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PUA”了,怎么办?

教育   其他   2025-01-03 17:04   上海  

本文字数:2425,阅读时长大约7分钟


案例

晓言与悦童是上下铺的室友,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起上课、自习、吃饭、运动打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悦童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晓言面前展示自己的优越。例如,一天,晓言向悦童请教高数题时,感慨老师讲得太快,自己跟不上,悦童一边拿过题,一边喊道:“这道题你都不会啊?不是很简单吗?你上课没听吗?”引得其他室友纷纷侧目,晓言也闹了个红脸。再比如,晓言喜欢夜跑,而悦童喜欢晨跑,一开始两人互相迁就,晨跑和夜跑交替着来,但是慢慢地,悦童总是以“晨跑才是自律的表现,夜跑是对懒惰的弥补”为由,劝晓言选择晨跑。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不管是观点冲突还是行为差异,悦童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证明”自己是对的,晓言是错的,并让晓言跟随自己的选择。每当晓言提出异议或表示不满时,悦童总是轻描淡写地表示:“你别太敏感了,我就是开个玩笑。”“我也没有强迫你,只是觉得这样更好。”“我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不应该一起行动吗?”渐渐地,晓言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视悦童为权威,不断妥协、退让,并自我说服。


前不久,晓言和高中朋友吃了个饭,朋友观察到晓言情绪有点低落,二人便聊起了晓言和悦童的日常相处。说完,晓言非常沮丧:“她每件事都做得比我好,不像我,又笨又没用。”听到这里,朋友突然严肃了起来:“你是不是被‘PUA’了?”


 分析


在校园生活的斑斓画卷中,人际关系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如果一段人际关系让你持续感到“不舒服”,包括感到有压力、焦虑、自我否定或痛苦,就要警惕,看看是否陷入了不健康的人际关系。


案例中,悦童通过贬低晓言来收获自我肯定,否定晓言以说服她遵从自己的选择,并让晓言陷入了自我怀疑和低自尊的状态,这份友谊并不健康。真正的友谊应该相互支持、彼此成就,而非基于贬低他人、抬高自我的不平等关系,让他人成为自己光芒下的阴影和陪衬。那么,晓言是不是如朋友所说被“PUA”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PUA”,相信看完之后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PUA(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原指男性系统学习提高个人吸引力和交往能力的技巧,并以欺瞒、行为否定、精神打压等不道德手段控制另一方,以发展恋情。目前,“PUA”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两性关系,已延伸至亲子、朋友、师生、职场等多种人际关系与互动中,其核心是操控。


这一操控为什么能成功?基于心理学视角,“PUA”正是借助“煤气灯效应”,以达成操控的目的。“煤气灯效应”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38年的话剧《煤气灯》,并因此得名。操控者利用一系列心理机制,如心理投射、认知失调、心理依赖和权力不平等,通过否认、诱导、制造矛盾、提供错误信息或错误归因等手段,削弱被操控者的自我认知和信念。被操控者常因“煤气灯效应”下的自我怀疑而越陷越深,无法挣脱这一精神和情感的控制,并体现到行为上,表现出自我否定、言听计从,甚至患上抑郁症或焦虑症。


学生可能因为家庭、学业、朋辈和师生关系中的压力,成为操控方或被操控方。例如,家长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过大,将生活压力归咎于孩子,有意无意地指责、暗示孩子:“都是因为生了你,我才丢了工作,现在生活才这么辛苦。”


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将对压力的焦虑投射到同学或朋友身上,通过“糖衣炮弹”、质疑和否定对方以逃避责任,为自己谋取便利。因此, 如果你察觉到他人总是企图操控你,让你逐渐失去信心,觉得“我不行、我真差劲”,就需要提高警惕,以防落入“PUA”的陷阱。不过特别要注意的是,“PUA”的手段是不道德的、目的是利己的,一般的观点冲突或负面评价不能简单地被归为“PUA”行为。


对策

如果意识到自己或家人、朋友正在被“PUA”,可尝试以下方法,并抓住核心三问:“这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观点?”“他的真实需求和意图是什么?”“我的真实需求和感受是什么?”


1. 稳固内核,增强自我认知

反“PUA”的核心是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并建立稳固的自尊与自信,不轻易因他人的质疑和否定而动摇。当遇到持续的质疑和否定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来验证事实真相。


可以尝试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常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观点?”事实是客观的、不可否认的,但观点是主观的,可以不被认同。例如,在雨天说“下雨了”是事实,在晴天说“等下要下雨”是观点。他人的评论通常是观点,如果你感到被冒犯或不舒服,可以请他以事实来佐证,回归理性现实。案例中,悦童“晨跑才是自律的表现,夜跑是对懒惰的弥补”的言论是一个观点,晓言可以请她用客观事实做具体解释,避免直接将“夜跑”和“懒惰”画上等号,进而矮化自己、不断妥协。


2. 关注本质,识别真实需求

听其言而观其行,方能知其心。观察对方的行为是否与其言语一致,是判断其真实需求和意图的重要标准。除了对话之外,也可以关注其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非言语信号,以获得更多“弦外之音”。


譬如,对方声称“我们是朋友,不应该互相帮助吗?”,并多次要求你提供帮助,那么你也可以适时要求对方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对方拒绝,那其本质就是一味索取、不知回报的自私行为,不是交友之道。如果对方口口声声说关心你、尊重你,却露出不耐烦的神色,那其关心和尊重也有待考究。


3. 明确底线,守护安全边界

在“和为贵”的文化熏陶下,我们有时会为维护和谐的氛围而做出让步和妥协。但互相尊重是一切健康人际关系的前提,如果在你的屡次妥协下,他人依然试探甚至突破你的社交底线,请勇敢表达,明确拒绝,以守护社交的安全边界。


你可以使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和界限。例如,当你因拒绝参与不喜欢的聚会而被说“太孤僻、不合群”时,可以回应:“我喜欢独立,善于独处,拒绝低质量的社交。”当你感到被冒犯,可以直接表达:“你的××行为让我感到不舒服,如果你继续这样,我会和你保持距离。”案例中,面对悦童关于数学题的言语冒犯,晓言可以礼貌提醒:“谢谢你帮我看题,但我就是不会才来请教的,你这样说话让我不舒服。”


青春该是灿烂盛开的,不该被不健康的人际关系遮蔽,陷入阴翳。让我们与彼此支持、互相滋养的益友同行。


编辑:田晓雪

责任编辑:白羽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成才与就业
《成才与就业》的主要读者是一群充满青春活力、富有上进心的有志青少年。《成才与就业》\x0a始终致力于不断满足青少年学生读者对职业指导教育的需求,为他们求学、求职、求发展助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