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咨询微信号
(投稿邮箱jms1111@foxmail.com)
【JET征稿贴士】《教育教学研究论丛》(JET)2024年重点选题 & 征稿启事
【IJMS征稿贴士】《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学刊》(IJMS)青年学人支持计划
【征稿贴士】一心九刊,总有一刊适合你~涵盖教育、马理论、法学、语言文学和音乐学及人文社科综合类~~
知网外文库检索
Ⅰ.引言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喜歌剧之争”的代表人物,他既是启蒙运动的先导,又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在创作和理论方面的先驱。卢梭的音乐活动和音乐美学思想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他的音乐观也是其社会政治思想的在艺术中的投射:偏爱意大利喜歌剧、提倡“音乐模仿自然”“音乐情感论”,体现出了与法国古典主义音乐美学观念的对立。在18世纪这一群英荟萃的时代,各个学者对于音乐美学思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以卢梭与拉莫思想争论所展开的“喜歌剧之争”。在这场争论中,卢梭呼吁对法国歌剧进行改革,特别强调了歌剧的表达形式,给曾经占据舞台日久的、夸张的法国大歌剧带来一股清新朴素之风,使其更加符合理性和人性的原则。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音乐创作和理论的方向,也为后世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Ⅱ.时代背景
自歌剧诞生以来,经历了百余年的演进,在欧洲逐渐确立为以意大利、法国为中心的两大派别。但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逐渐衍变为贵族宫廷社交的装饰品,脚本、作曲、歌手和听众等都沉迷于浮夸的华丽风格中。各种铺张的娱乐,例如舞蹈、杂耍;豪华的舞台布景和服装;对阉人歌手华丽炫技的演唱技巧的推崇;大量填充剧情或者延迟的剧情的舞曲,占据了歌剧舞台。
受巴洛克时期的装饰艺术影响,18世纪初的音乐的美学被认为与形式美、结构美以及装饰性美密切相关,巴洛克音乐在装饰性、复杂性和奢华性方面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特点,也在此时的意大利正歌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正歌剧的这些弊端受到人们普遍的反感,恰逢当时欧洲正在进行启蒙运动。因此,受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的影响,一些学者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开始关注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前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发展随之也出现了新的趋势。音乐美学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音乐由“神”的赏赐,转变为“人”的意识;音乐逐渐向大众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打破以往以英雄、史诗、古代神话为主题的创作理念,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的民间主题开始大量出现;音乐旋律占据主导地位,音乐风格由复杂、庄重转变为简洁、富有生活化气息(修海林,1993)。
Ⅲ.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
17世纪是法国歌剧的辉煌时期,法国宫廷作曲家吕利开创了法国歌剧中的抒情悲剧形式;拉莫则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从物理学和数学研究音乐,诠释了古典主义“规律化”“秩序化”的原则。此二人的歌剧理念是法国绝对君主制下形成的古典歌剧传统,并将法国古典音乐的成就发展到了最顶点。然而到了18世纪,法国歌剧由于剧情单一、浮华奢靡、守旧无趣、结构松散而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恰逢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与小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音乐却仍然一味迎合法国的贵族审美,忽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胜利的资产阶级和小市民对音乐的审美需求。(Enrico Fubini,2006)作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卢梭的音乐观是其社会政治思想在艺术中的折射,他渴望平民歌剧、简朴生活化的歌剧,因此他对此吕利和拉莫的音乐形式极为反感。针对那一时期音乐发展的情况,卢梭提出了以下观点。
3.1音乐应表现平民精神世界之美
卢梭认为音乐应该表现平民精神世界之美的观点可以追溯到他对社会和个人自由的理解,以及他对自然状态下人类本性的看法。作为第三等级中平民阶层的代表,卢梭(2006,2007)在《新爱洛伊丝》和《忏悔录》中都表达了他对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阶级的批判,以及对小人物纯真情感的热烈歌颂。卢梭认为,音乐不应该被社会地位或财富所左右,而应该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而平等的,但社会制度的出现导致了不平等和不自由,平民精神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本真和纯粹,而社会制度则扭曲了这种本真。因此,他希望通过文化和艺术的表达来重塑这种平民精神,提倡作曲家创作描写平民淳朴生活的作品,使人们能够重新感受到自由和平等的理念,表现平民精神世界的自然真实之美。这也是卢梭追求平等、自由,反对封建强权专制的美学思想的体现。除了在音乐的题材方面着力体现平民的精神之美,卢梭还在音乐风格方面也追求真实、自然,他反对巴洛克以来在实践中被逐渐完善并在拉莫手中得到深入总结的和声学体系,取消了音乐中富于“激情”的重音,多彩冗杂的和声,着重发挥音乐旋律带来增色效果。让音乐以一种直接触及心灵的艺术形式,从而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以便让所有人都能够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启发。
3.2音乐应模仿自然
在卢梭的音乐美学中,自然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景观,更是人类内心的自然情感。他认为音乐应当模仿自然的情感流露,通过这种模仿自然的方式,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在卢梭看来音乐的美在于其自然和简朴,这与他(2010)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出的自然状态和文明状态的对立相呼应。卢梭认为,自然是纯粹而美好的,是人类真正的本源,他相信自然界的秩序和和谐可以成为人类生活和社会组织的模板。在《音乐辞典》(Dictionnaire de musique)中,卢梭同样强调音乐的旋律应该像人类的自然语言一样,能够直接传达情感和思想(Rousseau,1826)。因此,他认为艺术应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因为自然展现了最真实、最美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正是试图将“模仿论”和“情感论”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因此卢梭提出的“模仿”——音乐应该模仿自然。卢梭认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当表达自然的和谐与美。他主张音乐应该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情感和节奏来达到美的境界。这不仅是因为他认为自然是美好而纯粹的,也是因为他相信自然是最直接的情感和美感的来源,音乐作为艺术形式应该能够直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感动人们。
3.3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
卢梭认为旋律最重要,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他对音乐的审美观和人类感知方式的理解。卢梭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功能,主张音乐应该通过旋律直接打动人心,而非依赖复杂的和声结构。他在《音乐辞典》中写道:“音乐的目的在于打动人心。”在他看来,旋律是音乐中最直接、最能够感染人心的部分,因为它通过音调的起伏、音高的变化以及节奏的编排来传达情感,触动人们的心灵,因此,他认为旋律比和声重要。
首先,卢梭认为旋律是音乐中最自然和直接的表达方式,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复杂和过度装饰的音乐形式,尤其是巴洛克时期的对位法和装饰音。他认为这些复杂的音乐技术使音乐失去了其自然性和情感表达的直接性。他在《音乐辞典》中指出,旋律应该像人类的自然语言一样,具有自然的抑扬顿挫和情感表达。旋律的自然流畅和简洁能够最直接地传达情感,触动听众的心灵。然而,和声表现出的美却是一种构造美,是人类意识和审美的产物。作曲家在创作中过度使用和声,给歌曲添加复杂的伴奏、堆砌和声,这种刻意“设计”的音乐往往不能打动听众。而旋律作为生活的产物,与人们的日常语言紧密相连,更能直击人心。而旋律作为生活化的产物,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由人们日常生活化的语言而转变过来的,往往能够更加直击人的心灵。
其次,卢梭认为和声不能够体现出民族性的特征。卢梭相信音乐应该是一种直接反映人类情感和本性的艺术形式,而民族性则是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在卢梭看来,音乐应该能够表达特定民族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独特性和文化认同,而和声这种音乐元素是一种抽象的、普遍的技术,它不受特定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声在欧洲古典音乐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它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普遍性,不受特定民族文化的限制。因此,卢梭认为和声无法体现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它是一种普遍的、超越民族界限的音乐元素。相反,卢梭认为旋律和节奏等元素更能够体现民族性,因为它们更直接地反映了特定民族的音乐传统、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旋律和节奏可以通过特定的音乐风格和传统来表达,能够体现出某一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心灵活动,从而反映出特定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体现了民族特性。
最后,卢梭认为和声很难被普通听众接受。在卢梭看来音乐应该是一种直接触及心灵的艺术形式,能够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对普通听众来说,更容易被直接的旋律所触动,因为旋律更直接地传达了情感和情绪;而和声可能相对抽象和间接,未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很难从一些和声进行中找到美感,因为它没有模仿任何事物。因而和声在人的情感没有建立直接紧密的联系,不具备共同性,在音乐中只是辅助手段,为曲调增添色彩的作用。首先,和声是音乐中一个复杂而技术性强的方面。它涉及到不同音乐声部之间的和谐关系、音程的选择、和声进行的运用等,这些都需要较高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训练。对于普通听众来说,难以理解和欣赏和声的复杂结构和技术性。其次,卢梭认为音乐应该是能够被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然而,和声往往更受到受过专业训练或音乐教育的人的欣赏,对于普通听众来说,更容易被简单明了的旋律所打动,而不是抽象的和声结构。
在卢梭所处的时代,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往往局限于上层社会或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群中。因此,普通人对于复杂的和声结构可能缺乏理解和欣赏,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和训练。所以,卢梭更加主张音乐应该是能够触及广大群众的艺术形式,更倾向于简单明了、直接感人的旋律。
3.4语言特点会制约音乐旋律的表达
十八世纪以卢梭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学者认为旋律能够通过声音的起伏、音调的变化和节奏的组织来传达情感和意义,语言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语言特点的制约。因此,他们非常注重音乐和语言的关系。
卢梭(2003)认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音结构、音韵规律和语调模式,这些特点会影响到人们对于音乐旋律的感知和接受,旋律变化是在模仿其民族的语言习惯,旋律特点就受民族语言特点所影响。因此,卢梭强调语言的音乐性,认为音乐应该与歌词紧密结合,以增强其表达效果。卢梭将法国歌剧与意大利歌剧、法语和意大利语进行了比较,从语法、发音等方面入手,认为歌剧应该用意大利语演唱,而非法语,他通过考察一段源自吕利《阿尔米德》中著名的宣叙调来印证这一点。卢梭认为,法国音乐中既不存在节奏又缺乏旋律,没有明显重音,多鼻音,导致法国歌剧结构冗长、节奏拖沓,无法演唱出令人满意的咏叹调和宣叙调。而意大利语节奏清晰、自由灵活,并且旋律摆脱了和声的束缚,更加适合歌唱,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法语的抑扬顿挫不如意大利语适合歌唱,其语言特点使得它不适合创作出旋律优美的歌曲,这也是他支持意大利喜歌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Ⅳ.卢梭与“喜歌剧之争”
4.1喜歌剧之争的背景及起因
在以吕利为代表的法国古典歌剧创作经历了十七世纪的辉煌璀璨后,十八世纪却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局面,法国歌剧虽有宏大壮丽的场面,却呆板守旧,毫无创新。然而这一时期意大利喜歌剧以一种新鲜的艺术形式,迅速席卷了欧洲歌剧舞台,因其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简洁的音乐旋律、紧凑的剧情结构、角色的喜剧化处理,广受群众欢迎(李晓冬,2019)。
1752年8月1日,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的歌剧《管家女仆》在法国歌剧院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并引发热烈反响。由此引发了十八世纪自旋律派与和声派之争以来的第二次艺术争论(何乾三,1984),即关于法国大歌剧和意大利喜歌剧的激烈争论,争论的双方是以卢梭为首支持意大利喜歌剧的百科全书学派和以宫廷贵族为主的支持法国大歌剧的权力派。一方面,以卢梭为代表的“洋务派”支持意大利喜歌剧的新鲜活力,认为它能够为法国歌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们主张借鉴意大利歌剧来改造法国本土歌剧,推动法国歌剧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拉莫为代表的“本土派”则坚持法国“歌唱悲剧”的传统,认为法国歌剧应该保持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他们批评意大利喜歌剧的轻浮和粗俗,认为它不如法国歌剧高雅和庄重。卢梭在《论法国音乐的一封信》中斥责法国歌剧音乐的晦涩、贫乏,赞美意大利歌剧音乐自然优美而富有激情,并随之创作了两部喜歌剧式样的作品《乡村卜师》和《皮革马利翁》,这就是“喜歌剧之争”。
4.2卢梭在喜歌剧之争中的立场与观点
在这场著名的“喜歌剧之争”(La Querelle des Bouffons)中,卢梭展现了他独特的歌剧美学观,这种美学观不仅反映了他的艺术偏好,更体现了他对艺术本质和社会功能的深刻思考。作为喜歌剧(Opera comique)的坚定支持者,卢梭认为喜歌剧相比于传统的严肃歌剧(Opera seria)更贴近自然,更能真实地表达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这一立场反映了他对自然主义和情感表达的重视,同时也是对法国传统歌剧形式的批判。卢梭对喜歌剧的支持不仅是因为它符合他的艺术审美,更是因为它体现了他对自然、真实、道德教化、社会批判和艺术普及的深刻理论追求。这些独特的价值使喜歌剧在卢梭看来,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深远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的艺术表现。
4.2.1 自然性与真实感
卢梭提倡回归自然,强调自然性和真实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喜歌剧比抒情歌剧更自然、更贴近生活,更能真实地表现人性和社会现实,而不是贵族阶层的虚伪和做作。喜歌剧展示的是社会现实状态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的真实写照,表现平民的市井生活,体现了平民真实朴素的情感以及平民精神世界的美,没有宏大的戏剧性修饰,从而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流露。传统的法国宫廷歌剧风格和内容往往过于僵化和形式化,缺乏真实情感的表达,这类歌剧通常有着宏大的舞台设计、复杂的和声和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这些在卢梭看来却是对自然和人类本性的背离,而喜歌剧通过贴近生活的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动。
4.2.2 道德教化功能
喜歌剧常常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这与卢梭的启蒙思想是一致的,这种批判性和启蒙作用也是卢梭支持喜歌剧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喜歌剧通过揭露和嘲讽社会的不公和腐败,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进而反思自身行为。卢梭的喜歌剧常常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通过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和道德困境,传达道德教训,引导观众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社会道德。这种教化功能使喜歌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形式。喜歌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对人性弱点的讽刺,能够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社会道德,促进社会的改良和进步。
并且卢梭支持艺术的普及,主张艺术应当为大众服务,而不仅仅是上层社会的特权。喜歌剧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主题,能够被普通人所接受和喜爱,符合他对艺术大众化的追求,从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打破了歌剧艺术是贵族特权的传统,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艺术的美和乐趣。
4.2.3 简洁明了的旋律结构
旋律方面,意大利喜歌剧更重视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简洁明快,优美流畅,情感真挚,而法国大歌剧却时常要求和声的织体,旋律声部总摆脱不了在持续的低音和弦上进行,复杂繁琐,守旧无味。这种易于理解的音乐结构使得喜歌剧的音乐更易于被观众接受和记忆,听众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有助于拉近观众与喜歌剧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容易融入剧情和角色的情感中。除此之外,这种旋律结构也有助于增强喜歌剧的音乐记忆性。由于旋律的重复和明快,听众更容易记住整首音乐作品的主要主题和发展变化,这种易于记忆的特点不仅让听众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满足感,同时也为喜歌剧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4.2.4 音乐与歌词的融合
卢梭强调音乐应当与歌词紧密结合,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和叙事的效果。旋律方面,他认为在喜歌剧中,音乐和歌词的融合更加自然和谐,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和情感,意大利喜歌剧更重视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而法国大歌剧却时常要求和声的织体,常出现音乐压倒歌词的现象,导致情感表达的割裂。在对于歌词语言方面,卢梭坚持认为法语根本不适合谱曲,而重音清晰、富有节奏感的意大利语却是天生的歌剧语言,可以更加直观的表达各种情绪,因此反对使用除意大利语之外的歌唱语言进行歌剧创作。
“喜歌剧之争”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音乐艺术风格的认同与争论,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的差异。平民阶层和贵族阶层在审美趣味和喜好上的冲突与碰撞,为人们的审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法国的歌剧向一个新的音乐风格转变,从浮夸的宫廷风转变到平民化,从一定意义上动摇了顽固守旧的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通过这些观点,卢梭在喜歌剧之争中不仅提出了对歌剧形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更展现了他对艺术本质和功能的深刻理解。这些音乐理念的碰撞也反映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和思想的多元化与复杂性,从而体现出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思想内涵,这场争论也为后来音乐剧和歌剧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Ⅴ.卢梭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与意义
卢梭为代表的百科全书学派在“喜歌剧之争”中对于意大利歌剧的高度认可与支持,使得喜歌剧这一体裁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情感论美学的先导,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理论,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来的歌剧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许多经典流传的歌剧作品中,如《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都能看到喜歌剧对其的影响。
5.1对音乐美学发展的影响
卢梭的音乐美学核心是自然主义,他主张音乐应回归自然,强调旋律的纯净和情感的真实表达。这种思想对18世纪及以后的音乐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认为,音乐不应被复杂的和声和形式束缚,而应直接表达自然的情感和人类的本质。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共鸣,并推动了音乐创作中对自然和情感的追求。其强调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主张音乐应真实地反映人类的内心世界的理念对后世的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浪漫主义音乐家如贝多芬、舒伯特和肖邦等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抒情性,正是受到了卢梭思想的启发和传承。
5.2对歌剧发展的影响
以卢梭音乐美学思想引导下的喜歌剧之争直接推动了喜歌剧在法国乃至欧洲的广泛流行。卢梭的《乡村卜者》作为喜歌剧的代表作,展示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巨大潜力。喜歌剧以其通俗易懂的剧情、贴近生活的内容和明快的音乐风格,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一种主要的歌剧形式,其发展不仅丰富了歌剧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使歌剧更加大众化,扩大了其影响力。
同时,喜歌剧之争促进了歌剧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这些作品在戏剧性和音乐性上都取得了高度成就,体现了歌剧艺术的多元魅力。传统的严肃歌剧和新兴的喜歌剧各自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歌剧景观。作曲家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探索多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例如,卢梭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观点在格鲁克这里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对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歌剧创作方面,格鲁克进一步强调了宣叙调在歌剧的功能,从而使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更具连接性;1762年首演于维也纳的《奥菲欧与尤莉迪茜》是对卢梭“旋律具有描绘性”思想的延续,他一改之前作曲家喜爱加入大量的连续花腔的作曲风格,更加注重歌词的运用和思想内涵体现。但卢梭“法语”不适合作为歌剧语言的观点却过于激进,后世作曲家在创作中也证实了其他语言也可以良好的诠释音乐。如莫扎特的《魔笛》就很好地证明了德语也可以作为歌唱语言,成为语言多样化发展的典范。
5.3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喜歌剧之争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音乐和艺术的热情,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繁荣。卢梭提倡的自然主义和情感真实,呼应了启蒙思想的核心理念,即追求真理、自然和人性的解放,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卢梭的美学思想强调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主张音乐应真实地反映人类的内心世界,这一理念重要对后世的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浪漫主义音乐家如贝多芬、舒伯特和肖邦等人,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抒情性,这正是受到了卢梭思想的启发和对其的传承。
卢梭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他的教育理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张音乐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自然感受和音乐兴趣,而不是机械地教授技术。这一理念对现代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启示。许多教育家在实践中借鉴卢梭的思想,强调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推动了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Ⅵ.结语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他将其政治上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解放的观点,完美地运用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尤其是“音乐模仿自然”和“音乐情感论”,不仅挑战了当时的音乐传统,也为音乐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卢梭“音乐平民化”的美学思想在喜歌剧中得到了彰显与推广,一改往日单纯服务于宫廷王族的浮夸风音乐风格,使音乐开始服务于广大群众并逐步走向平民化,颠覆了统治阶级的专制强权对人们思想的约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所倡导的歌剧美学更是推动了歌剧艺术的革新与发展,歌剧这一艺术形式更加贴近民众生活,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美学繁荣发展做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法)让·雅克·卢梭. (2016). 新爱洛伊丝. 江西教育出版社.
[2]恩里科·福比尼(Enrico Fubini). 修子建译. (2006). 西方音乐美学史. 湖南文艺出版社.
[3]何乾三.(1984).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04), 39-44.
[4]李晓冬.(2019). 什么是音乐美学.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5]卢梭. (2017). 忏悔录. 商务印书馆.
[6]让·雅克·卢梭. (2003). 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摹仿. 上海人民出版社.
[7]修海林. (1993). 欧洲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艺术(02), 19-25+46.
[8]Rousseau.J.J. (1826). Dictionnaire de musique. Paris: Emler Frères.
Rousseau’s Musical Aesthetics and the “Querelle des Bouffons”
Dai Miaoy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Abstract: Rousseau, as a thinker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18th-century French “Comedy and Opera Controvers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music aesthetics. His exploration and promotion of music aesthetics, as well as “music imitates nature”, “music emotion theory” and other points of view, is not only an extension of his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bu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and art at that time,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Romantic aesthetics. It also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Romantic aesthetics.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plain Rousseau’s music aesthetics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the ideological viewpoints, the comedy theatre controvers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pact of Rousseau’s music aesthetics.
Keywords: Rousseau; Musical Aesthetics; Comic Opera Controversy
添加咨询微信号
(投稿邮箱jms1111@foxmail.com)
【JET征稿贴士】《教育教学研究论丛》(JET)2024年重点选题 & 征稿启事
【IJMS征稿贴士】《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学刊》(IJMS)青年学人支持计划
【征稿贴士】一心九刊,总有一刊适合你~涵盖教育、马理论、法学、语言文学和音乐学及人文社科综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