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林正秋:南宋杭州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文化
2025-02-09 00:01
湖南
摘要:南宋时期是杭州历史上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最盛的阶段。日本数以百计的名僧纷纷来到南宋都城临安府 (今杭州 )的名刹取经学佛 ,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当时的名刹灵隐寺、净慈寺、径山寺、天竺三寺、护国仁王寺等禅宗寺院 ,长者十余年 ,短则一二年。他们回国之后 ,对日本的禅宗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名僧荣西回国后成为日本禅宗的创始人。
杭州与日本佛教文化交流,约开始于唐代。唐代时,日本入唐取经的名僧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起岸到长安往往经过杭州,从运河入长江而至唐都。五代后周时,杭州雕印的佛经《宝箧印心咒经》84 000尺已经传入日本。吴越国钱弘亻叔了解到天台宗的佛经多有失缺,而在日本却有保留,当时就托吴越商人带去黄金500两到日本补购。
南宋定都杭州,时达一百三四十年之久。杭州社会经济繁荣,不仅是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之一。南宋时期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主要是日本名僧到杭州的著名寺院拜名师学经。比较集中的有灵隐寺、净慈寺、天竺寺、护国仁王禅寺以及余杭径山寺等。
灵隐寺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南宋时名僧辈出,声誉日隆,被评为“五山”第二名,成为南宋最著名的古刹之一。南宋的高宗、孝宗、理宗等皇帝都来过灵隐寺参拜,并请名僧至宫中讲法,给灵隐寺名僧赐号或题匾或捐赠物资等。
日本名僧来杭参拜佛寺,南宋时以灵隐寺最多,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有觉阿、圆尔辨圆、无关普门、寒岩义尹、约翁德拉等十数人。乾道七年(1171),日僧觉阿率其弟子金庆来灵隐寺学佛取经,拜方丈慧远为师,在灵隐寺修学4年。慧远四川眉山人,13岁出家,后成为宋代名僧。宋孝宗曾多次邀请他入宫讲佛。乾道六年(1170)赐慧远为“佛海法师”。乾道八年,再次邀他入宫讲佛,再赐“瞎堂禅师”。著名的济公(即道济)活佛就是他的弟子之一。日僧觉阿跟随慧远师学佛4年。他离开杭州时,觉阿赠给师父的物品有水晶降魔杵及数珠二臂、彩扇20把。[1]
觉阿信仰禅宗,回国后深得天皇高仓的崇拜,召他入宫讲佛法。
淳熙十四年(1187),日本名僧荣西第二次入宋时,到杭州灵隐寺拜慧远为师,学佛达3年之久,宋孝宗赐号为“千光法师”。回国后,大力推广禅宗,成为日本禅宗的始祖。
庆元五年(1199),日僧不可弃俊艹仍(大兴正法国师)从明州起岸入宋。他入宋十余年,先在天台国清寺、明州景福寺、雪窦寺等地取佛,后到余杭径山寺,杭州下天竺寺,学习禅、教、律三者要旨。嘉定七年(1214),杭州下天竺寺古云禅师托荣西回国时,给俊艹仍带去北峰宗英和尚旧画像。
建长三年(1251),无关普门(佛心禅师、大明国师)入宋学佛。无关普门,是京都东福寺圆尔辨圆的高足弟子,入宋后到杭州灵隐寺拜荆叟如珏为师。留宋12年,于弘长二年(1262)回国成为东福寺、南禅寺名僧。
建长五年(1253),日僧寒岩义尹,携带师父希玄道元的语录入宋,请求明州瑞岩寺名僧无外义远作序。又到杭州灵隐寺拜退耕宁为师,留宋15年,于文永四年(1267)回国。
建保初年(1213),日僧定心入宋学佛取经,在杭州灵隐寺(一说感慈庵)修行。建保三年,寺院和尚外出采蘑菇,回来煮食。夜半都感腹剧痛,当时有一僧说,这是蘑菇中毒,食粪可以解毒。人们便争取粪食而解毒,惟定心坦然说:“我是日本人,宁死不食粪。”遂干脆死去。宋人周密《癸辛杂识》的记载更为具体:
嘉定乙亥岁(1215),杨和郡王坟上感慈庵僧德明,游山得奇菌,归作糜供众。毒发,僧行者十作人,德明亟尝粪获免。有日本僧定心者,宁死不污,至肤理拆裂而死。至今杨氏庵中,尚藏日本度牒,其年有久安、保安、治象等号,僧衔有法势大和尚、威仪、从仪、少属、少录等称。是岁,其国度僧万人。定心,姓平氏,日本国京东路相州行香县上守乡光胜寺僧也。[2]
本文中提到的杨和郡王坟与杨氏庵,即南宋杨存中(1102—1166),官殿前都指挥使(即皇宫禁军首领)达30多年之久,后封为同安郡王。
净慈寺
净慈寺,江南名寺之一,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法眼宗名僧道潜为开山祖师。南宋时为“五山”第三寺,孝宗曾亲书“慧日阁”匾额赐院。曹洞宗13代祖如净两度住持净慈寺。宋名僧无准师范也曾住持过净慈寺。宋理宗还亲书“华严法界正遍知阁”八字赐寺。日本名僧到杭州学佛,也总到净慈寺取经。据《日中文化交流史》载,有圆尔辨圆、无象近照、天祐思顺、无关普门、南浦绍明、南洲宏海、山叟慧云等十数人。
淳祐元年(1241),日僧天祐思顺(真观)入宋,到杭州净慈寺拜敬叟居简(1164—1246)为师学佛。敬叟居简(1167—1240),俗姓王氏,潼州(今属四川)人,自幼喜读佛经。奉诏为净慈寺第37代住持,名闻内外。天祐思顺入宋取经达13年之久。他在净慈寺,深得寺众信任,还当选为“典宾”一职,专门掌管寺内接待外地禅僧与宾客。回国后开创京都胜林寺。
建长三年(1251),日僧无关普门入宋学佛,曾在杭州灵隐、净慈等寺取经。在净慈寺拜断桥妙伦为师,并继承了断桥妙伦的法嗣。在宋学佛12年之久,回国后成南禅寺的名僧,并刊印了《断桥妙伦语录》,在日本流传。
建长五年(1253),日僧寒岩义尹从明州起岸入宋,曾在杭州灵隐、净慈两寺取经。
建长四年(1252),日僧无象静照(法海禅师)入宋取经。无象静照是日本名僧圆尔辨圆的高足弟子,入宋后参拜过明州育王寺、天台山与净慈寺住持虚堂智愚为师。虚堂智愚(1185—1269)名智愚,号虚堂,四明象山人。景定五年(1264),宋理宗召为净慈寺住持,弘扬临济宗佛法。
建长年间(1249—1255),日僧南洲宏海(真应禅师)入宋取经。他在杭州净慈寺取经,并担任接待宾客的职务——典客数年。留宋7年后回国。他承继了镰仓建长寺名僧兀庵普宁的传统。后净智寺聘任其师父普宁为开山祖师,自己为准开山祖师。
正嘉二年(1258),日僧山叟惠云(佛智禅师)入宋取经。山叟惠云,为东福寺圆尔辨圆的高足弟子。到杭州净慈寺拜断桥妙伦为师。他留宋计11年。
正嘉年间(1257—1258),日僧正见与山叟惠云一起入宋。在杭州净慈寺取经,拜断桥妙伦为师,继承了妙伦的法传。回国后,用黄金10两,命工人刻印师父的《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传播于中日两国。
正元元年(1259),日僧南浦绍明(圆通大应国师)入宋取经。在杭州净慈寺拜虚堂智愚为师。后虚堂智愚移居余杭径山寺,他也随师父前往,遂继承他的法统。他留宋9年,回国时,师父一偈赠别。回国后,他曾住持兴福、崇德、万寿与建长寺等。在建长寺时,弟子多达千余人。
天竺寺
杭州天竺寺,分上、中、下三寺,均为千年古刹。至宋代已十分繁荣,香客络绎不绝。南宋时期也是外国使者烧香拜佛的游览胜地之一,日名僧闻阳湛海、禅忍、不可弃俊艹仍(大兴正法国师)等十余人曾来此取经学佛。
正治元年(1199),日僧不可弃俊艹仍入宋取经,先至天台山、径山、明州雪窦寺取经。嘉定元年(1208)又到杭州下天竺寺取经,与禅、教、律的名僧论道、交接公卿大夫。留宋达13年之久。回国后在京都东山开创泉涌寺。
宝治年间(1247—1248),日僧闻阳湛海第二次入宋取经。闻阳湛海,是不可弃俊艹仍的高足,第一次入宋后,至明州白莲教寺取经。第二次入宋至杭州下天竺寺与上天竺寺取经。
弘长元年(1621),日僧禅忍入宋取经。禅忍,原为京都建仁寺监寺,后参拜镰仓建长寺中国名僧兰溪道隆为师。入宋时,携带师父兰溪道隆的语录即《大觉禅师语录》到杭州上天竺寺邀请名僧佛光法师法照作序文,并谒请净慈寺名僧虚堂智愚校勘,后到绍兴府刻版刊印,流传中日两国。[3]
护国仁王禅寺
护国仁王寺,在杭州钱塘门外扫帚坞,即今黄龙洞一带。据咸淳《临安志》卷80《寺观》记载,始建于南宋初年。由抗金名将、施主孟珙买地建寺,邀请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寺名僧慧开佛眼禅师至此为方丈。祐五年(1245)赐名护国仁王禅寺,以祈雨显灵而名闻中外。淳祐八年(1248)日本名僧源心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取经,拜慧开为师。建长元年(1249),日本高野山禅定院名僧心地觉心(法灯圆明国师)入宋,至径山寺拜痴绝道冲为师。建长五年(1253)到杭州遇见日僧源心。源心告诉他在护国仁王禅寺拜名僧慧开为师,颇有收益。经源心的推荐与介绍,心地觉心也拜慧开为师,取经于护国仁王寺。心地觉心留宋数年后回国,创办兴国寺,成为开山祖师。宝祐四年(1256)托人给慧开师父带来水晶念珠一串、金子一块、书信一封。信中说:“忆在西湖,屡扣禅关,开发心地,肝肠裂破,胸中坦然,岂不是和尚方便之所致也。”慧开回书赠偈、赠法衣答谢。中国的乐器尺八,也在此时由护国仁王寺传入日本,至今在日本流行。[4]
径山寺
径山寺,为唐代天宝元年(742)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法钦(714—792)来余杭径山结庵所创建。它以弘扬牛头禅宗为宗旨。大历三年(768),唐代宗慕其声誉,召他至京讲佛,以弟子之礼相待,并赐号“国一禅师”。次年,法钦请求归山,正式至余杭建造径山禅寺。至南宋初,由于名僧宗杲禅师大兴临济之举,声振海内外。孝宗亲书御碑一块,不久,评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
名震中外的径山禅寺,对日本影响尤大,日本名僧纷来取经学佛者达100余人。据俞清源《径山史志》记载列名达26人。[5]
俊芿(1162—1227),字不可弃,熊体人,是日本律宗的始祖。日本正治元年(1199)四月,从博多出发到明州入宋,在中国学佛13年。曾到径山寺拜元聪为师学禅。元聪(1136—1209),号蒙庵,赐号佛智,为临济宗扬岐派六世,俗姓朱,福建福州人。庆元三年(1197),奉诏旨到径山寺为住持。庆元五年,俊艹仍拜元聪为师,首开径山寺接受日僧取经之始。不久俊艹仍又返明州,参谒如庵了宏律师,学习戒律3年。此外还到杭州下天竺寺等学习禅、教、律三者要旨等,嘉定四年(1211)离杭州回国。他主持京都涌泉寺,倡导律宗,成为日本律宗中兴之祖,后天皇赐予“大兴正法国师”之号。
无准师范(1177—1249),是径山寺第34代住持,南宋后期的第一名僧。绍定五年(1232)宋理宗召他主持径山法席。淳祐九年(1249),宋理宗召他到宫中讲佛法,亲自垂帘听讲。大臣听后称赞说:“师范说法,简明直截,有补圣治。”理宗甚喜,特赐号“佛鉴禅师”。因他佛名远播,日本名僧纷来取经。据《日本文化交流史》载,尚有荣尊、法心、湛慧、道祐、敬念、法明、院豪等十多人。[6]
圆尔(1202—1280),别名辨圆,俗姓平,静冈县安部郡人。自幼出家,青年时出名。日本嘉祯元年(1235)四月从平户出航入宋,从明州起岸,先投明州景福律寺、天童寺。不久到杭州天竺寺、净慈寺、灵隐寺等。灵隐寺僧德宁向他推荐说:“辇下诸名宿,于已参遍。然天下第一等案师,只无准师范耳。子何不承顾眄乎?”于是他马上到径山寺参谒无准师范,住学5年。由于圆尔苦学苦修,深得无准信赖。嘉熙元年(1237),圆尔向师求示,无准特书法语一篇教诲:“圆尔上人效善财,游历百城参寻知识,决明已躬大事,其志不浅。炷香求语,故书此以示之。”
淳祐元年(1241)四月,圆尔告别径山回国。径山寺禅友数十人作颂送行,挥泪告别。圆尔回国,带去了大批佛经与中国古籍1000多卷。回国之后,受到日本佛界与后嵯天皇的信赖,多次给后嵯天皇讲经,解释《宗镜录》,宣扬临济禅宗。同时也带去径山茶叶种子,在静冈县安培郡故乡播种推广。圆尔回国后的次年,径山寺遭火灾。圆尔得悉后便找在日本经商的中国商人谢国明,化缘千板赠送径山寺。弘安三年(1280)圆寂,世寿79岁。应长元年(1311),花园天皇赐谥“圣一国师”。
荣尊(1195—1272),字神子,俗姓平康,福冈三诸庄人,荣西的弟子之一。日本嘉祯元年(1235)入宋学佛,从庆元(今宁波市)起岸,参谒宁波名刹。嘉熙二年(1238)到杭州径山寺,拜无准师范为师,住学两年回国。他回国后于肥前佐贺县水上山创“兴圣万寿禅寺”,表示对径山寺的敬慕。此外,他创建了报恩寺、妙乐寺等,传播无准禅教宗旨。
法心(1198—1273),号性才,俗名真壁四郎,茨城县人,日本嘉祯年(1235—1237)入宋学佛。在径山寺学禅9年,苦学苦修,臂骨肿烂,仍然坚持。最后成为无准师范的法嗣。他回国后,先于松岛开创圆福寺(一作圆通寺)开堂说法,为开山第一代。后又创法莲寺、照明寺等,大力传播禅宗。
道祐(1201—1256),号妙见,筑前博多人。日本仁治元年(1240)入宋求法。先在宁波参谒名刹,最后到杭州径山寺参谒无准师范,住学6年之久。他的苦学苦修精神,深得无准师范称赞,认作法嗣,作“自赞”相赠云:“从来震旦日本无禅,少室单伟亦妄传。却被道祐等闲觑破,便知老僧鼻孔不在口边。漫把虚空强描貌,好儿终不使爷钱。”
淳祐五年(1245)夏,道祐离别径山寺回国,先寓居京都东福寺,后创妙见堂,隐居修禅。
日僧道元(1200—1253),在嘉定十六年(1223)入宋取经。从明州起岸,先到天童寺,后至余杭径山寺,拜如琰为师。
如琰(1151—1225),号浙翁,俗姓周,浙江台州人。他是径山寺第32代主持。这时如琰已是古稀高龄的老僧,年仅25岁的道元仍受到如琰设“茶宴”款待,收为弟子。道元回日本后成为曹洞宗的始祖,此事在日本曹洞派中传为美谈。
敬念(1217—1272),号悟空,筑前国福冈县大宰府人。他是道祐的法弟。日本宽元元年(1243)入宋求法,到径山寺拜谒无准师范。他因苦学苦修,深得无准师范称赞,承无准的法统,得印记回国。先为福田寺主持,晚年归隐西首罗山。
此外,还有几位日本名僧至径山寺取经,今列简表如下:
在杭州寺院修行的名僧,包括外籍僧在内,在南宋时期东渡日本传经的和尚也有十多人,其中兀庵普宁、大体正念、无学祖元、道隐,在日本影响较大。[6]
参考文献
[1] [日 ]木宫泰彦 .日中文化交流史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
[2 ] [宋 ]周密 .蕈毒 [A ] .癸辛初识 [M] .
[3 ]林正秋 .杭州对外交流史 [A ] .杭州历史文化研究 [C] .杭州 :杭州出版社 ,1999.
[4]孙以诚 .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J] .
[5 ]俞清源 .径山史志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5 .
[6]林正秋 .古代浙江与日本佛教文化交流 [A] .中国与亚洲诸国交流史论集 [C]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8
来源:林正秋.南宋杭州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65-69.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最新文章
收藏!中国瓷器纹饰大全,看完你就是半个专家了
周宇:中国官方文物调查历程
1923年蒋百里对中日战争的预判
易红:明代琉球王国与东亚国家的交往及其生存空间
谢照明 潘民中:叶公、鲁阳公、墨子关系论略
方诚峰:朱熹的仕途与系衔
仇鹿鸣:高允与崔浩之死臆测——兼及对北魏前期政治史研究方法的一些反思
家民:古籍中的静电
李骏:《申报》上的李鸿章赤金赏牌
张之望 张嵋珥:康有为佚诗智怼过云楼主人
万小英:《红楼梦》中“书”之密码
韦兵:日本新发现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星图考——兼论黄道十二宫在宋、辽、西夏地区的传播
林保尧:以北宋大中祥符四年七宝阿育王塔为例谈宁波与宋代佛教艺术
陈琳琳|文化意象的形塑、流传与衍变:以“东坡笠屐”为对象的考察
松井太:东西察合台系诸王族与回鹘藏传佛教徒——再论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国蒙古文令旨
清初画坛“四王”与“四僧”之比较
戎龙超: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
徐正英:《论语》所记孔子评历史人物
柯渱:日本高僧书法赏析
武绍卫:从读经、抄经到解经,敦煌僧人经典的传与习——以敦煌摘抄经为中心
中日高僧PK书法,谁更胜一筹?
杨曾文:刘秉忠既为高僧也居三公之位,建立了元朝典章制度
美国《排华法案》:卷不过华工,白人就赶人走?
民间收藏人士眼中的新文保法
看完电影不过瘾?哪吒题材连环画、年画、插图盘点(全网最完整)
“哪吒闹海”,闹得是哪样?
王春林:不对称的博弈——西安事变善后中的蒋介石与杨虎城
谢振华:南朝“以淮为界”疆域观的形成及其影响
张春海:臣服蒙古后高丽精英的阶层分野与认同分化——兼论他们对元朝法态度的分歧
刘玉权:玄奘图像之滥觞及早期玄奘图像
常明:哪吒故事的由来
树音:如何与科技怪兽相处?——书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韩天雍:十一至十三世纪日本禅宗书法的发展摭要
晦菴:宋元禅宗東傳墨跡和千利休的茶掛
宋元禅宗绘画为何大多在日本?
龚缨晏:明清鼎革之际中国天主教徒朱宗元及其同伴——读《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朱宗元及其相互冲突的世界》有感
常明:《封神演义》里的哪吒
王笛 ‖ 故事讲述与历史建构:洪门传奇背后的政治与生存艺术
李宝明 ‖ 秉轴持钧: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决策述论
张皓 ‖ 从北上“敲门”到迎接解放:民国元老颜惠庆的道路抉择
马俊亚 ‖ 清至民国黄淮地区中产缺失与社会衰变
顾建娣 ‖ 拒援临淮:同治二年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战略分歧
周倩 ‖ 由“敬”至“用”:《御批通鉴辑览》在清代的社会境遇及变化
张晶萍 ‖ 近代学人观念、身份、范式的代际嬗变——以叶德辉与杨树达师徒为例
黄永年:佛教为什么能战胜道教?
新春“祈福” 限量首发!《佛典浙韵:历史上的大藏经文化》丨黄宾虹旧藏敦煌写经、 历代版刻藏经集结,呈现千年佛典传承脉络!
祝重寿:大唐周昉周家样影响日本佛画
林正秋:南宋杭州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王中旭:唐宋佛画转型
杨冰华:元代西夏文佛经版画对明清水陆画的影响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