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逻辑》封面
作者叶修,研究各类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超过10年,
为超过10万名中小学生、家长、骨干教师、
校长和区域教育局工作人员提供过培训和帮助。
中信出版社2020年出版
书很好读的,挺实用。随着孩子年级越来越高,学习上的挑战往往就会往上升几个等级(尤其进入小学高年级、初中,课程的复杂性、学习的强度和难度,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和孩子一起读读书,谋划一下未来的学习策略,对下一步的学习,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说起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适合国内学生、兼具先进性与实用性的资料,其实真的很难找到。
所谓先进性,就是理念先进、方法先进,不走传统的“填鸭、题海”式学习道路。
所谓实用性,直白地说,就是能很好的过好“应试关”,在国内教育环境下不掉链子。
可以说,《学习的逻辑》,是在这两方面做得还不错的难得的一本学习方法论书。作者是为中学生写的,但其中的思想方法,大一点的孩子都能用得上。
这本书,也是好几位花友自己读过、用过,亲测推荐的。有位花友受到此书的启发,退掉了孩子的辅导班,开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她做的阅读笔记和摘抄 ...
曾经的 dream school
顺带预告下,叶修老师今年9月份刚推出了新书《进击的学霸》,算得上是国内第一部讲学习策略的网络小说了。在出版之前,老师是在网络上连载。小花生社区内,就有不少学霸妈妈都在follow这本书,评价非常高!
借着新书出版机会,我们也特别邀请到叶修老师来做客小花生直播间,分享他关于学习策略、初高中高效学习方法等硬核内容。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来直播间提问!点击卡片直接预约参加👇
回到今天文章主角《学习的逻辑》这本书,提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书中说,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们已经走过了3个时代——天赋红利时代、资源红利时代、努力红利时代。
天赋红利时代,是指在几十年前,中国教育意缓慢复苏、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市场尚未形成的时代。那时候,能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的往往是一些比较聪明、有天赋的中学生。
资源红利时代,是指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部分区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时代。在这个阶段,一线城市和重点高中的中学生占尽优势。
努力红利时代,就是资源弱势的小城市、县城学校为了应对大城市优质资源寻找到的突破口的时代。军事化管理、高压教育、题海战术等在学校开始流行,而最早进入极限努力模式的学校和中学生,确实获得了红利将勤能补拙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现在,三种红利带来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而新的、可用的红利就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的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调整思考方式、学习理念、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和学习辅助,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也就是说,谁越会学习,谁就越能学得好。
书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学生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去学习”。
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不应该天天围着学校的课程设置转,不应该完全被老师和家长的安排牵着鼻子走,而是要自己掌握主动权!把学校、老师、家长、还有课堂、教辅统统当成自己可利用的资源和工具,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分调动起来!
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大胆”。毕竟咱们经常教育孩子的是;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完成作业……
这些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难道有错吗?
今天我们就节选了书中“以我为学习中心”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
谁在掌管我们的学习?
——看清楚,谁在围着谁转
中学生们端坐在教室的课桌前,抬头看着黑板,或者低头写着练习作业,每日持续10~14小时之久,初中加上高中连续6年。
在此期间,谁在掌管着他们的学习呢?
统一的课程进度、学科安排、作业量……
学校几乎包办了孩子所有的有效学习时间
中学生们要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的进度上课。比如数学,初一的学生需要完成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相交线与平行线等内容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则必须拿下集合、初等函数、三角形、数列等难点。
不仅学年、学期的进度有总体框架,每月、每周的进度也有精密计划。一周内的前两节数学课要学完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和变形,后三节数学课则要完成基础测试和复杂题型的总结。
如果有学生没赶上进度——上课没听懂或者请了病假,老师会催促着他们找空余时间自学跟上,又或者会主动帮他们补习——这是中国老师辛勤敬业的表现。总之,你必须按照学校安排的统一的进度去学习,基本不允许有例外情况发生。
每个学科分配多少学习时间也被学校严格规定。在上课时间,学生按照课表上课,比如今天有一节英语课、一节语文课、两节数学课……自然,每个学科的时间分配也就固定了。
空闲的时间也会被巧妙地定下来。班主任会召集所有学科老师开会,分配学科时间,以此给学生安排作业量。由于作业经常是超负荷的,仅仅完成全部作业就会占据学生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所以在课程之外,每个学生每天学哪个学科,要学多长时间,也会被老师间接地包办下来。
作业类型基本也没有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老师会统一布置作业——通常会很多,班级里每个人要完成相同的练习作业。有些是学校老师自行编制的题目,有些则是从外部购买的教辅书和试卷。不论哪种情况,练习作业通常是按标准编制的——一部分基础题,加上一部分中等难度题、中高难度题,最后加一两道高难度压轴题。不论你是班级里的第一名还是第五十名,你都要完成这样的作业。
其他项目,比如背诵、改错、计划制订等,也是类似的做法,都在围绕着学校和老师的安排进行。显然,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被学校和教师安排着的。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
学生围着学校转,
这种模式便于教学管理,成本低……
主要是为了教学管理上的方便。当所有人按照统一的进度学习,老师和学校就轻松了。学校在中心位置不动,学生们围着中心点转。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负担降到最轻,而学生的负担却由此加重,同时学习效率降低。
这种做法成本最低。每个人都知道,如果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正在给一个60人的班级上课的老师们也知道。学习知识点用一对一模式,而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时候则变成4~6人小组,显然比60人的集体教学更有效。然而按照现有的教育条件,这样的模式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受到资源的限制——资金、场地、教师数量等,目前所执行的以学校为中心、所有学生围着学校转的模式是成本最低、最有可行性的。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学校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太差了,必须经受外部管理。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校长和老师们会担忧,如果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太弱怎么办?如果学生太懒散怎么办?如果学生自己找不到正确的学习节奏怎么办?年轻的学生身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绝不能把学习的管理权交到他们手上。
因此,根据现有条件,学生的学习似乎天然应该围绕着学校进行。
不过真的如此吗?
“我”是学习的中心
——高效学习,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虽然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有资源条件上的限制,但我们依然要意识到,单纯的学校中心模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无法实现真正的高效学习。
对于高效学习者来说,学习的中心必须是自己,而不可能是其他人。
学校中心模式的局限:
不够灵活自主,学习效率低
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现实中的学习场景,这都是我与学生交流时观察到的真实案例。
很明显,如果单纯地将学生放到以学校为中心的轨道上运行,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类似于上述案例的低效学习情况。
如果学校的课程体系做得较为完善,那么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会略微减少,但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因为学生内心在想什么,大脑处于何种状态,基本上不可能被外界即时监控到,也不可能获得及时调整。
试想一下,60名高中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基本变化,其中有一名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发现自己基础很差,连勾股定理的计算都不清楚,因而有大半练习不会做。此时,老师能否立刻感知到这名学生不适合做现有练习,然后给他重新布置一些关于勾股定理计算的复习题呢?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学生自己才有可能做及时调整。
学习高手的思维:以自我为学习的中心
学校、老师、课程、作业、教辅……都是供自己灵活调度的资源
学习高手有很多类型。有些人纯粹因为先天智商太高,不需要精密的学习方法,按照普通人的方式随便学学也就学好了;也有些人曾经就是普通人,但由于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不断地努力学习,最终变成了学习高手。在这里,我们主要看一看后一种高手是怎样学习的。
假设在一所二流或者三流中学里,有一名擅长高效学习的优秀高中生叫作卢标,他是怎样学习的呢?
真正的学习高手,就应该向上面的假想人物——高中生卢标——那样学习。在他的学习世界里,他便是学习的中心,一切资源都随他调动,依据他的需求或进或退、或增或减,十分灵活。
尽早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越是高手,越需要自主;年级越高,越需要自主
总体来说,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比较适用于那些不那么愿意学习、对学习没有什么想法的学生。由于基础学习意愿和学习习惯的不足,这些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规划和调整改善,他们需要一种强大的外力去束缚和规范自己,逼迫自己认真学习。而越是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我学习规划、执行和调整。
这一规律广泛地呈现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
优秀学生相对缺乏的县城、三四线城市里,学校往往采取高压的军事化集中管理模式——典型的学校中心模式;而在二线以上城市的重点中学,管理逐渐变得人性化,对学生的施压减少,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变大,逐渐向学生中心模式微调。
到了人大附中、上海中学、深圳中学、华师一附中、成都七中等国家级重点中学里,学校对学生的约束就进一步缩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进一步扩大,基本上呈现出学校——学生双中心模式,或者直接为学生中心模式。
具体表现为,对于那些有想法、愿意进行自主学习管理的学生,学校会与其沟通放权。
总之,学习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自己,而非父母、老师和学校。越是高年级的学生,所学的知识难度越高,学习压力越大,他们也就越需要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学习。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最好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具有完善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而为了达到此目的,倒推回去,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应该开始大量的自主学习试错和修正,在小学阶段应该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管理意识。
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最好能成为学生有力的学习教练,一点点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管理,学会以自我为中心安排学习计划、执行和调配学习资源。如何安排学习是一种权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便是一场权力的交接。老师和家长应当逐步让位,而学生当如年幼的君王继位一般逐步掌权。
当然,如果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并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管理的尝试,那么从高中阶段开始也来得及。越早地意识到学习要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就能越早地进入高效学习中。
中学生学习的三种自主权
——为自己争取高效学习的空间
那么,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呢?我们不可能要求学校完全按照学生的学习节奏来辅助学习,因为学校的职责是照顾学生的平均水平和平均节奏,而不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
争取三种自主权:
时间自主权、作业自主权、听课自主权
中国的教育生态决定了实现彻底而绝对的学生中心学习模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实际执行学生中心学习模式的时候,学生主要需要向学校和老师争取两种核心权力与一种辅助权力,依次为时间自主权、作业自主权,以及听课自主权。
时间自主权是指在早读、自习、晚修等时间里,学生能够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不被老师安排去做固定的事项。
作业自主权是指各科的作业量、作业类型,以及是否完成全部作业,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或者部分决定。这是两种重要的核心权力,我们需要尽量向老师争取,争取到的范围越大越好。
听课自主权指的是学生在上课时是否需要听老师讲课。这是一种有意义但没有那么重要的权力,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不需要进行调整。但并不排除有些场景中老师的讲课内容并不适合我们,为了提高课上40分钟的效率,我们需要离开老师的讲授去干点其他事情。我们可以尝试争取这种权力。
需要一提的是,时间自主、作业自主和听课自主,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违反老师的安排,一定要和学校对着干。它们指的是我们要客观而合理地衡量学校的教学规划、作业和课程是否适合自己,从而进行取舍。
学校的安排有可能完全不适合我们,因此我们要几乎舍弃学校的所有作业、课程和安排;学校的安排也有可能完全适合我们,那么当我们完全按照学校安排学习的时候,也依然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它和盲从的区别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后一种情况是我判断学校的安排完全适合我,我选择如此执行。
一般情况下,优秀学校的大部分安排是适合学生的,而我们只需要在个别地方进行调整。你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越强,你就可以申请更多的权力。如果你只是自主学习管理的新手,我建议你从一两个小地方开始练习。从年龄上来说,总体情况是小学生需要的自主权最少,初中生和高中生需要的自主权越来越多。
第一点,你要充分照顾到老师的权威。
由于传统文化、个人尊严等原因,很多老师依然保有强烈的权威感。如果你直接向老师提出想要脱离管理,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很有可能理解为你这是在直接挑战他们的权威。因此,当你提出申请时,你应当充分照顾老师的心理感受。
你或许需要向老师表明,并不是你认为老师教得不好,而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节奏不同;你很理解老师的难处,需要照顾到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和节奏,而无法为某一名学生单独做教学规划。因此,尽管老师教得很好,你依然需要申请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学习,不辜负老师的培养……
同时你还可以表示,当你自主学习的时候,依然会有一些疑惑需要向老师请教——让老师知道自己对你还有价值,你依然需要他们。
第二点,你需要让老师明白,你并不是在偷懒。
当学生申请作业自主权的时候,老师的第一反应大多是这名学生很懒惰,他居然不想写作业。进而老师的本能反应就是严厉地批评学生,希望他不要放纵自己堕落,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完成作业。
此时,你需要让老师明白,你不是不愿意写作业,而是想要有选择性地做适合自己的作业。你的作业量可能并不会减少,甚至可能会增加——基于自己的安排。如第一点那样,你需要表示,你并非质疑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很有意义,但作业是照顾班级学生平均水平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因为你是一名积极好学的学生,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你申请能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
如果你想向老师提出作业自主权的申请,那么你本身必须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如果你平时懒散、不爱学习而成绩又一塌糊涂,你去向老师申请不做布置的作业,并声称这是因为你想要高效学习,老师是不会相信的。
第三点,你需要让老师打消顾虑,让他知道自主学习并不是在瞎胡闹,你是有合理规划和安排的。
出于对学生的关爱,老师很担心学生自作聪明,以所谓自主学习的名号打乱了学习规划,进而将学习、生活搞得一团糟。老师的担心不无合理之处,因为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合理规划学习的能力,所谓想要自主学习,经常是一时兴起。
而你需要告诉老师,这不是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有合理安排的。
当然,即便你做了种种努力,老师也有可能对你的要求置之不理,坚决要求你服从学校管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自我为中心来管理学习就完全不可实现了。实际上,即便老师同意了你的申请,也有可能只是给了你一点点空间而已。在大部分情况下,我国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需要学着适应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
这意味着,不论老师的态度如何,我们都要知道学习要以自我为中心才能变得高效,这是高效学习的心法。如同武侠小说中所说的那样,以意行拳,以气舞剑,一切学习行为都要统筹在以自我为学习中心的心法之下。
本文摘自《学习的逻辑》,由小花生编辑制作而成
最后,感兴趣的朋友,
欢迎参加,我们和叶修老师的直播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