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与学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是一个类似文理学院的工课大学,然而却是以艺术见长,早在多年前就实现了学生一遍面向社会实践就业和工作,将课程融入教学,不仅仅是美国就业强校、还是师生幸福指数强校、更是校友资源强校,面对人工智能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们多年前早就准备好了.充分体现了,教师心中有数、学生身体智行、课程从容不迫(魏忠拍摄于2024年8月)
总看到很多人关于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人工智能的预测,在任何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到来之际,变化和革命是一定的,但是正如互联网所带来的对经济社会变化一样,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化,“与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原来担心的所有的事情没有发生,原来没有担心的事情全在发生”,这种变化同样出现在工业革命时代,卓别林所担心的自动吃饭机并没有出现、摄像头监控员工上厕所也并没有激化、甚至工人与资本家的贫富差距造成的问题也不是主要问题,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杀人工具化是问题的核心,二战之后这个问题得到缓冲后,人类反而进入到一个相对长期的劳资关系和谐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教育作为社会的保健机制,反而得到历史性的发展:义务教育得到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制度性基础设施、工业配套的分科体系作为教育的基础架构.
那么,人工智能在教育会发生什么?社会会发生什么、就业会发生什么、教育又会发生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如何心中有数、学生如何身体智行、课程才能从容不迫.
1,教师要心中有数
如果我们将几个重要的后工业革命的重要节点按照创始人群和其发表的论文做一个总结,人工智能其实和信息论、控制论、博弈论以及计算机科学是完全重合的同一时代,创始人也是同一批人,甚至创始事件都大部分重合.人工智能之所以到最近20年才得以发展,最近1年才石破天惊,并不是原理上有多大突破,而是在数据量和算力上得到支撑,算法上得到验证.目前人工智能有两类主要的算法,一个是大语言模型,一个是大模型,最近一年石破天惊得到大家重视的是大预言模型.人类知识的绝大多数载体是语言,而语言模型通过工具化改变了思维的方式,思维与语言分离是语言模型的本质革命.而大模型由于更多的解决的是专业人员的专业问题,并且还没有比较大的突破.有待后续讨论.
大语言模型对教育最大的考验是教师,提示教师要知道时代与技术发生了什么、替代了什么、教师价值是什么.这是因为,千百年来,教师主要工作工具是语言、思考工具是文字,而不像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运用的是工具、公式和作品.按照可汗的观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将会朝着以下三个方向转变:从传授到审核、从指导到陪伴、从监督到激励.可汗所提的三个教师的转变全部和语言能力关系不大,发挥的更多的是教师的逻辑能力、情绪价值、灵感能力.
教育界与工业界产业届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在于教师有寒暑假,甚至发达国家多数知名教授只发放9个月薪水,鼓励教师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传授和学习.这是为什么?因为教育除了文本和语言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架构知识体系分界点的判断和审核能力、多元思维下的吸引学生的能力、作为认识世界导师的激烈能力,而这些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的解放作用,成为教师的主要能力.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更加少讲授、体现在师生比上就是更加朝着一对一针对性的小班化、体现在教师考核上就是更加将创新、教研作为主要的训练,体现在门槛上就是更加优秀的人获得自由而取得教师身份,教师资格也将成为更加高门槛的职业.这与网上大量的知识充斥预测教师会失业正好相反.
心中有数,教师就业有所准备.从原先的按照教科书固定知识照本宣科或者围绕升学制度选拔教师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甚至传统上“春蚕之死”“蜡炬成灰”也将成为历史,倒是“桃李无言”更加成为标准.教师要有研究能力、要有广泛的知识点和创造能力、要有高门槛的学历筛选、要有不断如医生一样的职业培训年检更新会成为常态,躺平再也不会是教师的常态了.
2,学生要身体智行
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又可以分为知识、技能、体验的综合培养,然而在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主导的工具时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会随着工具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语言和文字的能力被工具破解,学生需要动用更加丰富和具有天分的身体器官参与到与工具的竞争中,学生由于在身体发育的黄金年龄接受教育而享受教育的时代科技红利,学生会比教师得到更大的身体能力的激发,在成长定型黄金窗口期,加强未来所需的眼耳口鼻五官四肢头脑与智能工具交互的童子功与敏捷反应.
在传统的教育下,博闻强记和语言表达充分的学生容易得高分,也很容易被误解成为人才,这样的人才在高考制度下得到选拔和培养,成为精英.在工业是到,由于有了数学公式和实验工具,选拔更加客观和全面.然而回过头来看教育,教育总是遗漏了很多真正优秀的人,也耽误了很多优秀人才的培养.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使得语言、文字不再占据主要的权重,甚至数学公式和机器工具也只占变量的很少一部分.人工智能将充分利用眼耳口鼻五官四肢的丰富感知,将身体信号的训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举个例子,语言中和文字中的色彩只有不超过千余种,而人能感知的色彩会是能描述的千万倍,作为人的各种能力会不仅仅依赖语言和文字的教育工具得到发展,对着数字“说话”意味这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脑应变的敏捷性、指尖的敏捷性、眼睛的敏捷性、鼻子的气味变量、身体方位在动感空间的训练比起任何一个错过20年先进设备感知训练的教师得到更加好的发现和培养.身体进入到智行时代.
3,课程要从容不迫
是不是每个年代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都让学生增加压力、课程增加内容、教师疲于奔命呢?我看到很多不得要领的文章,尤其是没有长期在教育展现培养和跟踪学生发展的人基本上是“胡说和猜测”.
学生的身体发育是有周期的、人类的知识是有逻辑的、课程的前后是有流程的、教师与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课程要从容不迫、要相对稳定、要符合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接受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由于更加空余的时间、更加创造性的余地、更加宽容的交互和更加多的机缘和社会救济,与以往一样,更加优秀的群体进入到教师这个理想的职业.会造就教师相对于一般的学生有更多的优势,这也是今后教师的自信力.时代和年龄给教师以挑战,而筛选机制又给教师以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下面就需要课程对师生和社会三方的关键性作用,而课程原来的作用是教学、是基于语言和文字主的考核,今后会焦点不断聚焦到社会未来创新的稳定体系中来.
这个稳定的体系表现为知识抽象为面向未来10年不变的体系的图谱和联系、技能聚焦学生20年可迁移性的肌肉记忆力、体验提供学生一生的细腻丰富情感价值。不仅仅是学生,只有幸福的教师、只有快乐和有价值的管理干部共赢,才能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那么,课程从容不迫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以下三个的和谐统一:
学习的自主是课程从容不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目标;
教师的自由是对于教师从容不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管理的自在是对于教育管理在人工智能时代缓解内卷和压力的支撑数字基座.
本文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专栏,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画
炼砂就像炼钢,品茶只需余香;
烈火催生窑变,青柑胜过琼浆;
粗糙略带枯黄,细品记忆陈香;
人生宛如初见,轮回再生一场。
青柑 陈茶 窑变 紫砂,是我的自画像,中年可以风霜,不可以油腻;艾草可以枯萎,逢春愈加清香。
魏忠,网名"学者行者旁观者",属鸡,惊蜇生。诗人算自封,作家较勉强,段子手公认。打过工,教过书,出过国,问过政,办过公司,江湖奔波五十载,永州,安阳,北京、深圳、郑州、上海、匹茨堡、西安、珠海、南京、苏州,十余个省市一路走来,是异乡人却均不是过客,都怀有深深的土著情怀,曾在生物制品、房地产、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及标准领域做过一些工作,起草过十多个国家标准,然观其大略均不求甚解。直到找到教育,方寝成孔安。发表《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怎样的革命》成为影响中国教师100本书,著名教育家刘道玉专门在《光明日报》撰文赞赏。
闲暇之余在心灵深处觅得一处门牌号为53号的蜷巢,半亩果园半亩菜,一间茶室,一杯浊酒,半盏夜灯。昔日书生意气,万丈豪情,江湖恩怨,随着袅袅的茶香,随着窗外的烟雨与耳边的鸟鸣,逐渐淡去,只盼望着春雷响时,化蝶飞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永久村庄,于庄中做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校长。
2006年开始编写博客,得到60余万读者关注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