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延安精神”征文】三大历史事件管窥延安精神在西乡的传承(刘春生)

文摘   文化   2024-11-05 08:30   陕西  





编者按:在西乡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汉韵西乡杯”延安精神征文活动中,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共收到相关参赛作品43篇,涉及论文、诗歌、散文、辞赋、小品等多种文学体裁。为肯定成绩,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宣传、弘扬、践行延安精神,为建设中国最美丽茶乡做出积极贡献,选择部分篇幅较短的优秀作品在《西乡文艺》平台刊发,进行宣传学习。


 


三大历史事件管窥

延安精神在西乡的传承


文/刘春生


内容摘要:上世纪五十年代,西乡县在面临经济极端困难、各种矛盾频发的情况下,忠实践行延安精神,接连取得了抗美援朝、毛主席批示杨河坝乡党支部、“三马工程”等三大历史重大事件的重大胜利和成就,不仅创造了非凡的经济建设成就,也见证了西乡干群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坚持革命精神,坚持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非凡业绩,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回顾、总结和传承,并作为指导、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明鉴”。


西乡于1949年12月解放,历经75年变迁,从满目疮痍的贫困地区发展为欣欣向荣的魅力茶乡,延安精神无疑是支撑发展的“精神脊梁”。一代代人西乡人践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茶乡大地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美乐章,抗美援朝、毛主席批示杨河坝乡党支部、“三马工程”等三大历史重大事件(后称三大历史事件),无不昭示着延安精神深度融入西乡精魂,引领干群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一、西乡三大历史事件


1949年西乡解放后,广大干群无比鼓舞,忘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改、合作社运动及繁忙建设中。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在面临抗美援朝、农业合作社和水利建设挑战时,全县干群顺应时代节拍,勇立时代潮头,用火热的激情和冲天的干劲克难攻坚,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批示杨河坝乡党支部、“三马工程”建设等三大历史重大事件的伟大胜利。


(一)抗美援朝期间,西乡群众发扬革命精神,参与意识高涨,爱国拥军意识强烈,大家以各种方式参与抗美援朝,成为延安精神在茶乡大地的首次成功实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西乡群众踊跃参与。西乡一天内18万群众游行示威,除病弱残幼外,全县干群人人参与,万人空巷,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怀。同时,西乡群众捐献飞机大炮代金2.54亿元,寄慰问袋1226个。《县志》记载,521名青年报名参战。加之原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战士,全县参战1000多人。他们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西乡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善于机智灵活打击敌人。炮兵排长赵成福每随部队宿营,首先建立观测点搜寻敌人。有一次,他刚到半山腰,就听到敌人炮弹呼啸声。他急忙跑到山头,发现山凹藏有敌人隐蔽的炮兵阵地,他通过电话迅速报告团部。随后,我方炮弹将敌炮兵阵地歼灭。军部演出分队队长张华率队突围,与部队失去联系。当晚突遇敌机轰炸,他带领文艺兵躲进山洞。不久,敌人大批坦克经过洞口,他叮嘱大家隐蔽山洞不要出声。直到第二天拂晓,外面没有一点声息,他才带领战士安全离开。这次成功转移,让他荣立了三等功。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

 抗美援朝期间,西乡人用钢铁般意志与敌人搏杀,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无论是与毛岸英并肩战斗的张养吾、历经艰险的“苏眼镜”、民间英雄刘维新、“大秘密”李德胜、雷锋战士周文平等,都展现出了西乡人勇于传承延安精神,不畏强敌、勇于亮剑的可贵品质。


(二)毛主席批示杨河坝乡党支部,反映了西乡干部在农业合作社期间,创造性工作,尤其是党支部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得了践行延安精神的里程碑成果


杨河坝乡党支部成立于1952年,党员22名。针对党支部战斗力不强的现状,创新实行党员学习日制度,并从1952年坚持到今。党支部通过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党员们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很多农民说:“照着党支部说的话做,保管没有错”。


针对教育群众问题,党支部决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除党支书负责全盘工作、副书记负责重点社外,将全乡划为4片,由支部委员分片负责。通过分工,强化了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饲养员李家生把自家的牛和社里的牛分开养,不到一月时间,社里的牛掉了膘。经副主任李大成多次教育,李家生改正了错误,最后把社里的牛和自家的牛都喂肥了。支部用这个事例教育大家,使多数饲养员改变了对社员牲口不负责的做法。此事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写进了毛主席的批示中。

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农民中涌现了大批积极分子。党支部从中培养了42名极分子,有40名担任了社干部。党支部还举办了6个社红旗竞赛,举行了耕牛评比活动。党员在活动中踊跃争先,提高了党支部的引领力,党支部的这些做法也受到毛主席的肯定。


三)“三马”工程成为西乡干群克难攻坚、砥砺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见证,成为延安精神在茶乡大地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马鞍堰、马踪滩电站、马营电站被西乡人誉为“三马”工程。1958年至1973年,全县干群倾力参与,用双手刨开坚硬的大山,肩膀移去陡峭的山崖,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建成了“三马”工程。“三马工程”中体量最大、影响深远的马鞍堰灌溉工程,肇始于1958年,1973年建成通水,全长49.19公里。马踪滩水电站建成于1969年,是牧马河干流上建成的第一座骨干电站,装机800千瓦。马营坝水电站建于1970年,容量2850千瓦,与马踪滩电站联网运行。


    宏伟的马鞍堰灌溉工程始于
1958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大家发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10万名建设者自带粮食、工具、行李,住茅屋、睡地铺、吃红苕、喝稀饭……劈山凿石,向梦想进发。九大代表马家才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每次打炮眼,他身先士卒,只见他腰系棕绳,手执钢钎,像蜘蛛人一样敏捷地把钢钎刺进大山的肌肤。“干部能搬石头,群众能搬山头”,这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无论是工地才子马林华、壮士冉昌荣、火头军姜天海、工匠王成先、神医李长凯等众多建设者,都是发扬了“艰苦奋斗、顽强拼博、无私奉献、战地斗地”的拼搏精神,才促成了“三马”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至今仍在发挥灌溉、供电的功能。


    二、三大历史事件启示


三大历史事件是西乡先辈践行延安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作为当代干部,要深入挖掘其内涵、意义,以此作为建设家乡的精神之源。


    
(一)抗美援朝告诉我们,始终坚持革命精神,牢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局意识,是西乡干群践行延安精神、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秘笈”


    西乡人豁达仁义、温柔敦厚、敢闯敢干,接受新生事物快,又迅速受到延安精神的洗礼,因而在抗美援朝期间,西乡人胸怀天下的主人翁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也具有鲜明独到的地域特色。许多西乡籍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又救人于难、善良仗义。而且在不同场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既有在志愿军司令部发挥作用的张养吾,也有活跃在文艺一线的张华,还有活跃在后方的苏清云,更多的是在一线与敌搏斗的普通战士。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西乡人,更要坚持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作出和先辈一样的选择。

(二)毛主席批示告诉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践行延安精神的精髓,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最佳“答案”


杨河坝乡党支部围绕践行群众路线,专责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即劳动人民中的缺点或者错误,是能够经过适当的政治工作使他们加以克服或者改正的。”他们在工作中注重密切联系群众,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同群众打成一片,“使那些做贩猪生意的社员不去贩猪了,使那些把公牛养瘦了的社员把牛养肥了。”毛主席批示是先辈践行延安精神的宝贵财富,是对干部秉持群众路线的肯定。我们要继续挖掘深刻内涵,在奋力开创中国最美茶乡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的新征程中继续践行好群众路线。

(三)“三马”工程告诉我们,“艰苦奋斗、顽强拼博、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延安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活教材”


“三马工程”尤其是马鞍堰是先辈们践行延安精神留下的幸福工程,是促进乡村振兴具体鲜活的教材,更是现在人们最需要的精神食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干事创业的源动力。我们应该把“三马工程”的内涵、精神和意义挖掘好、传承好。结合“艰苦奋斗、顽强拼博、无私奉献、战天斗地”、“大干快干加油干”等当年主旋律,总结、提炼出“三马”工程创业精神,让“三马”创业精神成为西乡人民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践行延安精神,我们就应该从三大历史事件汲取精神营养,因为它们是先辈让延安精神在西乡成功落地的珍贵精神遗产,通过我们的挖掘、整理和弘扬,提炼出能大家践行延安精神的范本,引领干群在弘扬延安精神的新征程中,再一次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刘春生,西乡县文联主席


审核:刘春生

编审:闫   曙   

责编:周永兰    闫   曙

西乡文艺
呈现文艺佳作,搭建交流平台,传播地域文化,繁荣西乡文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