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一代宗师董海川生前是肃王府的太监,这是世人皆知的事。但是有些文章中说董是皇宫护卫,肃王府武术教师;还有的作者写肃王待董犹如上宾等等,显然都是想象中的事情。
董海川卒于光绪八年冬(1882年),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1981 年5月移葬于京西万安公墓),先后共建墓碑铭四座,是研究董海川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第一座墓碑是光绪九年二月由弟子尹福等人修立的。碑文为铁岭人贵荣撰,由沈阳人清山用草书书写,甚为精美。记董“不意中年蹈司马公(按:指司马迁遭宫刑事)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棣肃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商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这段文字清楚地说明:董海川中年始为宦官(太监),先在皇宫,因遭同人猜嫌,才“改棣肃邸”当差,可见不是什么皇宫护卫。晚年“始得寓外舍”,到民间教拳。却没有在肃王府当教师的记载。可知,说董在肃王府当教师,肃王待如上宾等等,是揣测之词。这些同志不了解当时太监的悲惨生活,否则就不会说出这些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奇迹” 了。
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的记载,清朝统治时代,在皇宫、王府的太监中,声势显赫、得到皇帝和王爷宠信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层层压制之下受尽奴役和摧残的奴隶。根据当时规定,在王府当差的太监,最高的是首领太监,得宫中准许后,可戴七、八品顶戴。他们的职权范围限于内院,太监、 “妈妈”、“丫环”等人都受他们管辖(实际上是奴隶的头领)。其次是回事太监,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小太监和有来客时,担任禀报,引导客人出入。再其次为小太监,是服侍主人的贴身侍者。地位最低下的是散差太监。他们的职务是洒扫庭院、住室,挑饭,烧炉子,是工钱最低而受累最多的可怜人。根据当时制度,董海川在肃王府既不可能当王爷、贝勒的拳师,更不可能受到上宾的待遇。无怪乎碑文的作者有“呜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禁抚怀屠狗, 独黯然其销魂”之叹了。
董海川离肃王府后,长期住在他的徒弟史计栋家。史计栋名振邦,家资富有,在北京朝阳门内开设义和木厂,其妻为董海川之义女。史计栋《墓表》对此曾有记载:“董老衣食之需要,由君(按:指史计拣)供给,殁则为之莹葬地,并认其棺椁寿衣之费。”数年前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会长李子鸣先生曾亲去董海川故里文安县朱家务访问,据村人相告,董氏故居只有土房数间,已无近支族人。这一切都可说明:董海川在肃王府时不会是显赫一时的侍卫或武师。(原载:《少林武术》,1988年第5期)(小编注:本期内容摘编自网络,转载意在传播信息之目的,欢迎大家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