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华大学魏飞教授课题组发现碳纳米管的自组模版类生命生长现象
我有一个奇特的想法,就是如果苏东坡来到今天使用人工智能会怎样?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是,像一些科技工具的使用,到底是建立在后天习得的基础上的,还是建立在先天天赋的基础上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观察的是我的今年90岁的妈妈.20年前的一天,我们一家出门在外,一个景区做建筑总工程师的父亲和电工出身的妈妈闲下来,爸爸在思考人生,妈妈让我支起来桌子,打开电脑开始玩电脑游戏.这一出吸引了很多中老年人的眼光,那个时候电脑游戏是孩子们的专利.不仅如此,母亲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史开始进化,13年前的一天我的又一个新朋友加我叫“翠翠”,再往后她开始网络中被直销忽悠买保健品,再往后发现拼多多比直销的便宜太多,疫情期间,妈妈已经会对比淘宝、拼多多、叮咚买菜、社区团购等的买房组合,甚至由于有了社交网络,困扰我们家20多年的保姆问题也迎刃而解,妈妈会联系各种小区的帮孩子看娃的比自己小20岁的爷爷奶奶们,当自己的生活助手.我观察了妈妈用的19多个60-70岁的老年人,社交软件都比老妈差几个等级.
作为科班出身的工程师的父亲,从20多年前的挖金子后就没有技术进步,妈妈小学毕业的妈妈一直在进步.说起母亲,也是奇人,50年代初小学毕业没有复习功课就考上了卫生学校,因为怕死人就不干了,后来跟随爸爸,也没有学什么电工直接就会干了,后来从事过很多行当,很多别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她基本一上手就会.
我想,比妈妈聪明百倍的苏东坡,要是到了今天应该比妈妈强太多,苏东坡小时候跟随父亲学经、跟随叔叔学儒、跟随道家学易、跟着佛印学佛、然后杭州跟着和尚学药、后来就完全不用学就能创造了,例如叫花鸡、红烧肉,苏东坡是著名的书法家、书画家、诗词家、散文家,没见跟过什么老师.我高度怀疑,很多不需要学习的东西,是苏东坡小时候比较良好的家境造成的体验保护,正如我妈妈生活在一个大地主家一样,不是学会的,是本来就会,所谓技能是适合人的行为发明的,而有这种体验感的人就不用多学了.
有些东西就不一样了,记忆分为流体记忆与晶体记忆,像父亲的建筑工程、化学、物理等,是后天学习的,因为人类这些知识是近期才发明的,还高度结构化和流程化,不会就是不会.例如很会玩收集和社交网络的妈妈,我试图教它电子表格,发现她26个字母不会、英语不会、矩阵没学过,这下难为她了,从此放弃学习稍微深度一些的东西.
现在问题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哪些知识是最容易被替代的?从我妈妈身上我发现,反而是父亲身上的很多东西.举个例子,我大学毕业的第一年就超过当高管的父亲的工资,因为他收花图的本领被我编程序的本领替代了,而编程序这件事需要的是妈妈的动手能力和爸爸的结构化知识双重 能力;而我女儿研究生毕业的当月,工资就超过我了,原因是她学的新型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力和医学知识的结合,也是替代我这样的常见能力.这两代人的替代表面上是知识越多越管用,实事是父亲年代建筑工程师大量失业而包工头都发了财;而我这个年代大量大厂裁员,送快递开快车的乐此不疲,工具的进步,给了大量我妈妈那样能力的人运用工具提高效率而就业的机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苛刻.
最近在给学生们上人工智能应用课,发现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好、作品也好能脱颖而出呢?以往要求人的综合能力很高,现在不同了,我发现能够很好画脑图的学生出的人工智能的作品非常好,而能画好脑图的本领恰恰在于具有我父亲的高度结构化的专业知识,以及我母亲的身上具有的超细腻的感知能力,将一个任务转变成一个100个词汇组成的向量矩阵,然后各种人工智能就会出作品,作品的好坏取决于这种连接.
连接学派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转折点,今天我们说算力,主要指处理的连接数的速度;当发心啊这个秘诀后,人类不再依靠布尔计算一味提高CPU的能力,可以依靠GPU进行大量的加法与乘法计算.这个时候,硅脑就远远优于人脑,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训练效率,就成为不可能,也就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师,我父亲大几率会被机器替代的.
然而,为什么无论出了什么神奇的机器,我妈妈会很快掌握呢?实事上,我妈妈不是学会的,是本身就会的,她的体验能力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从我姥姥生下来她那一天开始,她就是被训练好的,后天没有被教育伤害罢了. 比起后天学的那些知识,妈妈先天带的从外公外婆等人继承的碳基节点,光脑节点就有几百亿,肌肉还有非常多的节点,在碳这种4价化合物的支持下,出现了大量涌现行为,节点是智能,涌现就是智慧.爸爸作为一个工程师具有智能,妈妈天生呆着智慧会使用各种机器手脚灵活.
涌现如何出现,一直是一个谜团,但总体来说,来自四价元素:碳、硅、锗等,而碳又是最活跃的,因此碳的化合物1000万种,超过所有其他的总和.复杂的碳及碳化合物的结构,造成了大量的节点可能和涌现的可能.
2023年底,家兄清华大学的魏飞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发现碳纳米管具有类生命的进化现象,将生命与成长的机理的想象力又向前推动一步.魏飞发现不同结构的碳纳米管,从初生的原子自组装模板开始,由于微小的动力学差异,从而在超过亿次乃至数十亿次的模板组装迭代中被放大,并产生显著的动力学筛选效果,远离了热力学平衡态控制,从而造成自组模版的生长和记忆现象.大量的节点产生涌现,取决于结构化、手性和半导体性质,神奇不?硅如何产生的宏观涌现至今还不知道,更容易的碳也许是答案.
回到教育学议题,面对着目前人工智能产生的洪水,能替代多少、替代什么,争议很大,但是如果我们为了生活着想,具备我妈妈那样的被保护很好的体验能力,使用工具终身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如果希望像我爸爸那样掌握一种超越机器的能力,那么其实对人的挑战是很大的,一方面需要具备我妈妈的体验感知,另外一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节点足够高效和丰富.
本文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专栏,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画
炼砂就像炼钢,品茶只需余香;
烈火催生窑变,青柑胜过琼浆;
粗糙略带枯黄,细品记忆陈香;
人生宛如初见,轮回再生一场。
青柑 陈茶 窑变 紫砂,是我的自画像,中年可以风霜,不可以油腻;艾草可以枯萎,逢春愈加清香。
魏忠,网名"学者行者旁观者",属鸡,惊蜇生。诗人算自封,作家较勉强,段子手公认。打过工,教过书,出过国,问过政,办过公司,江湖奔波五十载,永州,安阳,北京、深圳、郑州、上海、匹茨堡、西安、珠海、南京、苏州,十余个省市一路走来,是异乡人却均不是过客,都怀有深深的土著情怀,曾在生物制品、房地产、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及标准领域做过一些工作,起草过十多个国家标准,然观其大略均不求甚解。直到找到教育,方寝成孔安。发表《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怎样的革命》成为影响中国教师100本书,著名教育家刘道玉专门在《光明日报》撰文赞赏。
闲暇之余在心灵深处觅得一处门牌号为53号的蜷巢,半亩果园半亩菜,一间茶室,一杯浊酒,半盏夜灯。昔日书生意气,万丈豪情,江湖恩怨,随着袅袅的茶香,随着窗外的烟雨与耳边的鸟鸣,逐渐淡去,只盼望着春雷响时,化蝶飞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永久村庄,于庄中做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校长。
2006年开始编写博客,得到60余万读者关注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