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中国中古时期雄踞西北近二百年的民族政权。1227年蒙古在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终于占领了西夏,之后对其进行了报复性屠杀与破坏,使其文献典籍、陵墓寺院几乎毁灭殆尽。虽然蒙古灭亡了西夏,却继承了其帝师等制度,大量西夏遗僧继续活跃于蒙元时期的政治舞台,担任帝师、国师等高级僧官。与此同时,极具特色的西夏佛经也随着蒙元统治区域的扩大而流布,成为江南等地佛典的重要来源,甚至绝大部分西夏文佛经版画直接利用旧版或稍加改易而成。元明鼎革之后,西夏文佛经并未随着蒙古统治结束而式微,仍旧在明清两代继续活跃,成为绘制北水陆法会图像的粉本依据。令人遗憾的是,笔者触目所及,学界少有元代西夏文佛经版画对明清水陆图像影响的相关讨论,今试对此问题略作探析。
一、两幅西夏文佛经《慈悲道场忏(罪)法》之《梁皇宝忏图》
武德郗皇后讳徽,高平金乡人也。……后酷妒忌,及终,化为龙入于后宫井,通梦于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体将不安,龙辄激水腾涌。于露井上为殿,衣服委积,常置银鹿卢金瓶灌百味以祀之。故帝卒不置后。
二、元初管主八印施《河西字大藏经》
上师三宝佛法加持之德,皇帝太子诸王复护之恩,管主八誓报四恩,流通正教,累年发心印施汉本大藏经五十余藏,四大部经三十余部[华严大经一千余部],经论律疏钞五百余部,华严道场忏仪百余部,焰口施食仪轨三千余部,梁皇宝忏、藏经目录、诸杂经典不计其数。金银字书写大华严、法华经等共计百卷,庄严佛像金彩供仪,刊施佛像图本,斋供十万余僧,开建传法讲席,逐日自诵大华严经一百部,心愿未周,钦睹圣旨,于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万寿寺雕刊河西字大藏经三千六百二十余卷、华严诸经忏板,至大德六年(1302)完备。管主八钦此胜缘,印造三十余藏及大华严经、梁皇宝忏、华严道场忏仪各百余部,焰口施食仪轨千有余部,施于宁夏、永昌等路寺院,永远流通。
三、北水陆法会修斋仪轨《天地冥阳水陆仪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