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作者简介
乔尼・霍尔(Jonny Hall)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美国外交政策分析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是美国的战争与社会关系,特别是总统的言论以及公众舆论对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影响。
外交政策独立性
尽管美国总统及其政府的战略文件已经认识到,在军事上彻底“击败”跨国恐怖组织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在反恐战争期间担任过整届总司令的三位总统在讨论这场冲突的终点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强调性的、决定性的和结论性的”“胜利”语言。例如,2001 年 9 月,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指出,“从地球表面消灭”恐怖主义的想法设置了一个过高的门槛。这一点后来在 2002 年的《国土安全国家战略》中得到了证实,该战略指出“我们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恐怖主义风险,将其作为一种永久性的条件”。然而,即使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失利的情况下,小布什在 2005 年 10 月至 2006 年7月间仍七次表示,“我们绝不会接受任何不能取得彻底胜利的事情”。
本文提出了“胜利陷阱”这一新颖的概念,以探讨反恐战争中的总统们为何使用“胜利”这一不切实际的决定性语言,以及这类言论的政治后果。胜利陷阱由两个相关部分组成。首先,由于战争失败的选举后果和民众对战争结束方式的观念,总统们认为有义务继续参与冲突,以避免军事失败,并声称取得成功和最终“胜利”,即使他们不相信这些说法的准确性。其次,由于战略现实以及美国公众不愿意承担与实现文化上适当的全胜理念相称的战争成本,决策者因无法取得与之前言论相称的成果而受到批评。因此,胜利陷阱既与政策有关,也与政治有关,既解释了美国冲突的长期性,也解释了与之相关的政治成本。虽然选举周期的某些阶段和总统的个人信念可能会使他们有勇气尝试绕过胜利陷阱的选举压力,但本文的证据表明,总统在试图摆脱陷入困境的过程中会遇到反复出现的政治问题。
本文第一部分以学术文献和越战期间美国决策者关于“胜利”和“失败”战争对美国政治的影响的经验为基础,提出了胜利陷阱的概念,并阐述了这一概念与其他关于精英言论和可信度的论述有何不同。本文其余部分分析了 2001 年至 2021 年期间有关(反恐)的重要讲话、回忆录、记者内幕、报刊文章和民意调查,展示了胜利陷阱概念在反恐战争背景下的实用性,主要关注阿富汗和伊拉克冲突地区之外更广泛的打击跨国恐怖组织的冲突。这场更广泛的冲突很难证明“胜利”的政治重要性,因为相信这场更广泛的冲突能够“以全胜告终,即取得军事上的完全胜利,然后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威胁”,“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迫于不输掉战争的政治压力,本文最后三节展示了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都是如何感到不得不使用“胜利”和“失败”的语言的。按照时间顺序,本文展示了胜利陷阱带来的双重挑战,因为总统们要么因为无法取得与其先前言论相称的成果而受到批评,要么因为放弃了在文化上突出的美国战争全胜理念而受到批评。结论部分简要探讨了拜登政府为避免美国于 2021 年8月从阿富汗撤军后陷入胜利陷阱而做出的不成功努力。
舆论、战争与胜利陷阱
正如穆勒(Mueller)的著作所体现的那样,研究舆论的学者们一直强调美国伤亡人数对美国公众战争支持率的重要性。即使那些对伤亡在解释战争支持率方面的重要性提出异议的人,也“通常认为伤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战争的支持”,因为伤亡通过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代价,将外交政策问题转化为国内问题。文献中指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军事行动在决定公众支持方面的成功感知;自穆勒的开创性著作以来,所有关于舆论和战争的重要论述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这一点是这一理论的主要支持者,他们指出,对“未来最终成功”的预期可以解释为什么公众舆论“继续支持军事行动,即使这些行动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人员代价”。正如下文进一步探讨的那样,鉴于公众支持战争理论的“关键解释变量”是“他们(公众)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美国会取得胜利”,政策制定者就有动力投入精力去影响围绕未来成功可能性的看法。这与强调政府言论或精英共识在舆论形成中的重要性的论述大体一致。总之,对美国舆论和战争的研究表明,只有当条件适合让选民相信未来成功的机会并取得成功时,才会容忍大量的人员伤亡。在胜利陷阱的背景下,这一共识为总统设定了重要的界限。
在战争中“赢”(或“不输”)的政治重要性是一个共识。作为“成功决定战争支持率”这一观点的必然结果,“选择权理论”的支持者已经证明,在民主国家输掉一场战争与失去职位的概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关于战争对美国大选影响的具体研究证实了军事失败与领导层更迭之间的关系,但在非民主国家也有发生。毕竟,“战败”不仅会损害一个国家的国际声誉,还意味着人们会认为其在财政和人力方面的牺牲是徒劳的。虽然“输掉”战争的主要后果与领导人的任期有关,但对失败的看法会对国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会影响公众舆论和资金,从而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阻碍政府通过其国内议程的能力,或损害整个政党的长期选举机会。由于其选举意义,学者们声称,对被视为“输掉”战争的恐惧在美国政治和政策制定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越战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埃尔斯伯格认为美国决策者陷入了“印度支那困境”,他们既要避免在亚洲发动陆地战争(因为朝鲜战争造成了人员伤亡),又要避免将南越“输给”共产主义”。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指出,“我们不可能留在越南”,因为越南人“憎恨我们”,而且“当鲜血开始流淌时,每个人的勇气都会迅速消失”。但是,肯尼迪也声称,他不可能“放弃这样一块领土……然后让美国人民再次选举我”,因为他将“在任何地方都被视为共产党的绥靖者而受到谴责”。因此,1963 年肯尼迪主张从南越撤军是明智之举,但只有在 1964 年连任之后才会这样做。
同样约翰逊尤其担心,越南战争的失败会使他的“伟大社会”立法议程无法实现。正如总统后来所说:“如果我离开我深爱的女人——“伟大社会”,卷入世界另一端的那场**战争,那么我将失去国内的一切……但如果我离开那场战争,让共产党占领南越,那么我将被视为懦夫,我的国家将被视为姑息者。”
为了摆脱这种束缚,美国决策者没有采取承诺取得决定性胜利或承认失败的政策,而是始终选择了“C选项”这一中间立场,旨在确保南越的生存,同时又不与苏联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介入对立。令人震惊的是,1965年之后的升级决定并不是在南越取得成功的虚假借口下做出的,而是着眼于避免失败和由此带来的国内政治影响。约翰逊(以及越战期间的其他美国政府)认识到“当我们卷入任何形式的竞争时……我们的美国人民希望尽快做出决定,因此急于强调在越南取得的进展,以防止失败带来的政治后果。”
最值得注意的是,1967年8月“僵局”论调出现后,约翰逊政府发起了所谓的“进展攻势”(progress offen-sive),战争支持率也随之屡创新低。作为这场政府公关活动的一部分,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被空运回美国,并臭名昭著地宣称:“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头,结局开始显现”。“进步进攻”解释了春节攻势——美国的军事胜利——对美国公众舆论产生的看似违反直觉的影响,因为它与约翰逊政府最近的声明相悖。正如国务卿迪安·拉斯克所指出的,“希望的元素已经被春节攻势带走了”,美国人民“认为没有可能会结束”;胜利现在被认为是无法实现的。正如有充分证明的那样,越南战争的信心危机导致约翰逊没有重新竞选总统。因此,越南战争恰当地展示了上面介绍的胜场陷阱概念:总统觉得有义务让美军留在越南以避免“失败”,但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来实现承诺的结果,导致战争支持和政治信誉下降。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中概述的其他 “陷阱”一样,言辞与政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重新关联,因为政策制定者之前的言论实际上将自己逼入了死角。
因此,胜利陷阱概念与有关领导人言论和可信度的三组不同论点背道而驰。首先,领导人有动机就冲突持续时间提供现实的预测。这是因为,“由于对领导人本身的负面评价”,未能实现承诺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战争支持率下降,因此也会损害对未来合法性努力所必需的精英可信度的看法。大量文献(包括受众成本理论)表明,如果领导人在冲突中期改变预测,会因为看起来不称职而受到惩罚。第二类论点是对有关“翻转”的普遍观点提出质疑,转而声称决定支持率的关键因素是新政策或政策声明是否与当前民意相一致。作为对上述两种说法的回应,第三种方法强调领导人,使用模棱两可的言辞是为了防止上述潜在的负面影响。相反,“胜利陷阱”认为,总统们会使用“胜利”这种决定性的语言,而不管他们对战略形势的理解如何。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胜利陷阱及其对避免“失败”的强调,独特地反映了冷战时期反共产主义对民主党总统的国内压力。然而,失败的压力超越了党派之争: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曾提到他的政府在越南战争中“输掉战争就会输掉国家”。尼克松试图操纵战争的选举成本,这说明,所有领导人都有可能因战争未取得胜利而受到一些批评,因此,关于战争失败为何会对领导人任期产生影响的研究结果普遍存在。正如白宫新闻秘书托尼·斯诺(Tony Snow)在2006年10月所说:“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胜利是唯一的退出战略。在战争时期,这就是退出战略”。另一种观点可能会指出,美国的“胜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因越南战争而失效,或者胜利“是一种含糊不清的”废话,对不同的受众具有不同的含义。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美国政治话语中的“"胜利"”理想在冷战时期之前就已存在,并一直延续至今。例如,马特尔提到1812年战争如何使美国“拥有独特的政治和文化——从而重申美国追求决定性胜利的决定”这一业已存在的观念更上一层楼。这可以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对珍珠港袭击事件的回应中看出,他向国会申明,“美国人民以其正义的力量将赢得绝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巩固了"胜利"的重要性,正如布什后来认为的那样,胜利成为“越南的教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战争的目标必须明确,胜利必须是压倒性的”。总之,美国流行的“胜利”概念是一种最高,即“决定性的、绝对的和压倒性的”击败敌军。
然而,这种战争概念与二十一世纪的冲突格格不入,二十一世纪的冲突通常被认为是“看不见的、模棱两可的,除了胜利什么都没有”。战争研究学者认为,“全胜”的概念是“过时的概念,在当代冲突”“白日梦”。这一点在针对跨国恐怖组织的更广泛的反恐战争中尤为明显,跨国恐怖组织超越了传统上与国家间战争相关的国界。正如2008年《国防战略》所总结的,这场冲突最好被理解为“长期的、偶发的和多维的”,使其“比冷战更加复杂和多样”。即使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中心战区,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也反映出“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可能的最佳结果并不像胜利或胜利”。因此,总统们必须处理好对“胜利”这一特定概念的渴望与21世纪战争现实之间的矛盾压力。
决策者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越南综合症”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必须限制战争对美国公众的影响。
1989年,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威廉·克罗上将详细阐述了美国公众的要求:
每次我面对不得不部署军队的问题…第三世界突发事件,不稳定,美国公众想要的是美国军方主导情况,迅速地做,没有失去生命,没有任何外围伤害,然后不中断发生了什么在美国或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
就像不一致的要求从民意调查,美国公众希望降低税收和更高水平的政府服务以及平衡预算,扎勒认为,美国公众舆论想要“蛋糕和吃”时使用军事力量,从而加强冲突的胜利陷阱。事实上,这里研究的三届政府在采取最小限度的风险管理方法而不是彻底的军事胜利时,都减少了美国的军事伤亡。拉姆斯菲尔德原则通过强调精确武器和灵活的部队安排,减少了对美国地面部队的依赖,而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都采用了类似的逻辑,以致命的无人机、特种作战部队和地方部队为核心的“远程”反恐战术。由于无法现实地取得胜利,只有当总统因个人信仰或选举周期的时间问题而感到不那么容易受到公众舆论压力时,通过撤军来“输掉”似乎在政治上才是可行的。本文其余部分将通过分析胜利陷阱在反恐战争中的表现来证明它的实用性。
反恐战争与胜利陷阱
上文提到,准确的信息传递对确保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十分重要,布什的言论也强调了这一点,并试图在反恐战争一开始就降低公众对“胜利”的期望。在911事件后向国会发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中,布什告诉美国,这场刚刚开始的冲突不会像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对伊拉克和科索沃的干预那样,相反,反恐战争将是“—场漫长的战役,不同于我们所见过的任何其他战役”。这一言论反映了布什对在反恐战争中援引“胜利”一词的问题的不理解:作为“越战时期的产物”,总统表示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我们能让美国人民支持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在维持公众支持方面,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然而,由于美国政治文化对“胜利”的必然强调,布什主要强调取得胜利,并以结论性的语言“击败”恐怖组织。这些对比在布什2002年的国情咨文演讲等个别演讲中得到了体现。在演讲中,布什宣布入侵阿富汗“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任务的真正范围”,并警告说基地组织训练营的规模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危险杀手现在遍布世界各地,就像定时炸弹一样,毫无征兆地就会爆炸”。尽管有这些警告,布什还宣称,"我们将证明恐怖势力无法阻挡自由的势头”,“在这场伟大的冲突中……我们将看到自由的胜利”。事实上,“胜利”是布什反恐战争言论的核心主题,“几乎在每一个案例中”,“都是作为一个确定的事实在语法上陈述的”。
就“打赢”反恐战争而言,布什将两年内美国本土未遭恐怖分子袭击作为其2004年竞选连任的“核心”。同样,尽管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警告说这是“虚假的”。他向国会保证说:“凭借我们的意志和勇气,这一危险必将被击败。”在竞选后期,布什在回答“我们能赢得(反恐战争)吗?”的问题时说:“我不认为你能赢得这场战争。但我认为你可以创造条件,使那些以恐怖为工具的人在世界上某些地方不那么为人所接受”。这是政府战略文件中的措辞,但却受到了民主党人的强烈批评。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认为,“反恐战争是绝对可以打赢的”,并问道:“如果里根总统说,可能很难打赢反共战争呢?”。参议员约翰·克里实际上重复了布什的言辞,说“通过正确的政策,这是一场我们可以赢的战争,这是一场我们必须赢的战争,这是一场我们会赢的战争……因为未来不属于恐惧,它属于自由”。为了表明必须用明确的胜利的语言,布什立即回到了他之前声明的语气,几天后宣布“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赢得反恐战争,我们将会赢”。
即使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内,反恐战争的失败变得显而易见,布什政府仍加倍鼓吹胜利,尤其是在费弗于2005年从杜克大学加入国家安全委员会后,此前他曾就伊拉克战争的民意调查进行过咨询。与政治家可以成功“翻转”当前民意(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美国公众希望减少驻伊美军人数)的观点不同,费弗在民意与战争方面的研究表明,强调进展和最终胜利的可能性是重新获得民众支持的途径。在费佛的支持下,布什政府选择了这种公关方式:盖尔皮提到,2005年的《伊拉克胜利国家战略》不是一份战略文件,而是“明确针对美国公众舆论的”,恰好击中了他们之前的研究“认为应该击中的主题”。同样,布什在文件发布时的讲话也强烈反映了费弗在政府中的存在,其中约15次提到了“胜利”一词。布什后来在与伊拉克研究小组的一次会议上辩称,“我们的想法是让美国人民知道我们在为胜利而努力。如果我说我们追求的不是胜利,我明天就会离开这里”。
为了提供胜利可能性的证据,布什有意识地努力提供在伊拉克取得进展的证据。这是因为布什相信,尽管“大多数美国人都希望在伊拉克取得胜利……但如果代价似乎过高或胜利过于遥远,他们就会感到厌倦”。布什(以及反恐战争的其他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在一场基本没有令人难忘里程碑的冲突中提供成功的衡量标准。击毙跨国恐怖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为这三届政府所使用的“胜利假象”提供了一个可以把握的范例;尽管被个人斩首对终止恐怖组织的估计影响意义重大,也支持选民的“巨大进步迹象”,但它“通常不是灵丹妙药”,取决于其他因素。正如布什在2006年6月伊拉克基地组织领导人阿布·穆萨布·扎卡维(Abu Musab al-Zarqawi)被击毙一周后说:“显然,单独的袭击并不能终结恐怖主义。”然而,一周前,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扎卡维的死讯,并大胆宣称:“过去24小时的事态发展让我们对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即击败恐怖主义威胁,再次充满信心。”布什政府还试图压制任何暗示美国在伊拉克没有“获胜”的新闻;尽管布什政府在2006年11月大选前就得出结论,认为当前的战略已经失败,将采取“增兵”策略,但直到中期选举后才向选民公布这一信息。
然而,布什政府最终还是受制于胜利陷阱的压力,无法取得与以往言论相称的成果。最臭名昭著的是布什在美国海军亚伯拉罕·林肯号上面对 “使命必达 ”旗帜发表的讲话,该讲话因其不成熟而闻名。布什声称,他在萨达姆-侯赛因雕像登顶后对时任西班牙首相何塞·玛丽亚·安萨尔说,“你不会看到我们跳任何胜利舞蹈或任何东西”,然后在汤米·弗兰克斯将军的劝说下发表了讲话,以巩固公众支持并 “表明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开始”。此外,演说本身避免使用 “任务完成”一词,并多次警告这场冲突和更广泛的反恐战争将旷日持久,但都不足以让人记住,以防止演说成为“对后来在伊拉克出错的所有事情的速记批评”。正如拉姆斯菲尔德后来所痛惜的那样,“他们只做了演讲,却没有做标志”。
在布什政府后期,对2005年后伊拉克成就的强调同样被证明是无效的,这与约翰逊政府的“进步攻势”的命运如出一辙。虽然受到费弗及其同事研究的启发,但里克斯(Ricks)声称,当布什在2006年10月确认,鉴于当地发生的事件,“我们绝对在伊拉克取得了胜利”时,费弗畏缩了。胜利陷阱的负面政治影响随之而来:由于伊拉克问题成为争论焦点,民主党在2006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赢得了对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控制权,2007年1月,仅有2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赢得了反恐战争,创下了当时的最低纪录。尽管在布什总统任期结束时,随着增兵计划的成功和金融危机的日益严重,伊拉克战争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布什总统还是以历史最低的支持率结束了他的第二任期,而奥巴马在总统竞选期间反对伊拉克战争的长期立场无疑使他获益匪浅。
奥巴马与胜利的压力
然而,奥巴马几乎立刻就受到了胜利陷阱的压力。关于阿富汗,斯坦·莱伊·麦克里斯特尔(Stan-ley McChrystal)将军泄露的一份冲突评估报告反复强调,如果不增兵,美国的战争行动将导致“失败”和“战败”。报告还进一步将“失败”的潜在责任归咎于叛乱分子,认为“叛乱分子(在阿富汗)无法在军事上打败我们;但我们可以打败自己”。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用陷阱的语言对阿富汗辩称,“我们不能离开,也不能接受现状”。
在审议阿富汗问题期间,奥巴马政府特别关注的是撤军后美国本土遭受恐怖袭击的前景。美国本土。尽管一些研究表明,恐怖袭击和对恐怖主义的恐惧会提高右翼候选人和政党的地位,但结果却截然不同,这使得每个政治议题的具体情况显得至关重要。在美国,克罗克(Croco)的研究表明,当奥巴马政府不被视为“罪魁祸首”时,他们不会对终止战争的后果负责,但“输掉”反恐战争的政治代价似乎,超越了布什政府。在审议阿富汗政策时,布鲁斯·里德尔(白宫战争审查委员会主席)认为,“我们曾在911事件中大吃一惊……如果我们再被吓一跳,就很难向美国人民解释发生了什么。”同时,总统也认识到,他在政治上“已经拥有了”这场冲突,即使是一次小规模的袭击也会“对美国本土造成极大的创伤”。胜利陷阱正在发挥作用,导致军事行动继续进行。
由于政府承诺继续采取某种形式的军事干预行动,奥巴马在内部为准确传达阿富汗战争信息的好处争辩说,他的政府“需要设定公众预期,明确表示阿富汗战争将是艰难的,将需要时间”。与布什相比,奥巴马在公开场合谈论反恐战争的范围要狭窄得多,他明确表示,“瓦解、摧毁和击败基地组织”将是其政府的政策。奥巴马还在2009年7月评论说,他“担心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胜利’一词,因为阿富汗战争不会达到传统概念中的‘胜利’一词”,如1945年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签署的标志二战结束的和平条约。与布什拒绝接受最终“打赢”反恐战争的概念一样,这一评论也因放弃将“胜利”作为美国反错误主义的目标而受到批评。事实上,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的反应与五年前爱德华兹的批评如出一辙,他引用了里根关于冷战的言论和他改变历史的四个字:“我们赢了,他们输了”。金里奇强调了战争的人力成本与上述对“输”的厌恶之间的关系,他问道,“如果在阿富汗的目标不是胜利,那么为什么年轻的美国男男女女冒着生命危险?”。这些批评在2009年12月的一次未遂轰炸后得到了回应,例如切尼声称“我们正在打仗,而当奥巴马总统假装我们没有打仗时,我们就不那么安全了”。奥巴马对这些说法的回应令人震惊,他回到了布什式的语言,提到了他的就职演说如何“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国家正在与影响深远的暴力和仇恨网络开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打败他们”。
在第一任期内,国家安全政策的支持率出现了重大转折,对恐怖主义威胁“非常担心”或“有些担心”的美国人比例降至2003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最近重新,当选的奥巴马试图利用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再次尝试超越胜利陷阱。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的一次内容广泛的演讲中,奥巴马指出了其政府反恐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在他担任总统期间,“没有发生针对美国的大规模袭击”;在刺杀乌萨马·本-·拉丹之后,“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核心”已“走上失败之路”。奥巴马告诫说,美国 “永远不会消除某些人心中的邪恶,也不会消除我们开放社会面临的所有危险”,他提出了 “反恐怖主义的胜利”,即 “父母送孩子上学;移民来到我们的海岸;球迷观看球赛;退伍军人创业 ”等等。从根本上说,“胜利”就是生活恢复正常,而 “摧毁恐怖组织的系统性努力......仍在继续”;正如一位记者所指出的,尽管总统“明智地避免使用‘完成任务’这一短语”,但他传达的信息是“是时候宣布胜利并继续我们的生活了”。
尽管政治背景如此,人们对这一讲话的反应仍与2004年布什言论的反应如出一辙,这表明在美国政治思维中,必须遵守全面胜利的主流观念。保守派的批评呼应了布什在2006年之后将反恐战争比作冷战早期阶段的历史化努力:《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社论认为,演讲忽略了“当前冲突的最佳类比是冷战”,而斯蒂芬斯和克劳瑟默都提到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12年战争后没有结束1958年的冷战。奥巴马不能简单地宣布恐怖主义的安全威胁减少,“假装战争已经结束”,而应该做“美国最擅长的”,跟随历史,“战争成功结束”。参议员萨克斯比·钱布利斯(Saxby Chambliss)——时任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排名第一的共和党人——反驳了奥巴马的论点,称总统的讲话将“被恐怖分子视为胜利”。
此外,2014年“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所引起的政治反应也证明,即使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支持率有所上升,但在反恐战争中“失败”的潜在政治代价依然存在。为了避免这种“失败”的指责,奥巴马在描述打击ISIS的行动时采用了明显更果断的语言,51次承诺他的政府将“摧毁伊黎伊斯兰国”;而在他的总统任期内,“摧毁基地组织”的比较数字仅为7次。与布什一样,奥巴马也提到了反恐战争中的个人成就,包括在2016年6月的两次演讲中列出了9名被暗杀恐怖分子的全名。尽管如此,由于总统对ISIS的言论刻意保持谨慎(就在一对居住在圣贝纳迪诺的夫妇在ISIS的煽动下发动恐怖袭击后几天,奥巴马辩称,他的政府使用“空袭、特种部队以及与当地部队合作”的政策正在努力“取得更持久的胜利,而不是开始漫长而昂贵的地面战争”,他的政府政策在2015-2016年共和党竞选期间受到了严厉批评,这与保守党的陷阱相一致。
杰布·布什(Jeb Bush)声称,打击ISIS的行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战争”,美国需要一位战时总司令,随时准备带领这个国家和自由世界走向胜利。这些批评似乎引起了美国选民的共鸣,因为只有34%的受访者赞同奥巴马对ISIS的处理方式,而73%的受访者希望下一任总统采取不同的反恐方式。此外,在跨越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70次民意调查中,唯——次是在圣贝纳迪诺事件后,认为“恐怖分子”“赢得反恐战争”的受访者(40%)多于美国(18%)。反恐成为2016年总统大选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民意调查显示,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帮助特朗普在共和党初选中脱颖而出,突出的袭击事件提高了他的支持率。总之,奥巴马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成为胜利陷阱的受害者:被批评没有以“胜利”为目标,然后又以恐怖袭击的形式“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最后试图将2016年12月,他在最后一次重要的国家安全演讲中,三次回到麦克阿瑟与裕仁1945年受降仪式的不可转换性。
特朗普与《胜利宣言》
与布什和奥巴马相比,较少证据表明特朗普私下对实现传统构想的军事胜利以打击跨国恐怖组织所面临的挑战心存疑虑。然而,重要的是,早在2017年7月,特朗普就曾私下表示,“我们应该直接宣布胜利,结束战争,让我们的军队回家”。特朗普在宣布向阿富汗派遣更多美军的讲话中将“胜利”作为核心概念,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胜利”意义的理解。尽管特朗普指出,他从阿富汗撤军的“本能”受到了其政府成员的限制,但他断言,“美国人民厌倦了没有胜利的战争,美国士兵为胜利制定了计划”,“从现在起,胜利将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与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批评“华盛顿当权派”给美国带来了“数十年无休止的战争,只有死亡和流血,却没有胜利”的言论不谋而合。
为了兑现竞选承诺并享受“赢得”战争带来的选举利益,特朗普于2018年12月突然宣布,鉴于“我们已经赢得了对ISIS的战斗,他已下令美军从叙利亚返回。我们打败了他们,而且打得很惨”。这些说法直接与他的政府成员发生冲突,导致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和打击ISIS全球联盟总统特使布雷特·麦格克辞职。这些分歧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什么才算“击败”了一个跨国恐怖组织,麦格克就在一周前表示,“如果我们多年来学到了一件事,最终击败像这样的组织(ISIS)意味着你不能只是击败他们的物理空间然后离开”,“没有人解决这些问题……正在宣布任务完成”。在国会,特朗普的盟友、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指责说,“说他们被打败是言过其实,是假新闻”,而参议员罗伯特·梅嫩德斯(Robert Menendez)则声称,“只有在特朗普总统的平行另一个宇宙中,ISIS才被打败”。美国公众也不同意特朗普的胜利宣言,在2019年1月的一项民意调查中,72%的受访者回答ISIS没有“在叙利亚被击败”。在达成两党一致这一当代罕见的壮举之后,特朗普被迫对其政府在叙利亚的政策进行了调整,约有1000名美军将在未来一年留在叙利亚。
2019年10月,特朗普再次单方面宣布从叙利亚撤出美军,结果与此类似:格雷厄姆声称,“政府撒下的最大谎言是ISIS已被击败”(怀斯,2019年),73%的美国选民回答说,他们不相信ISIS已在叙利亚被击败,政策再次调整,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将军宣布,约600名美军将继续驻扎在叙利亚东北部。特朗普决策的选举逻辑显而易见:在两次撤军过程中,他都试图提高自己作为“赢家”的可信度和地位,提到“我在竞选时是如何退出叙利亚和其他地方的”,以及“我是如何摆脱这些无休止的战争而当选的”。事实上,随着特朗普总统任期的推进,他越来越坚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传统,即“胜利”在美国战争中的核心地位,总统甚至赞许地引用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名言,即“在战争中,没有胜利可以替代”。与前任总统一样,他也强调了政府的反恐成就,以防止被指责为“失败”,并将 ISIS 领导人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之死作为竞选连任的核心内容,在两次不同的演讲中都提到了巴格达迪。
然而,对恐怖组织进行决定性的军事失败的内在挑战使得这种“胜利”在政治上无法可行。特朗普不仅在2020年总统大选前努力制定他想要的政策,而且在2021年初的一项民意调查中,5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反恐方面“静止不动”或“失败了”。虽然 “获胜 ”和 “胜利 ”政治无疑是特朗普民粹主义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也表明,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再次获胜”的感觉比其举措的实际内容更重要 "的说法是有局限性的。换言之,特朗普无法通过虚张声势摆脱胜利陷阱,这再次表明精英言论在外交政策合法性方面的局限性。在政策方面,特朗普只有在选举失败后才能实现从阿富汗、伊拉克和索马里大幅撤军,这进一步证明了只有在选举压力减小时才能应对胜利陷阱。
结论
本文提出了美国政治中“胜利陷阱”的概念,并以反恐战争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强调政治决策者应如何采用准确或模棱两可的外交政策信息的论述相反,本文表明,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跨国恐怖组织使用了“胜利”和“失败”这种决定性的、不恰当的语言。因此,三位总统都受到了胜利陷阱对政治和政策影响的压力。对布什和特朗普来说,他们的执政主要受到批评,因为他们未能在战争中取得与美国政治话语中“胜利”(即全面胜利)的具体理念相称的成果。布什的政治后果尤为突出,由于动员成本增加却没有取得足够的政策成果,反恐战争成为了一个沉重的政治负担。另一方面,奥巴马不仅面临继续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的压力,以避免战争“失败”的政治代价,而且他一再试图超越“胜利”的语言,却遭到了激烈的批评,尤其是ISIS的崛起为美国“输掉”反恐战争提供了证据。令人震惊的是,奥巴马在2013年对“胜利”这一更为现实的描述所引起的反响与民主党人在布什2004年总统大选发表讲话后的反应如出一辙,这表明胜利陷阱是如何超越党派界限的。特朗普在阿富汗和叙利亚问题上“宣布胜利”的挣扎,同样表明总统,如果他们采用胜利的语言,就会受到诅咒,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也会受到诅咒。这是对那些强调决策者有能力在外交政策领域引导或制造公众舆论的观点的明显反击。
由于所有总统都急于提供反恐战争没有“失败”的证据,本文还显示了对个别领导人死亡人数的可疑度量是如何产生的。恐怖主义团体的领导人受到重视,因此矛盾地增加了战争持续的可能性。这对围绕民主国家因其形式上的优势而被认为在战争中有效的论点以及更广泛的外交政策制定中的民主问责制都有重要影响。惠特洛克(Whitlock)对“阿富汗文件”的研究表明,本文所研究的三届政府的决策者是如何“知道他们的战争战略功能失调,私下里怀疑他们能否实现目标”,同时“他们年复一年自信地告诉公众,他们正在取得进展,胜利就在眼前”。事实上,上述证据表明,总统们只有在选情不那么脆弱时,才会有足够的自信直接挑战胜利陷阱,尽管并不能保证胜利。
拜登决定于2021年8月从阿富汗撤出所有美军(从而有望退出胜利陷阱),这进一步说明了政治环境的重要性。虽然拜登的观点与美国,但2021年8月仅有36%的美国人对恐怖主义威胁表示“非常担心”或“有些担心”,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低,这一点非常重要。此外,与越战结束时的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一样,拜登的“罪责”也有所减轻,因为他从前任那里继承了一份广受支持的和平协议,在2021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中,70%的受访者支持在同年9月之前撤出所有美军。拜登似乎害怕被指责“胜利”的说法不准确,他在撤军前、撤军期间和撤军后都,谨慎地避免夸大美国的成功,他坚持认为美国既没有取得胜利,也没有承认失败,而是实现了入侵的最初目标。
然而,拜登仍然受到了胜利陷阱的批评;参议员本萨斯将拜登的一次演讲称为“脱离现实”的“不体面的胜利之旅”,而麦克马斯特将军则与2009年麦克莱瑟的说法如出一辙,声称美国“打败了我们自己”。喀布尔机场的混乱场面让人联想起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时的场景,与“胜利”所带来的混乱相反,“失败”的面貌更加清晰。以如此直观的方式“输掉”阿富汗战争,对拜登的声望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在塔利班占领喀布尔的当天,他的支持率首次跌破50%,截至发稿时仍未恢复。此外,尽管继承了撤军协议,布特(Boot )认为拜登仍将为“失去”负责:“阿富汗的政治痛苦可能会变得更糟。试想一下,如果阿富汗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尤其是在美国本土,会发生什么?”初步证据表明,拜登在终止战争方面遭遇了与前几任总统在继续战争方面相同的胜利陷阱。由于“美国公众对其总司令的要求只有一个:以最小的代价打速决战,取得重大胜利”,因此需要全面“改变美国人对战争的看法”。正如拉姆斯菲尔德在布什政府时期所呼吁的那样。
虽然本文只关注美国政治中存在的胜利陷阱,但不同政权和国家对“失败”(领导人任期缩短)和“胜利”(战争支持率提高)战争的国内影响的看法已达成共识,这表明其普遍性并不局限于此。强调成功和最终胜利很可能是美国以外的战时领导人的常用策略,尽管学术界一致认为在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中不可能取得明确的胜利。即使是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更为“常规”的国家间战争中,菲克斯也曾预言,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胜利”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点不明确可能会导致“西方公众”认为“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不确定的斗争”,而他们将不愿协助这场战争。在纪念战争和赞美全面胜利方面,美国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胜利文化”,而各国的反对党则可能“将矛头指向任何未取得胜利就结束战争的领导人”。随着媒体环境的多样化和普及化,这种有意义的叙事争论可能会愈演愈烈。
文章来源:《外交政策分析》2024年第3期
【翻译】王子玥 【编辑】五号 安之
(图片来自于网络,本文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联系授权)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