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爱上《读者》(刘鑫)

文摘   文化   2024-10-25 08:00   陕西  









  爱上《读者》 



文/刘鑫

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细细品味臧老的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中我们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书中的优美文字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启迪了我们的智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总之读一本好书,使人受益匪浅,如沐春风。 


《读者》杂志是我平时最爱阅读的书籍之一,它成为我的精神食粮。每拿到一本《读者》杂志,我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打开书的扉页,浏览目录,然后静下心来认真品读每一个板块的文章,完全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物我两忘。

我和《读者》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老朋友”了,从最初的邂逅,到慢慢地相识,到喜欢上它,最后爱不释手。现在它是我的案头卷、枕边书。我和《读者》之间神交已久,点点滴滴都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上初中时,一有闲便喜欢去书店,那时纯属于漫无目的地瞎逛,东挑一本,西拿一本,不感兴趣就立即合上,换下一本书,遇到有意思的书了便多看几眼。一个周末,做完作业,独自一人漫步于大街上,走着走着就到了北大街口新希望书店,书店里各种书籍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犹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突然,我发现一个角落里有几本精美的杂志,取出来一看,封面上“读者”两个大字格外醒目。翻开《读者》,那时有些字还不认识,读起来也是懵懵懂懂的,对书中的意思似懂非懂,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读者》的兴趣。那是我和《读者》的第一次邂逅。从那以后我一有空就去书店“蹭书”看,后来书店老板都认识我了,有时候拿起一本《读者》一看便着迷了,书店老板打趣地说:“小兄弟你把这书都快看完了,天都快黑了,还不回家啊?”我脸一红,放下《读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其实看书也是讲缘分的,有的书籍好似茫茫人海的路人甲、路人乙,终生与其不会有任何交集,有的书籍犹如冥冥之中的有缘人,终究会相遇并成为如影行的陪伴者。我与《读者》结下的就是这种缘分。

高中三年间,我每年都订阅了《读者》杂志,每当收到一本,就迫不及待地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认真阅读起来。读完之后,将心得体会分享给同学们,渐渐地带动大家一起阅读《读者》,后来成了我们高中时语文学习的课外必备教材。《读者》中一篇篇经典豆腐块文章,短小精悍,特别适合高中生阅读。选材要么是传统经典,要么是当今热点,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观点犀利,字字珠玑,读来发人深省。我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正是在读高中时形成的。上了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和《读者》“约会”的时间更多了。我是校园里图书馆阅览室的“常客”,闲暇时光,沏一杯清茗,氤氲茶香沁入心脾,内心顿感舒畅。这时缓缓打开《读者》,一个个灵动的文字好像优美的音符演奏出一曲动人的歌曲,使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现在工作了,繁忙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看书的时间少了,和《读者》“相处”的时间也少了,但是我对它的“爱”却与日俱增。将近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到成熟稳健的青年男子,《读者》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灵魂深处给予我了精神慰藉,书中的哲思哲理让我醍醐灌顶,书中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精神赞歌,凝聚崇尚先进、见贤思齐正能量;一次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振奋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精气神,厚植朴素的为民情怀,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用心用情为群众百姓干实事的决心。

现在我深深地爱上了《读者》。它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读者》。生活因为有了它的陪伴,变得多姿多彩。它一路走来,见证了激情彭拜的青春和峥嵘岁月,我衷心地祝愿《读者》杂志越办越好,有更多的读者朋友们爱上《读者》,汇聚起爱阅读的浓厚氛围和磅礴伟力,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一起共建书香社会!












 作者简介:    

刘鑫,男,就职于堰口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办公室,县作协会员


审核:刘春生

编审:闫   曙   

责编:闫   曙   周永兰

西乡文艺
呈现文艺佳作,搭建交流平台,传播地域文化,繁荣西乡文艺。
 最新文章