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振方
我的一个藏家客户今天问我,现在书画行情不好,以前很贵的作品,现在很低的价格就能买下了,这算不算是捡漏呢?
我知道很多进入书画圈的人,或者说整个书画文玩收藏圈的人,甭管自己眼光如何,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市场上捡漏,然后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真正的捡漏是不存在的。
我知道,大家如果在市场上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一件好东西的时候,然后就会认为自己捡漏了,而且书画收藏圈最不缺的就是或大或小的捡漏例子。
但我为什么说捡漏并不存在呢?
举两个例子,前几天靳尚谊的作品塔吉克新娘,市场价从8510万跌到5520万成交,你说这个买入算捡漏吗?
有人说5520万的本金那么大,风险那么大,有可能下次成交还卖不到5000万呢?怎么能算捡漏呢?
那我换个例子,1983年许化迟用20万的价格从国企单位买下9000张近现代名家字画,现在大家已经公认了,许化迟的这批藏品,平均增值10000倍。那这个算捡漏吗?这时候傻子也能看得出来,绝对是捡漏了。
为什么大家不说花5500万买一幅8500万的作品是捡漏呢?因为捡漏不是过程,它只是一个确定的收益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在塔吉克新娘这幅作品在下次的拍卖中,以超过5500万元的价格成交的话,这次买入才能算是捡漏。
现在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83年,我相信在那会比许化迟更有钱、更有眼光的人一定有,那为什么偏偏是许化迟捡了漏呢?很简单,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认为许化迟的买入行为是捡漏,大家也不认为那9000张作品能增值10000倍。就像今天绝大部分藏家都不认为5500万买入靳尚谊塔吉克新娘是捡漏一样,甚至大家都怀疑这幅作品能不能再次卖到5500万。
看出来了吗?捡漏就是对着一个已知的结果做出结论,这就和气象局在今天播报昨天的天气是一样的。
书画收藏圈还有一种声音很有市场,他们认为高价的作品,低价买入就是捡漏。
市场上也没有所谓的低价,在一个相对公开的二级市场上,最后一口成交的价格,无论这个价格低到多么不可思议,它都是当时最高的、正常的市场行情。这个所谓的低价,只有在下次高价成交以后,才会形成一个确定的低价结论。
但是,没有人知道下一次的市场是怎么样的,也没有人知道下一次参与竞拍委托的人都是谁,就算你知道是谁在竞买你的藏品,但你永远不知道何时落槌,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作品的市场成交价格充满了偶然性。
所以,盯着作品的历史成交价格去买东西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作品,无论它成交了多少次,以高的价格成交,当它再次上拍的时候,它的价值就是从零开始。
一件作品的历史成交价格只是市场交易的波动而已,而不是客观的市场规律,更不是买入的参考依据,你必须意识到,历史成交价格就是个数字,它什么也说明不了。
你以低于历史成交价格买入齐白石的作品,你觉得你捡漏了,但这个价格有可能低了还会更低。你觉得你以高于历史成交价买了齐白石,是冒险,但它完全有可能高了还会更高。
所以永远不要盯着藏品的历史成交价去买东西,因为你一旦有了参考,你就会掉入虚无的历史价格中,从而错过藏品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唉,我是哪件藏品的前一口,真后悔没有再加一口。这就是典型的被市场带偏了,历史的成交价只能说明那个时期的市场情况,用过去的市场波动来做今天的价值依据,无疑是刻舟求剑。
藏家真正要做的是对这个藏品的综合价值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就只有一个:即你是否买入了一件以后会有很多人喜欢的东西。
要支撑一个藏家做出这样的判断,需要眼力,需要财力,需要魄力,而是不需要捡漏的运气。
陈新良老师是我很敬佩的一位书画藏家,他凭借自己独创的陈氏望气鉴定法,纵横书画收藏界,是业内公认的收藏兼实战型鉴定大佬。
他的收藏经历,在我们同行看来,就是一个捡漏史,但只有他知道,所谓的捡漏恰恰就是抛弃想捡漏的思想,在眼力、财力、魄力上和市场针锋相对,从而赢得对未来的预判。
(完)
.........................................
欢迎关注⭐星标好画多,工作日中午见。
..........................................
我是马振方,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