景。
《红楼梦》中,宝、黛都有类似“读书成果检验”的情节。黛玉的体现在教香菱写诗。她对香菱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从诗歌“小白”到写出佳作,离不开黛玉一步步的指点。虽然黛玉写出大量拔得头筹的诗也能代表“读书成果”,但是能将一个不通文墨的侍妾调教成能写出“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的诗人,更能说明她不但博览群书,深得其味,而且对香菱指导到位。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片断截屏
宝玉的“读书成果汇报”,体现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给各处题名,他融进了自己很多读书心得,俗与雅,真雅与假雅,编新与述旧等,都有与众不同的见识。众人赞他“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其实作者曹公内心何尝不是真骂有些人是读腐了书的。
倘若如宝、黛,不将读书换功名利禄,任由纯粹读书,结果会怎样呢?《红楼梦》说,没有出路。小说的结局是他们二人不仅难结连理,无法携手浪漫的诗书生活,而且命运都很凄惨。
黛玉是纯粹读书人的化身。她的生命大约就是两件事:一是读书写诗,二是爱宝玉。这两件事实质又是一件事,那就是至真至诚、至情至性,这是她从书中与从爱情里得到的,并呕心奉出的。但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样的至真至诚、至情至性,才导致她的早亡。宝玉也是如此,无法妥协,最终出家遁世。
曹雪芹一生大概也困于这“两种读书观”的撕扯。没有功名的他,生活清贫,家人无饱,儿子夭亡,可能他也会困惑读书有何用?就连他写《红楼梦》,于当时的他也换不来任何实际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免要问,书到底要我们如何对待?为什么即便无用,我们也总会将生命沉浸其中?
曹公在《红楼梦》中没有回答,但其实这部伟大的著作存在本身,已经是答案——这就是书与人的命运。
《文学自由谈》2025年第1期。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最新文章
收藏!中国瓷器纹饰大全,看完你就是半个专家了
周宇:中国官方文物调查历程
1923年蒋百里对中日战争的预判
易红:明代琉球王国与东亚国家的交往及其生存空间
谢照明 潘民中:叶公、鲁阳公、墨子关系论略
方诚峰:朱熹的仕途与系衔
仇鹿鸣:高允与崔浩之死臆测——兼及对北魏前期政治史研究方法的一些反思
家民:古籍中的静电
李骏:《申报》上的李鸿章赤金赏牌
张之望 张嵋珥:康有为佚诗智怼过云楼主人
万小英:《红楼梦》中“书”之密码
韦兵:日本新发现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星图考——兼论黄道十二宫在宋、辽、西夏地区的传播
林保尧:以北宋大中祥符四年七宝阿育王塔为例谈宁波与宋代佛教艺术
陈琳琳|文化意象的形塑、流传与衍变:以“东坡笠屐”为对象的考察
松井太:东西察合台系诸王族与回鹘藏传佛教徒——再论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国蒙古文令旨
清初画坛“四王”与“四僧”之比较
戎龙超: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
徐正英:《论语》所记孔子评历史人物
柯渱:日本高僧书法赏析
武绍卫:从读经、抄经到解经,敦煌僧人经典的传与习——以敦煌摘抄经为中心
中日高僧PK书法,谁更胜一筹?
杨曾文:刘秉忠既为高僧也居三公之位,建立了元朝典章制度
美国《排华法案》:卷不过华工,白人就赶人走?
民间收藏人士眼中的新文保法
看完电影不过瘾?哪吒题材连环画、年画、插图盘点(全网最完整)
“哪吒闹海”,闹得是哪样?
王春林:不对称的博弈——西安事变善后中的蒋介石与杨虎城
谢振华:南朝“以淮为界”疆域观的形成及其影响
张春海:臣服蒙古后高丽精英的阶层分野与认同分化——兼论他们对元朝法态度的分歧
刘玉权:玄奘图像之滥觞及早期玄奘图像
常明:哪吒故事的由来
树音:如何与科技怪兽相处?——书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韩天雍:十一至十三世纪日本禅宗书法的发展摭要
晦菴: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宋元禅宗绘画为何大多在日本?
龚缨晏:明清鼎革之际中国天主教徒朱宗元及其同伴——读《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朱宗元及其相互冲突的世界》有感
常明:《封神演义》里的哪吒
王笛 ‖ 故事讲述与历史建构:洪门传奇背后的政治与生存艺术
李宝明 ‖ 秉轴持钧: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决策述论
张皓 ‖ 从北上“敲门”到迎接解放:民国元老颜惠庆的道路抉择
马俊亚 ‖ 清至民国黄淮地区中产缺失与社会衰变
顾建娣 ‖ 拒援临淮:同治二年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战略分歧
周倩 ‖ 由“敬”至“用”:《御批通鉴辑览》在清代的社会境遇及变化
张晶萍 ‖ 近代学人观念、身份、范式的代际嬗变——以叶德辉与杨树达师徒为例
黄永年:佛教为什么能战胜道教?
新春“祈福” 限量首发!《佛典浙韵:历史上的大藏经文化》丨黄宾虹旧藏敦煌写经、 历代版刻藏经集结,呈现千年佛典传承脉络!
祝重寿:大唐周昉周家样影响日本佛画
林正秋:南宋杭州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王中旭:唐宋佛画转型
杨冰华:元代西夏文佛经版画对明清水陆画的影响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