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335,阅读时长大约12分钟
就业地选择是不少应届生做未来职业规划时难以抉择的问题。两个月前,将于明年硕士毕业的萱萱同学曾为此纠结不已。
萱萱来自小县城,正在我国东北一个省会城市的高校读硕士。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应届生,她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但对于留在省城还是回到家乡求职,她感到很难做决定。
而眼下,萱萱已明确就业地——省内一个地级市,既不留在省城,也没回到家乡,并顺利获得一所高校的录用通知。那么,她是如何做好规划并做出选择的?
聚焦四大考量点
使用决策平衡单
在就业指导教师的提醒下,萱萱尝试使用决策平衡单,帮助自己做决定。
什么是决策平衡单?它是一种帮助决策者系统分析和评估选项的工具,通过比较不同选择在多个维度上的得分来辅助决策者做选择。其优势在于不仅能简化复杂的决策流程,还能显著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以下是萱萱使用决策平衡单的过程:
第一,识别和确定问题,明确决策目标。萱萱的目标非常清晰,即选择就业地。
第二,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萱萱根据自己的求职经历、职业目标、就业地范围,列出两个选项——省会城市、省内一个地级市。
第三,确认决策标准,罗列决策因素(价值取向)。这一步的重点是列出决策因素(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个人物质得失、他人物质得失、个人精神得失、他人精神得失这四方面。萱萱一共梳理出8个重要因素,包括工作岗位、待遇福利、休闲娱乐、自我实现、未来发展、生活成本、离家距离、家人认同。
第四,给决策因素(价值取向)排序并加权重。萱萱按重要程度排列决策因素(价值取向),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1分~10分)。对自己最在意的“工作岗位”这一因素,她赋予了10分。
第五,打分并计算。萱萱先在各评估维度给每个选项打分,再根据决策因素(价值取向)与权重计算出得分,然后把各因素的得分相加,得出每个选项的总分——省会城市259分、省内某地级市347分。
第六,做出选择。根据决策平衡单结果,萱萱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去省内某地级市求职。
做好三方面准备
1.充分了解自己
求学期间,她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九型人格测评等,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长处、价值取向,进而有着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2.全面获取信息
使用决策平衡单前,充分了解每个选项,了解它们与自己性格、长处、价值取向之间的匹配程度,可以帮助自己更客观、科学地打分。萱萱在列出两个选项后,对它们进行了深入了解。省会城市的高校对思政教师的学历要求大多是博士,她若想在省城高校工作就得读博,而这并不在她的未来规划内。她还参加了几次某地级市的高校师资招聘宣讲会,发现当地对人才求贤若渴,多所学校对思政教师不设博士这一学历要求;同时,当地虽不如省城繁华,但生活便利、交通便捷,年轻教师有着不错的发展空间。
3.具备前瞻视野
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份工作做到退休的模式逐渐远去,每个人需要以成长型思维迎接变化与挑战。萱萱在赋予决策因素(价值取向)权重时,认为工作岗位及个人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而给了较高权重——前者10分,后者9分。凭借这样的前瞻视野,她发现某地级市的一所专科院校正处于专升本关键期,且渴求思政教师,于是积极求职。不久前,她获得了录用通知,也对即将开启的职业生涯满怀憧憬。
正为就业地选择而纠结的应届生,不妨参考萱萱做决策的过程,早日明确自己想去哪个地方工作,从而做好下一步规划,信心满满地迎接即将开启的职业生涯。
(作者系吉林农业大学教师)
责任编辑:白羽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