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孟晖
沪语改写:周红缨
讲述:牛美华
审核、推荐:丁迪蒙
编辑:王乙其
最近勒杭州个一家酒店吃顿便饭,发现菜单浪向有“生煎包”迭个名称,邪气吃惊。也许是我个错觉,近几年来,好像上海、苏州、绍兴等地也有类似个情况,大概是为了适应外地游客个习惯,开始拿“生煎馒头”改称“生煎包”,或者干脆就叫“生煎”。我觉着,应该坚持生煎馒头个叫法,迭个名称是邪气有历史搭仔人文内涵个。
馒头个名称邪气古老,比包子迭个称呼要早得多。
西晋时代束皙勒《饼赋》当中提到,春天辰光气候温暖,合适个面食是“曼头(馒头)”,请客吃饭个辰光应该拿馒头当做主食。据宋初文人陶榖《清异录》记载,唐代宫廷里有种早点心叫“玉尖面”,其实就是捻出尖尖头个馒头,不过馅心是人间少有个美味,用肥熊肉搭仔精质鹿肉拌和而成。传统浪向,馒头一直是带馅头个,《水浒》爱好者侪会得注意到搿个一点。
“包子”一词,则是勒五代到北宋时期出现,比馒头之称要晏得多。宋代,搿两种叫法指代个是两种勿同类型个蒸面食,同时并存。《梦粱录》里就有介绍,勒南宋临安,蒸制各种粉面点心个商铺众多,形成了一个专门行当“蒸作面行”,其中还有专营蒸面食品个“馒头店”,“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其中又分荤点心店搭仔素点心店,品种丰富得惊人,比方荤馒头有得糖肉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荤馅个包子则有水晶包儿、笋肉包儿、虾鱼包儿、江鱼包儿、蟹肉包儿、鹅鸭包儿。
从名称浪向可以看出,宋代个馒头搭仔包子侪有馅头包个,葛末,两者又有点啥个区别呢?原来,前一种是发面(发酵)个蒸食,后一种则是勿经过发酵个。搿点,勒元代生活用书《居家事类全集》中记录得邪气清爽,书里向介绍“薄馒头、水晶角儿、包子等皮”个制作,是拿面粉倒到热水当中去搅拌成为稠个糊状,再一小团又一小团个挑起来,浸勒冷水里让伊充分饧匀,然后掺入一点细豆粉糅合,就可以包馅心蒸了。与之形成对照,“平坐大馒头”个面团,则需要经过发酵。
发面馒头有个优点,就是更加易于塑制造型,于是就成为了面点师傅制作花色点心辰光个首选。仅仅勒宋代,就有杂色剪花(开花)馒头,长圆形个春蚕,用于寿宴个龟形、桃形馒头,元代更是多了用模子印花个捺花馒头、球漏(球纹)馒头,以及做成花朵样式个荷花馒头、葵花馒头。
另外一方面,包子个名称虽然勒宋代再出现,但是包子作为蒸面点个一类,出现个年代却勿晏。《饼赋》里用主要篇幅称赞个“牢丸”就是勿发面个包子,也就是讲,最晏勒西晋时代就已经有小笼馒头了!《饼赋》个作者束皙是小笼馒头狂热个爱好者,勒赋里向拿制作过程写得特别生动,又讲,刚刚出笼个热腾腾牢丸,香气四溢,浇醋,要一口气连吃三笼再觉着满足。到今朝,我伲吃小笼馒头辰光个样子勿还是一样个么!
勿晓得哪能桩事体,到清代,北方人改拿呒没馅头个发面蒸食叫做馒头,里向包了馅头个发面蒸食则叫包子,勿发酵个蒸面食品勒北方几乎消失,只剩下来烫面饺搭仔烧麦。但是勒江南,却保留了宋代以来个习惯,带馅头个、发面或半发面个面点仍旧叫馒头,老凡《小吃记》当中《苏州只有馒头没有包子》一文就谈到了搿个南北之分:南方称为馒头个面食,北方一律叫做包子。于是就出现了有趣个现象,生煎馒头一经引进到北方,就改称生煎包,勒北京等地,还要加个儿化音,读成功“生煎包儿”。
与此同时,勒江南地区比方上海苏杭等地则是宋风流传,包子是勿发面或者发酵勿充分个带馅心蒸食,典型个就是小笼馒头。小笼馒头制作辰光要么完全勿发酵,要么特意让伊发酵勿充分,称为“半紧酵”。像我搿能个典型北方人,从小吃惯了北方发面充分、又软又暄个大馒头、大包子,当年第一趟吃南方小笼馒头个辰光,还对“死面”包子皮邪气勿适应唻。
所以,生煎馒头迭个称呼,蕴涵了一千七百年以上个历史,勿仅仅沪杭应该坚持迭个叫法,北方也应该学会适应同一个名称,迭能,就更加可以彰显我伲国家美食文化个丰富多彩。
讲述:牛美华
丁迪蒙,启迪蒙昧者也。上海市人。原上海大学中文系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沪语和海派文化的传承。
沪语是吴方言的代表方言,是吴侬软语的典范。她既可以用来拉家常,也同样可以用来朗读各类诗歌散文。
沪语完全可以书写,同粤语可以写作是一样的。本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经过改写后,用沪语来演绎的,汉字书写也是正确的。
丁迪蒙所撰写的,与沪语相关的著作主要有:
《学说上海话》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听听说说上海话》少年出版社
《实用沪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话绕口令》少儿出版社
《上海方言词语使用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话读成语故事》少儿出版社
《囡囡学童谣》,少儿出版社。
转自:海上梦叠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