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来回转动,抓取、扫码、烧录……在嘉兴的浙江锐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车间里,公司总经理刘伟指着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仅仅这一小条,一天就能生产6000个传感器。”
锐鹰的传感产品在绿色外壳下,藏着细如发丝密密麻麻的金属纹路,乍看不起眼。但在智能生产线上,机械手、AGV小车、机床运转如流,正是靠着这样成百上千传感器进行信息传递。
“传感器行业一直以来受进口垄断,自主产品在这个领域没有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在上市企业有着10余年丰富工作经验,专门使用传感器的工程师,刘伟爱和自己“较劲”:“以前我并不是直接研发传感器,而是负责控制器的开发和研究,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了进口品牌在性能瓶颈遇到了问题,希望通过努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打破一些‘包围’。”
乘着科技创新发展的东风,2017年11月,刘伟和研发团队共5人,从苏州来到嘉兴。“翻开地图,发现嘉兴不管地理位置还是交通便捷上都有一定优势,这里创业成本较低,很适合我们科技型企业。”谈到彼时选择落户嘉兴,刘伟用了“一见钟情”来形容,到嘉兴后立马就吸引住,心无旁骛地留下了。
城市和企业相互成就,锐鹰有了广阔的天地振翅翱翔。“初创时期,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那个时候只能做到部分国产化,我们要先贴近客户、贴近市场。”刘伟坦言,他们做的其实是一个多学科跨界融合的产品,对物理学、数学、电学,甚至化学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攻克了无电池机械多圈技术、位置控制核心算法等核心技术,产品做到不依赖于进口的芯片,用国产的芯片和方案就能生产,做到完全国产化,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摆脱国外垄断。”刘伟激动不已。
锐鹰抓住了一次又一次机遇。“2019年,我们通过在进口品牌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我们的产品比进口品牌在同样性能条件下,尺寸更薄。”刘伟表示,当时市场上机器人设备正好需要这样薄尺寸的传感器,公司研发的设备在一家机器人企业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2020年,在国外品牌芯片断供、国内芯片难以支撑的情况下,锐鹰靠其储备的大量芯片,获得了绝佳的机会。“那段时间,进口品牌产品的供应是极其不稳定的,这时候就要靠国产的力量。一年后,当国外芯片断供时,我们的订单迎来大幅增长。”刘伟振奋不已,2020年的产量增长了4倍,到2021年,销售额首破亿元,现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
如今,锐鹰已成为高精度直线和角度传感器完全国产化领域的重要供应商,生产的传感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医疗设备、半导体、机床、电梯等自动化领域,合作客户已涵盖格力、美的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
在一次次产品升级中,锐鹰突破了关键生产工艺,使得传感器满足国际标准,从而实现国产化的完全替代,生产成本与国外产品相比降低了20%。让人自豪的是,因为锐鹰的技术研发,去年下半年,进口传感器品牌为了夺回市场,第一次破天荒的降价。
在传感器领域,锐鹰是一批黑马。6年多时间,年产值从120万元攀升至1.8亿元,从300平方米的厂房面积,扩大到5000平方米的办公、研发、生产基地,到如今占地43亩的地块已完成土地平整,将用于建设锐鹰总部基地。
企业加速发展的背后是坚持科技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锐鹰在嘉兴有23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60名,公司研发投入保持每年12%以上的增幅,正在进行IPO上市筹备。
有技术、有市场,锐鹰的发展正当其时。乘势而上,锐鹰有着更大的“野心”,更高的目标。2024年仅过了17天,刘伟信心满满,每周都会出差拜访客户,预计2024年产值有望破3亿元。“以前锐鹰的客户十公里之内找不到一个,现在两三公里之内就能找到,未来将布局工业传感器,届时500米之内就会有我的客户。国产传感器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对标西克(sick)工业传感器方向,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巨大。”今年,锐鹰将聚力攻关,期待取得更大技术突破。
(本文由嘉兴市工商业联合会出品,
经允许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