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I型 坦克
马克Ⅰ型坦克
马克Ⅰ型坦克是1916年英国制造的新式武器,被称为坦克鼻祖,于1916年9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上参战,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参与战争的坦克。为了保密,这种新式武器被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这个名称后来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
诞生背景
This is a Title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大陆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战争双方都布置了大量的铁丝网。于是英国威尔逊中尉及崔斯顿在1915年夏天为英国陆舟委员会制造了小威利坦克,此坦克虽火力满足需求,但通过性和机动性不太行。为满足作战需求,威尔逊又设计了一辆以菱形为整体构形的战车,并于1915年12月成功制成试验车。1916年,这种新式武器被正式命名为马克I型坦克,并在英国军队中服役。
▰
机体结构
This is a Title
马克Ⅰ型坦克呈菱形,刚性悬挂,拥有6-12毫米的装甲,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这种设计使底盘与上部车身结合为一体,可以轻松滚过铁丝网与大小壕沟。但坦克内部环境相当恶劣,内部无任何隔间,引擎和武器等机械在一个空间内,无减震减音装置,充斥一氧化碳废气和开火后的硝烟味,再加上车箱内温度较高,导致不少乘员在车上晕倒。
▰
武器装备
This is a Title
马克I型坦克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坦克装有2门57毫米霍奇基斯6磅快速炮和4挺哈齐开斯机枪,侧重于攻击敌方坚固工事,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对敌方的碉堡、火炮阵地等进行打击。“雌性”坦克装有6挺维克斯机枪,更注重对付敌方步兵,能够对近距离敌方步兵进行密集扫射,有效压制敌方步兵的冲锋,为己方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
发动机
This is a Title
马克I型坦克使用的是戴姆勒公司生产的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最大输出功率只有77千瓦,对于接近30吨重的马克I型坦克来说动力太小,速度非常缓慢,只有6千米/小时。而且发动机体积大,运行时噪声也大,车内乘员之间几乎无法正常交流,只能靠比划手势来沟通。
▰
操控
This is a Title
Mark I坦克的操控十分困难,转弯是依靠控制左右两边履带的速度。坦克乘员共有8人,指挥官与驾驶员坐于坦克前部,坦克后部有2人要分别站着操作左右2段变速传动箱,操控一辆Mark I 坦克共需4人,其余四人是炮手、装填手、齿轮员,装填手与齿轮员还要兼当机枪手。
▰
通信系统
This is a Title
早期的马克I型坦克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而是使用信鸽和信号旗,信鸽很容易受到战场的影响导致信息传递失败,而信号旗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无法发挥作用。于是1917年英国开发了一系列不同功率的无线电收发器设备,即W/T Trench Set Mk.I/II/III野战无线电台,这些电台的通信距离能达到8公里,为坦克部队的通讯提供了极大便利。
▰
主要衍生型号
This is a Title
图:Mark I雌性坦克
Mark II坦克:仅有小幅改动的训练用车,但由于Mark I产能不够,所以参加了1917年4月的阿拉斯战役。
图:Mark IV雌性坦克
Mark IV坦克:雄性重28.4吨,配两台霍奇基斯6磅快速炮;雌性重27.4吨,配备5台路易斯机枪。
图:Mark V雄性坦克
图:Mark V雌性坦克
Mark V 坦克
从1917年至1918年6月,共生产了400辆,其服役年期为1918年至1945年。
图:Mark VIII坦克
Mark VI、Mark VII和Mark VIII坦克:是马克系列坦克的后续型号,它们在设计和性能上都有所改进和提升。
Mark IX 坦克
史上第一台装甲运兵车,除4位战车操作人员外,可搭载30名士兵。
▰
参与实战
This is a Title
1916年6月24日至11月18日,英法联军和德军在索姆河区域展开激战,前期战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于是在1916年9月15日清晨,英军的十几辆坦克开始参战,帮助英法联军碾碎德军的防御工事,并在5小时内向前推进了4~5公里,但由于坦克数量不足,技术不成熟,战果并不显著,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整个索姆河战役期间,英法联军伤亡79.4万人(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伤亡53.8万人,双方伤亡共133.2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次会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坦克参与的实战,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机械化部队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