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为何会致命?这些建议一定要听!尤其是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

旅行   2025-02-08 08:3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近日,某知名女艺人因患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不少人震惊,不少人惋惜。常见的流感为什么会造成严重后果?如何最大程度防范风险?医学专家给出解读和建议。


图片

流感,真的会引起死亡

是真的!

历史上,流感在多个城市、国家甚至大洲都引起过大流行,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不过,虽然全名叫“流行性感冒”,但流感真的不是“流行起来的普通感冒”!

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染性更强、全身症状更重、病程更长、病死率更高:

在全球:每年导致300万至500万例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在我国:每年导致200多万例住院病例,9.2万例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

也就是说,几乎每1分钟,都有1个人因流感相关疾病而死亡。
由于变异性强,大部分人都缺乏对流感病毒(尤其甲流)的免疫力。
图片

高危人群要警惕


多位医生告诉记者,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的传染性强,可能导致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并引起肺炎、心肌炎、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医学上认为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属于流感高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重症,需要格外警惕。这些人群在流感流行期出门可戴口罩,尽量少去商场或集市等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我国流感流行期大多是在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或3月。在流感流行期,家庭和公共场所应做好清洁、消毒,家中如有高龄老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注意防止将病毒带回家。

图片

流感致命的地方,不只是肺炎


流感的可怕之处是它的并发症,涉及身体多个器官。

最常见并发症:肺炎

流感并发肺炎往往病情重、病死率高。

流感可以直接引起病毒性肺炎,导致高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

病毒还会破坏上皮细胞,让各种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乘虚而入,引起细菌性肺炎。

而一旦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往往呼吸困难/衰竭,要在ICU里进行呼吸支持,病死率较高。

损伤心脏:很凶险

大约1%至5%的流感患者会有心脏问题,主要是心肌炎和心包炎。

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患者一旦得流感,住院和死亡风险会大大增加。

损伤大脑:严重可致残

流感病毒还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脑膜炎、脊髓炎、急性坏死性脑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严重者会留下长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癫痫、肢体瘫痪),并有致死风险!

此外,流感还会导致肌炎、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等多种并发症。

如何判断得了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流感症状更重、起病更急,往往是38.5℃以上的发热,除了咳嗽咽痛以外,还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特别乏力等。

图片

症状严重快就医


李侗曾表示,得了流感,并不都需要去医院,症状较轻的居家隔离即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祛痰止咳的药物,一般7天左右可以康复。但如果出现39℃以上的高热、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或有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憋气等严重症状,或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需要及时就医。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晶表示,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如果得了流感,也不用慌张。若症状较轻微,只有咽痛、咳嗽、流鼻涕等,可先在家中休息,适当多饮水,清淡饮食,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大量浓痰、呼吸困难、精神不振等严重症状,那么一定要抓紧时间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陈文慧提醒,还要警惕继发感染。有的患者症状已经好转,但再次出现发烧、痰量增多、痰色变化等现象,此时应及时就医。

图片

抓住“黄金48小时”


流感发病后的最初48小时,被视为自我救治的“黄金时期”。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若未能在这一关键时段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病情有可能会恶化,进而发展为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在流感流行的季节,为了应对可能的感染,家庭中可以准备一些流感自测试剂,并储备少量必要的药物,如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以备不时之需。


图片

对症用药很重要


陈文慧介绍,流感属于病毒感染,在48小时之内服用特异抗病毒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注意科学的支持治疗,包括合理饮食、注意休息等,能帮助加快康复。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于抗病毒药物是敏感的,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李侗曾提醒,流感不是细菌感染,抗生素对其无效。居家休息隔离期间,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图片

每年可接种疫苗


医学专家公认,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就是接种流感疫苗。虽然接种了疫苗不等于一定不得流感,但可以显著降低发病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流感病毒流行株每年发生变异,疫苗也需随之变化。王丽萍介绍,根据相关监测和研究分析结果,我国当前接种的流感疫苗与流行的甲型H1N1亚型病毒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种有效,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

据了解,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常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卫生健康、疾控部门会公布辖区接种单位名单,公众可就近、就便前往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表示,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来产生具有足够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一般建议大家在流感流行期来临前1到2个月,即9月、10月前后接种流感疫苗。

“但对每个个体而言,只要还没有感染,就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减少感染、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显著降低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王大燕说。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