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始建于清末的港西镇排衙老街,曾经繁华热闹。街道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贩夫走卒们在市井中吆喝叫卖,喧嚣声此起彼伏;说书先生的精彩讲述吸引着远近的人们;听曲的观众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老街的集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如今的古镇,只剩下寥寥几户人家。
在寂静冷清的街面上,藏着一家别具韵味的百年老店,它没有醒目的店名,只有一块标有“823”的门牌号,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老店的外观尽显沧桑,松散的瓦片,像是在回忆着往昔的风雨;斑驳的墙壁,仿佛在默默讲述着曾经的辉煌;残破的窗棂,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变迁;磨损的门槛,记载着一代又一代顾客的足迹。屋内是老式房屋常见的梁柱结构,屋顶镶嵌着玻璃,使得室外的光线能够恰到好处地照射进幽暗的屋内,让人不得不佩服当年匠人的巧妙构思。
门口的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温馨提示,字迹简单,却透露出一种质朴的关怀。一台老旧的座秤被摆放在柜台中间,秤杆上的刻度早已被岁月打磨得有些模糊,但它依然坚守在那里,似乎在向每一位顾客诉说着几十年来的童叟无欺。堂中的货架上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些实用杂货,种类虽不算多,却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老街居民李阿婆说:“日常用的针线、别针、卫生纸,我都是在这里买的,方便呀!”
店堂一侧,一台老式缝纫机静静地放置在那里,它是店主帮人缝补、修改衣服的好帮手。这台充满年代感的机器,与旁边的“付款二维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不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与世事的变迁。
走进这间充满年代感的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童年时光。那熟悉的气息、那陈旧的摆设,都让人感到无比亲切。那时的你,是不是也牵着长辈的衣角,怯生生地张望着,目光在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穿梭,打量着令人欢喜的糖果、雪饼、明糖块,还有三角包的瓜子,心里盘算着怎么撒娇才能得偿所愿。
这间百年老店的店主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年夫妻,两人在这里经营了大半辈子。每当提起这家老店,他们总是感慨万千:“以前这里很热闹,人来人往的,店里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后来,好多店都关门了,我也想过放弃,但想想能为周围的老邻居们提供点方便,我也就满足了。”
村民们对这家小店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位老邻居说:“这么多年了,一直都在这儿,虽然现在有了超市,但我们还是喜欢来这里买。”另一位村民接过话茬:“是啊,店主人实在,东西便宜又实惠,这么多年都没变过。每次来这儿,都能想起小时候的事儿,感觉特别亲切。”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这家百年老店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家商店,更是老街历史的见证者,是人们心中的一份情怀。
通讯员:陈赛、卞怡恒(港西镇新闻基层官)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顾佳丽
来源:上海崇明官方微信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