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振方
今天不谈书画买卖了,谈点和艺术沾边的,同时也是让我困惑的一个问题。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所谓的书法家,或者搞书法创作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两种特征,一是技巧上娴熟,无论是笔法,还是结字,或者是章法墨法,和古人相比,都有所发展,这其实是艺术家体现自我个性的一面。但让人疑惑的是,就群体而言,他们的书法作品又呈现出第二种特征,即风格雷同。
远的人物不说,只说20世纪10大书法家吧,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书写面目,至少大家不会把于右任和林散之弄混,也不会把启功和沈尹默弄混,但今天去看中书协举办的书法展,或者去看美院学生的书法创作,书写者虽然功力不俗,但很容将他们的作品张冠李戴。
这个时代的书法家明明知道个性很重要,也都在追求个性,可为什么群体的趋同性越来越强?
这是书法家的问题,还是时代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中书协的问题,中书协定了一个入展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展览体,按照展览体的套路写,就能入展,不然入展的机会就不大。
那我就要问了,大家都写展览体,入了书协以后呢?就马上名利双收了吗?并没有,对吧,至少还要有一个卖字的过程吧。
那这里问题就出来了,100个书法家,假如同时写李白的将进酒,作品相似度很高,那藏家买谁的呢?
这时候书法家恐怕就会面临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写展览体是为了入书协,入了书协是为了更好的卖字。但入了书协以后突然发现,自己苦练多年的技法,不过是同行的常规操作,然后卖字反而更难了。
无论从卖字的角度,还是进入书法史的角度来看,写展览体入书协的性价比好像并不高,那为什么书法家还一心要入书协呢?自己玩不行吗?
如果说书协是专业身份的外在显现,那国共两大草圣,林散之和于右任也都不是书协会员啊。
所以我的问题是:
书法家是艺术家,艺术家应该是有个性的,但他们的作品面目怎么又都雷同化了呢?
书法家苦练技术,卖字是正常的,但为什么他们技术练成了,藏家们偏偏又不知道买谁的好了呢?
说他们是艺术家,又没有艺术家的个性,说他们是做买卖的,可他们又没有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商品可以卖。
那他们在干啥呢?玩呢?
(完)
.........................................
欢迎关注⭐星标好画多,工作日中午见。
..........................................
我是马振方,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