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时代人大代表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政务   2024-11-05 09:01   湖南  

 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一方面可以把百姓的呼声和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民情民意,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传达给百姓,为百姓解疑释惑,推动相关决策部署及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实现决策与民意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人大代表加强同选民联系,监督政府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社会,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

参与乡村治理的“涟源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更明确强调“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是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的重要体现。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乡村自治,乡村德治,乡村法治。乡村自治就是要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乡村法治就是要有底线思维,解决基层突出重点问题。乡村德治就是加强村民德育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能够有效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建立人人参与共享,公建,公治的乡村治理新局面,激活乡村治理与发展的活力,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应以自治为基础,法治做保障,德治为先导,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涟源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百万元,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77处,其中乡镇街道机关联络站21处、村(社区)联络站56处,规范活动主体、活动内容、接待制度、问题处理、平台运转等事项,切实做到“有阵地、有方案、有制度、有活动、有成效”,进一步明确管理员、联络员、工作职责等。2022年,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1200余人次,收集建议意见386条,解决实际问题262个。渡头塘镇把建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载体,全镇共有18名市县级、63名镇级人大代表入驻,辐射全镇25个选区。通过微信群信息推送和组织代表参加专题培训的方式,将人大代表分为四个活动小组,在各村参加屋场会、开展代表走访活动。利用打造秀美屋场的契机,精心挑选渡头塘社区洲四屋场,通过开设宣传展板、召开专题屋场会等方式,渡头塘镇人大有效化解采石场矛盾、龙塘组织代表抗旱救灾,湖泉镇组织红色娘子军入点入户宣传法律政策等,获得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全市创新打造代表联络站示范点9个。三甲、渡头塘、杨市、湄江、枫坪、伏口等乡镇,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效结合,代表进站与走出站开展活动相结合,代表小组活动与屋场会相结合,创建了法治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专题调研活动与联络站工作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推进了一些中心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全市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搭建了创新平台,取得良好成效。群众有信访诉求,人大代表就应该千方百计去排忧,扑下身子去解决,人大代表主动下访,既是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及时就地化解矛盾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了解社情民意、听取意见建议,研究问题化解办法的重要途径。积极转变基层社会治理观念,从基层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基层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努力在切实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真正化解矛盾上做文章。三甲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将民法典馆、法治广场作为重要的普法阵地,组织人大代表和选民先后采用宣讲直播、法律讲座、普法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今年以来,共计6000多人次参观普法阵地、参与普法活动。2022年8月30日在三甲乡玉峰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育清作普法宣传动员,市人大常委会法治乡村建设专业代表小组开展法治宣讲,专业代表小组成员陈雅、李颖等分别以《公益诉讼检察,守护美好生活》《规范民间借贷,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彩礼那些事》《订金与定金》为题开展宣讲。他们从老百姓最关心关注的事情说起,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和身边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释法,引得现场群众频频点头。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提高广大村民的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贡献代表力量。2023年1月,三甲乡玉峰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为进一步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5月8日,七星街镇组织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对2023年七星街镇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代表们先后来到七星街镇污水处理厂和檀山村、实竹村泵站及洪源水厂调研考察,听取项目主要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进度和运营情况。据介绍,泵站的投入使用以及水厂的改造,能够有效弥补七星街镇水量不足的问题,为七星街镇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提升水源重复使用率,减轻水源供求矛盾,推动农业发展,改善七星街镇的生态环境。

 涟源共有娄底市代表小组8个,涟源市代表小组21个,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组建法治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专业代表小组2个。去年共组织县市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代表小组视察调研等活动38次。各代表小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代表小组活动,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2022年7月,涟源市出台了《关于市委、人大、“一府一委两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联系市人大代表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联系主体、内容和要求,共有90名领导人员联系300余名市十八届人大代表。通过邀请代表参加或列席有关会议、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召集代表座谈、邀请代表进行专题调研、走访代表或邀请代表上门交流等方式联系代表1080人次,解决问题415个。据统计,2022年,全市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1 件、建议182 件,涉及城建环保资源方面35 件,占23 %;农业农村工作方面 47件,占30,9 %;教科文卫方面 25件,占16,5 % ;财政经济方面21 件,占13.8 %;其他方面24 件,占 15,8%。这些议案和建议囊括了全市人民群众关心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代表群众”,倾听基层民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发挥了“代言人”的作用。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主题活动,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58人次、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专项工作评议62人次,深入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工作情况,促进代表更好履职。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联系群众办实事”活动,帮助和推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宣传动员各级人大代表投身公益活动、主动捐资捐物600余万元,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娄底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吴述桃、姜浩文,李浩宇、梁吉庆等,涟源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梁革兵、黄立梅、聂理华等,其先进事迹在省市各级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人大代表推进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的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能全面、深入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使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党和政府实现“广采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以及“情为民所谋、利为民所谋”的施政目标,树立起党和政府及政策的威信,营造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全面、充分、及时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既要积极倾听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又要及时将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传递到人民群众中去,主动宣传阐释、带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发挥代言作用,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的优势。人大代表加强同选民联系,监督政府机关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社会,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载体,人大代表定期集中接待选民,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面对面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和反映群众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构建社会治理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做好上情下传,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法规等。针对存在的一些不利于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化解矛盾。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意见,是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发挥代表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人大代表通过分析研究、归纳整理选民提出的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代表权利,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发挥监督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程序规范化。依法监督是人大代表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紧紧围绕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找准助推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做到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社会有反映、人大有关注,群众有诉求、人大有回应。在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民生实事、共同富裕、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员”作用,听取和审议相关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府及部门切实转变社会治理理念。积极探索监督工作新形式,不断拓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打好监督组合拳,做好做实社会治理监督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人大代表在做群众工作、调解矛盾纠纷、带头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大代表积极利用自身工作平台和工作优势,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治安民调、接访走访、乡村振兴等活动,拓展信息来源和渠道,分析各类问题和事件,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社会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发挥参与决策作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民主化。在社会治理中,人大代表既是实践者,又是推动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大代表来自群众,熟悉本地实际,在共同富裕、环境整治、城镇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中,清楚群众的所想所盼,为群众反映心声,积极建言献策,提供科学依据,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本地实际,更加体现人民的需求。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认真听取和审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决算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两院工作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在闭会期间,通过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视察和调研,开展的执法检查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社会治理过程民主化。

编辑:刘杏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人民之友
《人民之友》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民主法治新闻月刊。《人民之友》及其官网(www.hnrmzy.com)、官微以“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传播法治精神“为宗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