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瞎搞 |
倒闭的车企,其最不要皮的地方在于,很喜欢找客观原因,比如疫情影响啊、缺芯导致啊、国人不识货啊等等。
好像全世界都有责任,就它自己没有责任似的。
好像疫情专门攻击它家似的。
车辆技术也曾经点评过很多牛气哄哄的车企,比如
作为一个成功者,比亚迪本迪还没发话呢,圈养的媒体就开始高潮了,纷纷开始找主观原因,说比亚迪多么努力多么励志,多么天赋异禀……
感觉就像君权神授似的,命里就该如此。
但是,在师子一号看来,他们失败和成功的原因,都太简单了,那就是:
有没有瞎搞?是否尊重产品规律?
瞎搞,就会倒闭,不瞎搞,就容易成功,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把比亚迪的成功归结于比亚迪的技术牛逼,那师子一号一定要给它一个大嘴巴子。
作为一根曾经在比亚迪工作了8年的老员工,师子一号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比亚迪哪怕是10年前的技术研发实力、规模,都比当下市面上90%的车企还要强大。
换句话说,比亚迪的技术能力一直都很强大,网上盛传的比亚迪工程院像个象牙塔里的大学一样,是真的。
王传福作为比亚迪的老板,当然是比亚迪企业气质的主要塑造者。他就是搞技术出身的,最喜欢的是跟人讨论技术方案,而不是听PPT汇报。
师子一号虽不才,也在会上当面跟王总讲过方案,人家作为行政老板,提出的点评却让俺十分震惊,那是相当地专业、到位。
这哪里是老板,分明就是总工程师!!!
但是,技术强如比亚迪,从2015年到2021年,它雄起了吗?
完全没有!
你看下面这个销量曲线对比,最差劲的那个就是比亚迪的。
很明显,它的技术实力压根就没有转化成产品力,更没有转换成市场销量。
更有甚者,2019年左右,在一大批胡搞瞎搞的项目折腾之下,公司已经走到了崩溃倒闭的边缘。
人心惶惶、山雨欲来风满楼。
迷茫中的呐喊
在2014~2018这几年,比亚迪最爱干的事情就是营造民族情绪:
买比亚迪就是爱国,不买比亚迪就是不爱国。
不买比亚迪就是不识货,是人傻钱多
比亚迪的技术是最牛逼的
比亚迪销量上不去,是苍天无眼
……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从网上水军发的文章中,感受到比亚迪当年的愤懑、迷茫、不甘、无奈……
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很努力地搞技术,为什么我的销量还是这么差?
我的付出和回报,为什么那么不成正比?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山峰华岳低……
如果谁再说“技术为王”、再说“技术无敌”,比亚迪一定会更加迷茫,更加自我怀疑。
因为这个时候,有一家强劲的对手,在对它piapia打脸,那就是吉利。
说心里话,师子一号对吉利也很了解,有好多前同事都在吉利。
吉利的技术能力,真心比不上比亚迪,但是吉利的销量,在2015~2020那些年,却远超比亚迪!
这到底是为啥?
答案是,吉利在沃尔沃的引领下,拥有更加科学的造车理念,更超前的产品意识,更不拘一格的内部竞赛。
零部件选择国内、国际主流供应商,既保证了较高的可靠性,又可以通过B点来压价,节约成本。
自主开发?没兴趣
吉利几乎不搞自主开发,特别是上车件,几乎全部从供应商购买。
零部件节约的那点小钱,和整车口碑的大钱,吉利还是拎得清的。
况且,通过合理的商业条款,完全可以从采购上面节约成本!
小道消息
据说,曾经有过某王姓领导去跟李书福汇报自主开发,李书福直接说,“可以啊,给你20个人,2年时间,你去做吧,等你做的和联电一样品质了,就往车上试装”。
李书福心里估计在想,小样,想忽悠我,你还嫩了点。
后来那领导折腾了2年多,做得磕磕绊绊的,可靠性一直达不到要求,也没得到装车的机会,气呼呼地离职走了。
企业舵手的战略意识
有可能,正是李书福这种理智、科学、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识,才保护了吉利汽车良好的口碑,卓越的市场可靠性。
当然,这也算客气的了,我还听说有人去找李书福汇报立项方案,画大饼瞎吹,被李书福直接扔出去的。
据说是浙江北部某个电池企业,想打入吉利体系,就撺掇吉利某部门的几个人,一起写材料,跟李书福汇报合资成立动力总成公司,电池全部使用这个电池企业的产品。
被李书福直接回绝了。
关公面前耍大刀
这几个人气不过,就离职跑去这家电池企业,成立了个整车动力总成部。
天真的这几个人,还以为这家电池企业真的稀罕他们,然后继续天天画PPT,挤兑这个挤兑那个。
结果过了不久就被老板抓到了其中一个人的把柄,全给撵走了(要么开除这个人,要么一伙人全自提离职)。
扯远了
扯远了,但是由此可见,李书福在带领吉利造车的路上,立场坚定、方法科学,尊重产品规律,所以产品口碑很好,可靠性很好。
国家有国运,企业也有企运,比亚迪也等到了自己的企运。
在比亚迪最为危急的2018年,沃尔夫冈-艾格先生来到了比亚迪。
他的到来,挽救了比亚迪,挽救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门面,挽救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潮流!
和他的到来同一时间段发生的,是王传福内心的变化,他开始尝试做造型设计、品质改善了,开始注重一些所谓的非核心技术了。
与此同时,公司层面内部也开始反思了,不再执拗唯技术论了,学会尊重产品规律,开始学会讨好市场需求和用户喜好了。
来自王传福的灵魂反思
同时,Vector、dSPACE等国际巨头的产品和工具,也开始大量涌入比亚迪了,以前那种拿着CANtest上车读报文的苦逼事,再也不去干了。
在车载零部件方面,比亚迪开始努力寻求外部供应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不再强推自主开发产品了。
大量的零部件,都开始从外部采购了。
同时,各个内部供应商也都独立出去了,向全社会开放供货。
弗迪电池、弗迪视觉、弗迪科技、弗迪动力、弗迪模具等等等等
只是说,独立初期,为了保证这些供应商能够经受得住自由竞争市场的冲击,比亚迪可能会给一些保底订单,别让它倒闭了。
事实证明,比亚迪独立出去的这些供应商,实力都相当可以,很多一线品牌的车,都用了比亚迪的供货零件。
小米汽车应用比亚迪电池
在一系列“不瞎搞、不乱糟”、尊重产品自身规律的改变之后,比亚迪很快就从市场得到了正面的反馈。
3年之后的2021年,比亚迪发布了大名鼎鼎的汉,以其美轮美奂的外观,精湛的质感,彻底把比亚迪拉往神坛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比亚迪在2022年和2023年,彻底一飞冲天,直奔300万辆,成为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汽车公司!
剖析吉利
吉利事实上也还是挺重视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但这要看跟谁比,如果是跟比亚迪比,那吉利的技术能力总体而言肯定是不如的。
吉利的长处在于科学的、国际化的技术管理模式,不执拗于技术,不钻牛角尖。
吉利从2015年开始的销量证明了,技术差一点点,但是只要别胡搞乱来,规规矩矩做车、尊重市场和客户,销量不会太差。
剖析比亚迪
比亚迪是汽车圈出名的技术宅,曾经对技术有过蜜汁自信。
比亚迪在2015年以来的经历证明了,执着于技术,但是胡搞瞎搞,企业真的可能会崩溃的,会破产倒闭的。
庆幸的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汽车行业淘汰赛,比亚迪有惊无险。
推测一下
那么,如果一家企业,既没有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又像比亚迪曾经那样瞎搞胡搞,下场是什么样的呢?
答案不言而喻,这样的企业,注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垫脚石,成为活教材。
比亚迪的取舍
转变思路,适当放弃,有舍有得。
比亚迪的成功,当然不等于放弃自主开发,更不是放弃技术,只是说放弃那种盲目的、不科学的、低效的自主开发。
明明这个零件已经烂大街了,市场竞争已经很充分了,就没必要再去自主开发了。
特别是自主开发还搞得稀巴烂的情况下,纯纯冤种砸牌子。
比亚迪在自主开发什么呢?
在开发云撵系统、高速爆胎稳定系统、涉水应急系统、EPS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等各种卡脖子技术。
在花大量的精力做方案分析,花大力气研究各种各样的多角度测试方法。
师子小分队就是专门做测试的,当然对测试很有心得,从后台也确实打听到了比亚迪在做的各种很棒的测试体系,其中相当多的部分都让我们心驰神往、钦佩不已。
英雄惺惺相惜
关于格局,比亚迪在这一点上真的是和吉利达到了同样的境界:
能直接买的,就直接买,不要自己做;市面上买不到了,再去自主开发。
尊重党,尊重国家,尊重并相信全社会改革开放40多年的产业发展成果
车企技术中心不做任何零部件自主开发
所有装车零部件的开发部门,全部都使其独立出去,成立专门的第三方公司,向集团供货。
无论是比亚迪的工程院、规划院、商用车研究院,还是吉利的领克技术中心、吉利技术中心、极氪技术中心……,都是只负责整车集成,负责提需求、做测试验证,不做零部件开发。
如果某个部门想做零部件开发,OK,独立出去,专门做,市场才是最好的试金石。
十分看好比亚迪和吉利
所以,师子一号坚定认为,比亚迪和吉利,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两位伟大的选手,在经历了20年的摸索之后,终于又来到了同一个赛道。
当下的吉利,依旧科学、理性、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在自主研发方面锚定刚需和痛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假以时日,一定会王者归来。
常规思维
很多人都觉得,大环境好了才能赚到钱,比如:
疫情来了要收缩业务,不好赚钱;
餐饮业大量倒闭,这行不好干;
公司销量不行,要愁眉苦脸……
这是常规思维~
逆向思维
事实上,疫情来了,也会催生很多机会,比如医药卫生用品,医疗防护用品等
事实上,餐饮业大量倒闭,回收二手餐具的反而赚得盆满钵满,因为每年都会有很多人认为:别人干不好餐饮,是他能力不行,我觉得我能行。
事实上,疫情期间,线上会议、线上推广,正是大干特干的好时候。
一个切身体会的例子,车辆技术的第一个合同,就是在2020年疫情之间开始做的,具体客户名字就不说了。
公司不行了,我还行
前些年,有粉丝朋友在交流的时候,他说他要去恒大汽车,我说那玩意不靠谱,你去那干啥?
他说:
“我也知道不靠谱,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但是架不住给的钱多呀,而且没活干反而清闲,我捞两年钱,好好扩充自身知识,到时候再跳槽”,
“恒大捞了那么多钱,我正好从它那里捞点”
这叫伸张正义!
火眼金睛
再比如,在吉利搞自主开发的那个王总,他拉起一个队伍,搞VCU自主开发,就属于典型的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坑李书福。
自主开发成了,他功成名就,公司资源就成了他个人的勾兑器了;
自主开发失败了,他拍拍屁股走人,不影响继续找高薪工作。
说不定给新老板写PPT汇报的时候,还大书特书是李书福不给支持,才导致失败的,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继续忽悠新老板)。
公司虽然倒闭了,但是我个人却牛逼起来了,这就是他的逆向思维!
真是庆幸老板头脑清醒!
公司快倒闭了,感觉大祸临头了,咋办?
有啥好担心的?
政府和银行要是出手救,只要卡位做好了,仍然是最先受益者。
要知道,就是区区一个众泰汽车,行业过街老鼠一样的口碑,倒闭之前,有关部门还几十亿几十亿地输血呢。
我觉得公司的显示器挺好的,要是公司倒闭了,资产拍卖,那我就找找关系,把这些显示器收了,倒卖一下也能赚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