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不仅有极致中式美学,还有“百万文案”

创业   2024-10-08 18:10   广东  

编辑 | 欧阳睿     来源 | 4A广告文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22年除夕,孟庆旸领舞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虎年央视春晚。以舞来绘出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美,不仅斩获满屏彩,好评和夸奖迅猛刷屏,还随之带火了「青绿腰」。

最近,电影版《只此青绿》在国庆档上映,同样好评如潮。观众点评电影“极致中式美学”。


《千里江山图》源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近12米长的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在世间流转900多个春秋,为减少对画的损伤,近百年仅展出四次。

《千里江山图》局部

18岁的少年希孟倾尽心血创作了流传千年的名画《千里江山图》,但画作完成后却无名无款。不久,这位少年也离开了人世的故事。这位神秘少年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画作,却成为典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电影通过现代文物研究员的视角,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体验宋代少年画家王希孟创作这幅传世名画的艰辛历程。


电影融汇了中国舞蹈、音乐、书法、篆刻,以及制笔、织绢、淬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讲述展卷人、织绢人、制笔人、磨石人、制墨人、篆刻人的故事,让观众穿越到千年前那幅名画诞生的瞬间。


千年间,众多人工巧匠倾尽心血,将自己的青春岁月融于一件件国宝文物,也融进千里江山、历史长河;千年后,文博人日复一日苦心钻研,让这些凝结着华夏文明的国宝文物,得以从历史中复苏,与我们相见。

现代人用文字、歌舞、光影去讲述文物的美,以及它们背后凝结出的华夏智慧与结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色彩。

电影《只此青绿》秉承了舞蹈诗剧的表达方式,再度引领国风美学。全片没有一句对白,但所有字卡让人看得泪流满面,是中国人才懂的文字的浪漫。一起欣赏只此青绿里的这些“百万文案”。


《只此青绿》预告片文案



何为青绿?

取颜色之名

见青山妩媚


塑山石之形

见四季流转


感众生之痴

见明月丹心


是少年风骨

是江山气魄

是时空的联结。

海报“百万文案”

01

我此生访川寻石,杵臼研磨,
少一步,无千年之石,
多一杵,无千年之色,
少年,心中若能容丘壑,
下笔方能绘山河。


磨石人跋山涉水寻川访石,于是有了流传千年的青绿之色;

02

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
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正是众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才令王希孟创作出不朽的艺术瑰宝,而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延至今。

03

少年,
如果知道十八岁便是终点,
你还会为了这卷丹青,
 燃尽生命吗?


道出了少年为理想燃尽生命的坚定信念。

04

我已静待画中千年,
惟愿以绚烂此身,
成全时空的联结。


05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06

我制笔半生,
所见不过方寸之间,
惟愿此笔能随你而行,
全当我也追随你,
看看这大好河山。


07

我祖辈制墨,
愿以这掌中墨色,
将墨之坚真予你,
将松之傲骨予你,
将制墨匠人之嘱托予你。



08

春蚕之丝,寸锦寸金,
一丝一缕皆是,
桑蚕人家的细密心意,
而今此绢交予你,
以此刻为凭,
从前是我等心血织就,
往后便看你如何行笔。


春蚕之丝,寸锦寸金”,《千里江山图》所用的绢,由织绢人用心血织就;

09

少年,
我愿将你的各字,
从料峭枝头摘下,
化作一枚各章,
为你留下存在过的印记。


10

我知道终有一天,
每一幅画,每一件文物,
也会和与他相遇过的人们一样,
随时光远去。
但有我辈守护一日,
这一天便将晚来一日。


11

“我已静待画中千年,
惟愿以绚烂此身,
成全时空的联结。”


谁说这不是国人才能懂的文化浪漫。

《只此青绿》将美丽的江山画卷、青绿山水搬上舞台,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出云山雾罩、人在画中的美轮美奂画面。

有人说,《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有人认为,《千里江山图》成就了《只此青绿》。无论是山水的磅礴,还是场景服饰的精细还原,每一帧画面都美轮美奂,《千里江山图》笔下的北宋的繁花与大好河山一下子具象化和“动”起来了。

影片将舞蹈诗剧中的七个篇章扩展到十篇问篆、初见、唱丝、听雨、寻石、习笔、青绿、淬墨、苦思、入画。尽显中国特色。


电影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让这些鲜为人知的匠人们重新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光彩,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借助歌舞编排演绎,让《千里江山图》不再是博物馆里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仿佛每一个场景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大众能深切感受到古画的魅力和生命力,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

更多精彩文案 ,尽在【4A广告文案】↓↓↓

4A广告文案
记录优秀的广告文案与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