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仁济故事|鏖战小虫:仁济医院与血吸虫病防治攻坚战

健康   2024-11-04 17:45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在漫漫岁月长河中,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幻、亲历了上海的兴盛繁荣、引领了医学的发展进步;她始终充满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不断地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一代代仁济人不忘初心,甘于奉献,攻坚克难,创造了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和“唯一”,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2024年,仁济医院迎来180岁华诞,请听仁济人为您倾情讲述“仁术济世护苍生”的感人故事。



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血吸虫病疫情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水系发达的农村郊县地区爆发。在上海的10个郊县中,9个有血吸虫病流行,涉及159个镇,1558个生产大队。青浦县是这9个郊县中疫情流行最严重的一个,同时还是全国10个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之一。以任屯村为例,在20年中,全村人口由275户、960人锐减至154户、461人。由于血吸虫病波及范围极广,感染人数众多,引起中央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铭新教授自1955年起即担任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临床组组长。1956年2月27日,上海市“血防”动员大会召开,宣布成立治疗大队和5个中队,黄铭新教授担任副大队长。全体血防人员在三天内全部入驻郊区和水上区,针对当地农民和水上船民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仁济医院的医生护士曾先后参加青浦、奉贤等郊县的“血防”工作。一个治疗小队由四名医生、一名化验员、五名护士和三名工友组成,通常要负责治疗上百名病人。医生工作期间无休,等病员的疗程20天结束后休息三天。

1956年起,黄铭新、江绍基等就作为血防指导专家每周都工作在郊区血防第一线,他们家中常常半夜会响起来自上海郊县的求救电话。1958年的某个深夜,黄铭新突然接到青浦县一个紧急长途电话,要求派人抢救一个阿-斯综合症患者,值班医生向黄铭新汇报情况。虽已是半夜,他还是立即赶赴现场参与指导,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才回家。

在当时的治疗过程中,经常能够发现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原因突发阿-斯综合征的猝死病例。后经反复研究,逐渐明确这是由于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中含有的锑中毒诱发的心室纤颤,最终导致阿-斯综合征直至患者死亡。1955年9月,黄铭新和潘孺荪、江绍基、俞国瑞等医生结合已有经验和临床观察结果,经过动物实验发现,酒石酸锑钾中毒所发生的心脏骤停并不是锑剂直接作用于心肌的结果,而是锑剂抑制大脑皮质,引起的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有关,而迷走神经功能抑制药物阿托品对于上述机制产生的病情有治疗作用。同时,他们提出大剂量阿托品的治疗方案,并在几个病人的抢救中获得良好的效果。1956-1960年,他们又进一步阐述动物实验机理。上述研究结果经新华社第一时间报道,引起不小轰动。在他们的倡议下,全国血防工作组曾以大剂量阿托品治疗锑剂心脏中毒作为常规,使死亡率从50%下降到10%,挽救大量血吸虫病病人的生命。

在疫区,黄铭新、江绍基等医务人员发现很多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发育不全。在进一步实地调查后,他们在实验室重点研究探讨该病的机理,证明这种侏儒症是因为血吸虫病影响垂体前叶功能导致的。而经过治疗,这些患者大多能重新生长发育,并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最后,他们提出血吸虫病性侏儒症这一疾病的概念并阐明其机理。在他们的倡议下,对这些患者进行优先治疗,很多侏儒症患者由此重新发育生长,获得劳动能力。

对于那些尚处早中期的血吸虫病患者,锑剂治疗确实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对于那些已处疾病晚期、伴有诸多并发症的患者来说,锑剂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仅青浦县,当时血吸虫病确诊患者为15万,其中晚期病人超过6000例,而全市血吸虫病总计感染人数为75万多人,其中晚期病例数量巨大。对此,仁济医院内、外科都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以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1958年,兰锡纯在青浦县人民医院实施首例脾脏切除后大网膜固定术获成功。之后,他便开始亲自下乡对手术进行统筹安排,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考虑到当地患者的经济状况,兰锡纯充分利用患者术中的脾血,从而减少输血,最终减少患者手术费用。当时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方法的患者,治疗平均费用降低至57.38元。经过短短三个月的培训,已经使青浦当地卫生干部掌握此项技术,并在此之后又辗转昆山开展同样的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血防工作中的仁济经验和成果,上海第二医学院于1964年5月发文成立血吸虫病研究室,隶属医学院统一领导,并由黄铭新任研究室主任,潘孺荪、杨宜为副主任。研究室成立后继续针对各期血吸虫病临床治疗和实验室研究展开大量工作。首先提出敌百虫肛栓与呋喃丙胺合用治疗血吸虫病。在敌百虫治疗血吸虫病方面进行研究。在血防-846的普治,尤其是从根本上解决血防-846导致的肝中毒问题及锑剂治疗血吸虫病产生的副作用,并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血防-702。1964年11月28日,国家科委领导前往仁济医院检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黄铭新就上海血防工作的进展及存在问题作详细汇报。同年,黄铭新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会议上负责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血吸虫病临床研究方面的成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研究室因历史原因一度被撤销,直至1979年6月调整恢复。1984年,在该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为中国消化病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已成为国内消化内科主要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基地之一。

1985年8月29日,上海正式宣布全面消灭血吸虫病。同年12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消灭血吸虫病庆功表彰大会。包括仁济医院黄铭新、兰锡纯、江绍基、邝耀麟等医生在内的大批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均因在“血防”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记大功。



朗读者


周澄蓓 消化科 住院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就医服务号

订阅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官方微信账号,即时获悉医院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