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是@施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12岁男孩,8岁半女孩),是咱们的花友,目前她在挪威百年羊毛内衣品牌 Janus 工作(提到Janus,它家羊毛内衣是小花生每年冬季都会推荐的品牌,口碑一直很好)。
十年前,她带娃举家从北京移居到挪威,并在异国他乡体验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从带娃读书到融入当地社会,她说:
总体来说,我对在挪威的生活很满意。一点儿也不‘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简单。孩子的教育没有太大压力,学习方式更注重实践,保持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这种快乐教育正是许多家长向往的。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她会长期定居挪威时,她却选择带着孩子们回国读书。这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今天的故事,是一份北京妈妈极为真诚的分享,照片也超多超美,读完你会感觉去挪威旅游了一趟,还了解到非常有用的信息。
感谢@施佳 的分享!
孩子们出去滑雪
2014年元旦一过,我自己带着1岁多点儿的小人,踏上了远赴挪威的旅程,而孩子的爸爸,正等在奥斯陆Gardermoen机场迎接我们,我们一家十年旅居挪威的生活就此拉开序幕。
去往挪威的班机上,孩子睡在睡篮里 👇
一家人在奥斯陆机场团聚👇
其实在移居挪威之前,我们才刚在北京安定下来不久,我们都是通过高考来到北京,并幸运的留了下来,我一直把北京当做第二故乡,我们的一个孩子,也是在北京出生的。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城市在承接奥运盛会之后,焕发出新的生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幼儿园入园难”等成了我最关心的话题,作为新手妈妈,我对孩子的期待还仅仅是“健康快乐”,节奏不断加快的北京并不是我理想的育儿环境。
恰好这个时候,在挪威工作的朋友帮孩子爸爸介绍了一个不错的职位,稍稍纠结一下,我们就决定再闯一次吧。
Part 1
娃在挪威生活,好幸福
Part 1
娃在挪威生活,好幸福
以我的经验来看,挪威是对儿童最友好的国度之一:所有的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都会充分考虑到婴儿车的通行需要;居民区附近一般都会有公共的游乐设施,配套的幼儿园也大多在步行距离范围内;社区公共图书馆都会设有儿童阅读专区。
作为在挪威工作的外国人,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和教育,每个孩子每月还可以领到1600多挪威克朗(约合1100人民币)的政府补贴。
更令人感动的是,挪威整个社会对儿童的巨大包容和平等尊重。带小朋友外出,总能收获陌生人的善意微笑,服务人员会特别关爱小朋友;大人和孩子对话的时候,都会弯下腰或蹲下来,平视小朋友;面对小朋友的无理吵闹,大人们也会非常耐心的讲道理,少有斥责;如果小朋友无意中犯了错,比如打破了商场陈列的花瓶,店员会马上询问小朋友有没有受伤或者被吓到,然后再安慰孩子说没关系,下次小心就好。
在这种包容友善的环境下,挪威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松弛,不容易内耗,并且对待他人也会比较宽容。
去超市购物👇
在医院等着打预防针👇
在开放式幼儿园玩👇
藏在立交桥下面的攀岩墙👇
除了人文环境,挪威的自然环境也特别适合儿童。挪威人口密度小,城市规模小,也没有什么重工业污染,孩子们一年四季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乐趣。
春季,当冰雪开始消融,我们就会去湖边骑车,去爬山,山林里徒步踏青,去非自然保护区采集熊葱(一种美味的野韭菜)。
和邻居孩子们一起玩耍👇
在家附近骑车👇
去爬山👇
爬到山顶还有积雪👇
当草地返青,野花盛放,随着白日逐渐变长,心情也越来越愉悦。
夏季是挪威最美好的季节,天气温暖不炎热,白天也特别长。
我们就会和朋友们相约,一起到海边烧烤、露营。大人小孩带上工具装备,或在海边钓鱼、钓螃蟹;或干脆下水,游泳、划桨板。
露营姐妹花👇(从小就开始带着妹妹出去露营)
哥哥和好朋友划船游湖👇
哥哥划桨板👇
海边捡到的生蚝、小螃蟹 👇
在海边篝火,烧烤 👇
当夏去秋来,天气变得凉爽潮湿的时候,采蘑菇的季节就到了,大家提着小篮子走进山林,一边散步聊天,一边寻觅着林中野味:鸡油菌、羊肚菌、运气好的话还能收获美味牛肝菌。
各种各样能吃不能吃的蘑菇👇
可以吃的蘑菇:管状鸡油菌👇
一大朵美味牛肝菌👇
如果没经验,采不到蘑菇,那也没关系,山林里随处可见野生浆果:蓝莓、覆盆子、红醋栗,采回去自制一罐杂莓酱,也是美事一桩。
采摘的红醋栗,树莓,野樱桃,红醋栗,和做好的果酱👇
挪威的冬季萧瑟冷峻,只有贴身穿上羊毛内衣,才可以保证持久的干爽和温暖,孩子们在雪地里堆起大雪人,给白皑皑的单调天地带来了不少童趣。
挪威的冬季很漫长,却也将滑雪的乐趣延长。
挪威有句用来形容挪威人与滑雪之间关系的谚语,翻译过来大意是:挪威人是踩着滑雪板出生的。
有些滑雪爱好者会特意选择山腰上的住宅,一到雪季,就可以直接踩着滑雪板出门了,滑上一会儿身上就开始冒汗,大家一般都穿着贴身得羊毛内衣,这样湿气能很快排出,并不会觉得闷热。
滑累了,可以在小驿站里生堆火烤个香肠,或者喝一杯热可可,然后继续上路,直到最后滑着雪板进到家门,那便是完美的一天。
我们家里大人和孩子的滑雪装备👇
全副武装的哥哥妹妹👇
哥哥和妹妹去滑雪
打理自家小院子,慢节奏生活
跟国内大城市比起来,挪威的生活节奏很慢,“Ta det med ro”(慢慢来)是他们的口头禅。所以移居挪威后,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去运动,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打理自己家的小院子。
我们的院子,自己做的木头花箱和花坛,石头露台和沿着墙的石板路是自己砌的👇
我们还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可以自己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孩子们会帮忙干活,他们最享受采摘的乐趣👇
孩子们是摘苹果的高手👇
我是做果汁果酱的能手👇
入冬前,我们会把苹果树的叶子收集起来做成堆肥,预备第二年的种植👇
院子也吸引了一些小动物的造访。
小松鼠在院子里四处搜寻坚果👇
邻居家的猫把我们院子当成了它的行宫,时不时来视察一番,顺便打个盹儿👇
野狍鹿惦记着我种的蔬菜,时不时溜过来偷吃几口👇
鬼鬼祟祟来偷菜的狍鹿 被抓了现行
兄妹俩有丰富的时间,尝试各种兴趣爱好
孩子们也有时间去发展自己感兴趣的文体项目,他们尝试了各种运动,跆拳道、足球、手球、曲棍球、花样滑冰等。
除了坚持运动,他们还学习2种乐器:小提琴和钢琴。并且依次考入挪威最大的儿童管弦乐团,各种演出不断。
哥哥和妹妹拉过的琴(小提琴根据身高选尺寸,所以孩子每长大一些就要换琴)
妹妹参加圣诞演出👇
哥哥在意大利演出👇
但是要说挪威的缺点,也不是没有,高昂的物价就是其中之一。
挪威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大多数消费品依赖于进口,尤其是新鲜的水果蔬菜,价格能达到国内的十倍甚至还多。好在本地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也比较高,如果在挪威当地工作,购买力不太受影响。
277挪威克朗(相当于181元人民币)每kg的火龙果
总的来说,我对在挪威的生活是满意的,一点儿也不卷,有很多朋友,邻里关系也很好,工作之余还有很多亲子时间和娱乐时间,并且孩子在友好宽容的氛围下长大,更加开朗了。
尤其是刚来挪威那几年,一切都是新奇的,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结识了新的朋友,重新构建起一个小家,所有这些新鲜感会给岁月静好的日子再叠加上一层幸福滤镜。
可是为什么在旅居十年后,我又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回到国内读书了呢?
Part 2
挪威的教育,好佛系
整体上,挪威的教育并不十分强调学术成绩。
小学阶段,老师会带领孩子们通过实践去理解知识,但是对实践结果,以及知识是否习得,并没有考核标准,也不要求孩子们有统一的进度,孩子们没什么学习压力。每次开一对一的家长会,都会收到来自老师的各种赞扬,几乎不提缺点。
下面,来说说我家俩娃在挪威读书上学的经历。
由于工作变动和搬家,我家两个孩子在挪威总共上过5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
幼儿园,无比推崇户外活动 ...
各位见多识广的朋友可能早就听说了:挪威幼儿园对户外活动无比推崇,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都会坚持进行户外活动,并且每周都要安排远足。
而挪威也是个降水特别丰富的国家,以奥斯陆为例,月平均降水天数为16天,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一半儿的时间,孩子们是这样玩儿的:
还有这样
或者这样
来,随意放两张儿子的成果照给大家体会一下
但是幼儿园阶段,基本不教孩子们抽象的学科知识。有些幼儿园在孩子升入小学的前一年,会教字母的读写和数字,但并不是每个幼儿园都会这么做。在挪威,上了小学一年级后才开始学数数的孩子也不算少见。
在幼儿园,老师会经常带领孩子们外出,接触大自然,顺便教一些生活常识,比如认识各种动植物,感受天气变化,了解天气现象,体会四季更替等。
老师们也会带领孩子做一些手工,或者带领他们一起劳动:
想要一个玩具厨房,那就大家自己动手,变废为宝。在挪威,即使是女孩子,也从小就会使用各种工具:
做饭这个技能也是从小培养:
美术课,也可以借助大自然里道具和天气:
小学阶段,没有考试和排名...
挪威小学和国内比,有很大不同。
首先,挪威从小学就开始实行数字化教育,学生从学校每人领回一部iPad,自己使用保管,毕业的时候再交回。
其次,挪威小学阶段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们可以自行选择用什么书,或者干脆不用书,有不少老师会选择用APP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给孩子们上课,留的作业也有相当大比例是在iPad上完成的。
再次,挪威小学阶段,在校的学习时间非常短,大部分学校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放学后,学生可以留在学校的托管班(在挪威叫SFO),也可以离校自行安排。
最后,挪威小学阶段没有考试和排名,只有一个非强制性的测试,包括挪威语,英语和数学三项,学校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这个测试,测试结束后,也没有单独学生的成绩,只有学校的平均统计成绩,据说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和老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不过很多华人家长都会用这个排名来作为买房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家老大上的第一所挪威公立小学,综合成绩的排名还算不错,能每天提供午餐,并且有2天是热餐,这一点对挪威家长来说,是莫大的福利。但是这所广受欢迎的小学,却不怎么和我的意,因为我发现我和周围家长的教育理念实在有很大不同。
这个学校的传统,是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作业的量大约就是一周读完一本 绘本,再有几道书面的计算题,没想到因为这点儿作业,学校一个学期之内竟被家长投诉了好几次,理由是不应该给这么小的孩子这么大压力。
我非常不理解:绘本的难度和字数,在我们外国人眼里都简单到不行,计算题也是10以内没有进退位的加减法,哪里来的压力呢?
学校2点放学后的托管班,理论上是自费的,不过学校所在行政区都会提供财政支持,报销一部分托管费甚至全部报销。所以托管服务实际只需要很少的费用。
但是附近邻居中,还是有既不去文体俱乐部训练,也不参加托管的孩子,放学以后就自己玩耍。我家老大因为练琴,有时候不去托管班,邻居里不去托管的小朋友就会来找他一起玩。等他们玩到天黑回来,我问孩子都玩了啥,孩子说,在邻居家楼道里,一起坐台阶上看手机。我很诧异,不去托管班也就罢了,这些家长竟然允许一二年级的孩子随意使用手机,毫不限制?
于是在二年级,我就把孩子转到了国际学校,并且搬了家,以免环境周围对教育的不重视态度,会使孩子也受到影响。
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些来自外交家庭,有些父母是跨国企业的高管,这些家庭对孩子的学术通常都有更高要求,几乎所有学生都需要额外学习自己的母语或者本国教育体系内的学科,所以尽管在国际学校仍然很轻松,仍然没有考试,但是至少学习的氛围更浓了,放学之后也不会有孩子一直随心所欲的玩,或者无所事事的游荡。
我们这所国际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部。小学部每个年级大约有3个班,每班只有十几人。
在国际学校,学习以 “探究” 的方式展开,每学期会选定一个主题,然后所有学科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调查数据,收集资料,再分组完成1到2个围绕主题的项目,这有一点像我研究生时的学习方式,自由度和开放度很高。
比如有一学期的主题是 “食物” ,于是他们阅读了很多跟食物相关的文章,从各国特色美食到现代工业添加剂,再到食品安全问题,然后老师从中找出一些是非观点让孩子们练习辩论。
数学课上,老师带他们去超市观察食物的计重单位:克,千克,盎司,学习这些单位的换算关系,然后继续调查不同食物的热量,怎么根据重量计算一份食物的总热量,热量单位千焦和卡路里又存在什么样的换算关系。
自然历史课则讲了玉米的种植,以及玉米是怎样从美洲传到欧洲和亚洲,成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
写作课是要求孩子们写一份食谱。后来他们还根据食谱,自己做了一份午餐。
孩子们自己制作午餐👇
教室的布置,桌椅方便移动,孩子们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去森林里上课👇
学校组织的趣味运动会👇
我家老二升小学那年,因为国际学校的学位很紧张,没申请到,所以就近上了另一所挪威公立小学。
这所公立小学扭转了我之前对挪威家长不重视教育的偏见。第二所公立小学也从一年级开始就布置家庭作业,主要是阅读和学习字母,家长会配合老师的要求,帮助孩子完成作业,没有人因为作业去投诉。
放学后,多数孩子会去俱乐部,参加体育训练,或者文艺活动。家长们虽然不会紧盯着学习成绩,但是很重视对孩子的综合培养,鼓励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们参加比赛,参加演出。
在这所学校,家校之间的互动也更多,家长协助学校组织各种活动,学校会采纳家长有价值的建议。这所小学还因为课后托管班组织的特别好,成了典范,挪威首相还专门来视察参观过。
挪威首相来视察,孩子们正在课后托管班学习舞蹈👇
挪威国庆日,学校组织的游行方队👇
万圣节,学校一角被布置成了“凶案现场”👇
学校的圣诞节亮灯仪式👇
学校师生组成的乐队在亮灯仪式上演奏👇
亮灯仪式就是把这棵将近2层楼高的圣诞树上的灯点亮👇
校外的各种文体俱乐部,是占据孩子们课后时间最多的地方。
在俱乐部里,除了接受训练,还会参与其他社会实践。因为俱乐部的收费,相对于挪威的消费水平是很低的,俱乐部成员和组织者,大多是为爱发电,政府提供的资助只能满足一部分日常运转,如果要组织一些活动,就只能自筹资金。
筹款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自制一些食物去卖,上门推销日用品,甚至在街头卖艺。
在地铁口摆摊卖手工蛋糕👇
逐门逐户推销袜子👇
在商场门口卖艺👇
在挪威,教育的投资回报比并不很高,一位大学教授的时薪可能还不如一位水管工,所以大家都很佛系。
但是在华人圈子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都更高,对学术成绩也更在意。随着孩子们长大,我希望他们不仅是“健康快乐”,我还希望他们有扎实的基本功,有竞争力,从而能申请到更好的高等教育资源。
但挪威的教育实在太佛系了,我开始担心温室里养出的花朵无法面对现实的风浪。每当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孩子的才艺,而自己家娃还在没心没肺挖着沙子,心里就很慌。
如今,我们已经在国内的公立小学就读一年了,如果问我感受如何,那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也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同样,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也不都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今天的文章篇幅有限,更多分享,不如来我们的直播间一起聊聊吧。
不只有来自挪威的JANUS羊毛衣的福利,我们还可以一起聊聊:
· 中挪两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又各有什么利弊?
· 在不同的教育体系间切换,怎么帮助孩子适应?
· 学习乐器,要不要考级?
· 怎样帮助孩子学习英语/一门外语?
· 旅居海外的华人家庭,怎么保持中文的学习?
...
我们也可以互相分享一下,那些关于教育的种种焦虑,那些在育儿路上,踩过的坑、流过的泪、收获的结果,和让你觉得幸福的瞬间。
你也有过 “人生换轨、生活转换” 的经历么?
欢迎来小花生分享你的故事
获得更多好经验 扫码加入小花生教育微信群👇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 扫码下载小花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