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视角下教育的生命单元
每当我见到推销这样的AI技术的厂商的时候我就会不客气第问一句:“你为什么不用于你自己家的卧室呢?”
最近,复旦大学针对本科论文使用AI工具,率先发布了6条禁令:包括用AI改动优化图片和数据、用AI生成正文的任何部分、用AI评审学生论文的评语。这是AI在教育中的使用问题的第一个明确的官方规定,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堂中,AI是不是也是入耳的呢?
过去5年,见到不少厂家推动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课堂:微表情、抬头率、大数据分析、教师评教、课程知识点分析等等,遇到巨大的争议,我观察到一个一般性的规律:凡是技术出身的、管理干部出身的、官僚出身的乐此不疲,反而是多年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持反对意见,那么强调课堂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强调将现代社会发展融入课堂的教育,风能进、雨能进、AI课堂进不进呢?
犹太裔未来学家赫拉利近期的一本书《智人之上》,从信息连接与演化的角度给了我们另外的启发。赫拉利在书中与此有关的一些观点如下:
1.天真的信息观认为技术能解释真相,技术能带来智慧与力量,而复杂的信息观却认为人类在技术之前已经演化出一种权力秩序,而除了真相外,权力秩序也能产生力量;
2.人类有三种现实:主观现实、客观现实、群体现实,抛开“真相”不谈,人主观所想、客观所在以及人群中流传的“故事”,都是信息意义上的现实;
3.作为智人的现代人类,通过纸为代表的客观现实,弥补了人类极不擅长的短期记忆的变异问题,然而智人相比起被打败的其他人种特别擅长的是通过故事来传递长期记忆,这种长期记忆并不准确,却能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异变得智慧。
赫拉利在书中用了非常多的篇幅讲从犹太教到基督教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作用,进而得出结论:技术的绝对正确是一种幻想和一种扼杀进化的致命的手段。赫拉利观察到犹太教初期九使用文字副本类似今天的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试图阻止信息的变异,然而犹太教还是进化到了天主教。我们知道,天主教通过垄断对《圣经》的信息,通过神父解读来控制圣经的变异,然而还是有印刷术的出现而演变出基督新教,当人们以为人手一本《圣经》就会大家和上帝一致对话的时候,出现了比以往犹太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更加多分支的基督新教类别,原因是即使文本统一了,不同人的解读不一样,也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分化。
1763年,英国首相皮特演讲中说了一句:“平民的住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成为名言,大家一般都理解成为财产权,然而如果深究,贫民的住宅发生命案,国王的权力能进吗?卧室里面发生险情,夫妻之外还有隐私吗?以命案和险情为由,监控每个家庭和卧室的一举一动,是正确的吗?
如果用天真的信息观看,获得真相是技术的一切,获得真相的能力就是一种技术的力量;而如果用复杂的信息观来看,演化的秩序更是一种力量,家庭夫妻关系是最小的社会单元,这种稳定演化的秩序本来就是一种力量,且是比技术力量更加原始稳定的力量;
同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社会性的综合,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原始的稳定教育与学习的进化秩序,这种进化秩序隐藏了非常多的天真的信息观所不包含的“群体现实”,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教师的教学教案以及学生的成绩与学习状态我们可以成为“客观现实”,教师的主观努力和学生的聚精会神程度和所思所想我们成为“主观现实”,而各种教师主观和客观所演化出来的关系进而演变成为的适非文字信息所能承载的叫“群体现实”,正是由于群体现实不能被量化,才适合人的长期记忆,才通过“故事”变成教育最珍贵的东西。而试图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将绝对正确的信息渗透和解体教育额最小单元:课堂,是对教育进化与创新的扼杀,也是对师生关系的社会性的扼杀,最终造成的是教育的社会性的完全丧失,教育也就不存在了。
回过头来思考,本科论文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教育单元,这个基本教育单元中,学生通过对提出问题、寻找文献找到理论、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运用工具进行分析设计与实施、得出结论和建议的过程,完成一个完整的训练头脑的过程,重要的是训练大脑而不是训练脑外的算例模型;而与此相对的是,教师通过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整个过程,不断提出建议和发现问题、提取闪光点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不仅完成一个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也完成一个迭代的教育认知过程。还原整个完整的单元,风雨能进,AI不能进。
课堂也是一样:学生通过对一个知识点的从无到知的过程,在社会性属性最小单元中学习,学会在有人指导与监督、有竞争压力、有自身成长的条件下“通过学习过程打开DNA链并修复的过程(《自然》成果)”,留下来大脑的长期记忆;而教师通过每一代不同的学生的表现,组织学生个体和群体不同优化路径,完成对自己教育过程的优化,并且通过课堂上不同届学生正确或者错误的迭代,完成教师的成长。师生之间,通过这种“具有错误”的不断迭代,完成最小单元的教育的进化。而试图将人工智能引入这种迭代的最小单元,打乱秩教育秩序,是致命的,也是徒劳的。
风能进、雨能进,AI课堂不要进,并不是教育中不能使用人工智能。事实上,大量的管理工作、毫无教育意义的复杂的重复性的工作,还是能够通过人工智能解决的:排课、统计、优化管理流程等等,而一些关系到教育内在基本单元的工作,包括:改作业、师生互动、阅卷等,如果是一件教育活动,要特别小心。
最后,借用《智人之上》的一句话来做个结尾:人类想通过权威投射到一个绝对正确的文本上,借此避开凡人可能的错误,这件事从未成功。教育改革想通过技术投射到一个绝对精细的智能手段上,借此避开教师和学生可能的经验不足和不努力,这件事也永远不会成功。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权,关上门后就是师生生命的单元。
本文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专栏,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画
炼砂就像炼钢,品茶只需余香;
烈火催生窑变,青柑胜过琼浆;
粗糙略带枯黄,细品记忆陈香;
人生宛如初见,轮回再生一场。
青柑 陈茶 窑变 紫砂,是我的自画像,中年可以风霜,不可以油腻;艾草可以枯萎,逢春愈加清香。
魏忠,网名"学者行者旁观者",属鸡,惊蜇生。诗人算自封,作家较勉强,段子手公认。打过工,教过书,出过国,问过政,办过公司,江湖奔波五十载,永州,安阳,北京、深圳、郑州、上海、匹茨堡、西安、珠海、南京、苏州,十余个省市一路走来,是异乡人却均不是过客,都怀有深深的土著情怀,曾在生物制品、房地产、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及标准领域做过一些工作,起草过十多个国家标准,然观其大略均不求甚解。直到找到教育,方寝成孔安。发表《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怎样的革命》成为影响中国教师100本书,著名教育家刘道玉专门在《光明日报》撰文赞赏。
闲暇之余在心灵深处觅得一处门牌号为53号的蜷巢,半亩果园半亩菜,一间茶室,一杯浊酒,半盏夜灯。昔日书生意气,万丈豪情,江湖恩怨,随着袅袅的茶香,随着窗外的烟雨与耳边的鸟鸣,逐渐淡去,只盼望着春雷响时,化蝶飞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永久村庄,于庄中做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校长。
2006年开始编写博客,得到60余万读者关注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